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目前,在建和已建的公路上跨铁路的公路桥比较多,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拟建和规划的上跨公路桥也在积极准备和报批,同时新建高速铁路不可避免需要下钻既有公路。公路上跨高速铁路桥梁的防护措施直接影响到桥下高速铁路的安全,本文针对新建上跨公路桥和高速铁路下钻既有公路桥的防护措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以确保工程措施安全可靠,可实施性强。研究结论:(1)设计荷载根据实际道路通行情况宜适当提高,防撞等级宜采用最高SS级;(2)防抛网形式可根据公路桥所在位置确定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形式;(3)既有公路桥防撞防抛改造可根据工程实际重新更换,或采用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的刚架桥方案。  相似文献   

2.
李峰帜 《铁道建筑技术》2022,(10):83-86+121
为保证大量抗撞能力不足的既有跨航道桥梁运行安全,需为既有跨航道桥梁设计、设置防船撞设施。既有跨航道桥梁与新建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流程有很大区别。本文以既有跨通航河流大桥防船撞设施设计及安装应用为例,介绍既有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组织、设计准备、人员配备、设计流程、加工制造、运输安装、维护保养等全流程工作过程,总结既有跨航道桥梁防撞设施设计及应用等各环节工作重点和关键点,以明确设计思路、提高设计效率,优化设计环节、完善运输安装方案,为今后类似既有跨航道桥梁防船撞设施设计及安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监测网的安装范围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运输安全,原铁道部运输局2010年颁布的《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方案》提供了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的计算公式。通过举例分析发现,当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于70°时,该计算公式得出的计算结果偏小,甚至还会出现负值的不合理现象,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该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完善。根据公跨铁立交桥与铁路线的夹角大小分(0,70°)、[70°,90°)、[90°,180°)三个区间进行讨论,并利用三角函数法,研究得出一整套新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表明,用新的计算公式得出的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监测电网设置范围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了高速铁路异物侵限监测系统的安全监控性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高速铁路桥梁设置列车安全防护措施的必要性,总结国内外铁路桥梁主要防护措施的有关情况,介绍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方案,并对今后有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述铁路安全防护现状和光纤传感技术特点,对光纤护栏系统的目标、组成、原理、功能和安装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光纤传感器为基础,分析基于光纤振动传感器的高速铁路光纤护栏系统。光纤护栏系统利用报警子系统、视频复核子系统、声光震慑子系统,以及光纤振动产生的光相位变化及光干涉信号,触发其平台产生报警,从而保证高速铁路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京津、长三角、珠三角、武汉"1+8"和长株潭等轨道交通项目陆续投入运营的实践,充分显示了轨道交通对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群同城化水平有巨大作用。同时,轨道交通与公路并行,公轨间"夹心地"对镇区规划的影响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相关规范,结合工程应用实例,对公轨并行段安全防护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设置SS级防撞护栏、安全监控系统、护轮轨等安全防护措施,在减小公轨间"夹心地"的同时,保证了公路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对今后轨道交通与公路段共通道的安全防护设计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永 《铁道建设》2007,(3):19-24
针对大岭公跨铁立交桥,介绍该立交桥的拆除施工情况,重点论述该立交桥拆除施工总体方案、防电棚安装、跨既有线梁体拆除、桥墩与盖梁拆除施工、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等,同时对该立交桥拆除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工程实践表明,该立交桥拆除施工方法合理,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防侧面冲突是信号系统最基本的安全功能之一,各国的防护方式不同,中国现行规定还需进一步探讨。安全距离与过走距离是侧面冲突防护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和措施,高速铁路前期研究时着重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个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公跨铁立交桥护栏的建设标准对铁路运输和机动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本文依据铁道部、交通部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实际设计、施工现状,从等级公路、城市道路、非等级道路上跨铁路桥梁的特点入手,对各类道路防护栏的设计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公跨铁桥护栏应采用特殊设计,并在哈大客运专线施工中得以应用,可为以后公跨铁桥梁新建、改建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沪昆客运专线长沙枢纽联络线有两座主跨为(32+80+112)m非对称槽形梁独塔斜拉桥,桥梁上跨武广高速铁路,采用水平转体施工,转体重量为14 500 t,桥梁主墩承台边缘与武广高速铁路路基段最近侧线路中心距13.4 m,安全防护难度大。针对临近运营高速铁路的路、桥复杂环境条件,首次对临近高速铁路的构筑物建立了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分别从基础施工、主塔施工、槽形梁浇筑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有效确保武广高速铁路不受任何外部施工环境影响,保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速铁路线路上公跨铁立交桥异物侵限的具体特点和防护需求,提出一种以双电网监测为主、视频监测为辅的综合监测方案,给出了该异物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重点描述了现场监测设备的设备构成及施工方案。该异物监控系统可为高速铁路类似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昆明黄马高速公路上跨南昆铁路立交桥和云南蒙文砚高速公路上跨昆玉河铁路立交桥两个工程,针对其桥墩高、跨度大、曲线半径小、墩底转体、上跨铁路营业线的特点,分析研究了其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采取的控制措施。设计上,采取优化转体墩高、梁长,减小转体吨位,曲线梁设置转体横向预偏心,减少配重量等方式;施工上,采取重点审查专项施组方案、加强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引入第三方安全监控等系列措施。实践证明,以上措施的应用使得转体系统非常稳定,施工安全风险可控,可为以后类似转体法施工桥梁工程方案设计的研究、审查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1系统方案1.1监控节点范围京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设置在沿线通信信号机房内外、箱变机房室外、牵引变电所(TSS)、自动变电所(ATS)、开闭所(SSP)、电力分配所室内、车站咽喉区、公跨铁立交桥、铁路线路、高架桥路段的维修梯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姑嫂树路跨铁路立交桥为(70+116+7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梁位于姑嫂树路上方,同时主跨还上跨京广、沪蓉、汉孝等11条铁路。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和城市道路运营安全并尽量减少对其干扰,采用在M形主墩墩顶平台上设置高空单球铰进行转体施工。根据上跨既有铁路及城市道路桥梁结构特点,将M形主墩三维模型数值分析与现场施工控制、异位现浇、大吨位曲线梁大角度高位转体、全封闭刚性防护等技术措施相结合,实现了桥梁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厦门BRT1号线是国内第一条高架的并预留升级为轨道交通条件的BRT,由于桥上没有设置紧急停车带也没有设置BRT的上下匝道,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将会对交通造成堵塞,也可能引发二次交通事故。为了杜绝险情,消除安全隐患,针对高架桥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研究结论:通过研究与分析,对高架桥上的故障车辆应在13 min之内安全转移,恢复交通正常运营;同时针对BRT车辆的特性,对车辆和防撞护栏进行了特殊设计,并配合BRT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速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并规定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必须采用C2或C3列控系统。动车组列车在ATP的防护下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有别于普速列车。从高速铁路安全线的安全性及列车冒进安全线的可能性分析,研究高速铁路车站末端设置安全线的作用,给出设置的必要性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杭州枢纽乔司编组站铁跨公立交桥施工设计过程中,为满足站内外交通要求,对立交桥平纵断面进行的优化布置,以及排水系统的设置,既有线下顶进框架的独特设计等。  相似文献   

18.
渝万铁路客运专线连续梁上跨沪蓉高速公路施工,交通安全要求高,保通压力大。依据实际情况针对刚性棚架防护与挂篮兜底防护方案进行比选;介绍防护棚架设计尺寸;利用软件建立实体模型进行稳定性检算;阐述上跨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要点。计算表明棚架的[10槽钢、Ⅰ40a工字钢、Ⅰ28a工字钢、φ400 mm×10 mm立柱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案切实可行。连续梁采用刚性棚架防护措施,克服了高速公路边坡陡峭、场地困难、高速公路车流量大、车流保通压力大等困难,达到了工期短、效率高、安全性好的施工成效,对高速铁路上跨高等级公路连续梁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跨既有线悬臂施工连续梁附着式防护棚是一种随挂篮移动的防护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悬灌施工挂篮,在挂篮底模上焊接防护平台,防护平台外侧安装防电板,四周设置围挡,以达到防水、防电、防坠物的目的。结合杭甬铁路客运专线钱江铁路新桥南引桥跨沪昆铁路(70+125+70)m连续梁附着式防护棚的施工实践,主要对附着式防护棚的功能、构造、施工步骤和主要施工工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所探讨的施工工艺合理、可行,可为今后同类公路、铁路跨既有铁路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某大跨度钢桁悬索桥进行颤振试验研究,讨论采取设置中央稳定板、增设抑流板、封闭外护栏部分高度、调整下检修道人行板厚度以及变动水槽等不同气动措施及其相互组合下加劲梁的颤振稳定性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得到气动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取设置下中央稳定板以及增设抑流板的措施对加劲梁的气动优化效果均不明显.在含有降低下检修道人行板厚度的组合措施中,保留水槽有利于改善加劲梁的颤振稳定性;在不含降低下检修道人行板厚度的组合措施中,移除水槽有利于改善加劲梁的颤振稳定性.外护栏的封闭高度越大,越有利于改善加劲梁的颤振稳定性,且封闭外护栏上部比封闭其下部的影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