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铁路机务、车辆检修基地含油污泥的污染问题,对既有基地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工艺的洗涤液浓度、温度、酸度、洗涤次数、液固比、电解质等条件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提出了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方案,使残油量满足环保要求。采用上述方法可使污染物达到无害处理的效果,对资源的再生利用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对张家界机务段废水处理场产生的含油污泥,通过污泥浓缩、干化,以一定泥煤配比比例,用作机务动力锅炉燃料焚烧,实验得出:污泥浓缩12 h后转至干化场至半干状态、25%的泥煤配比焚烧,含油污泥焚烧完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符合GWPB3-199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以成功实现机务段含油污泥的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有效治理和控制含油污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铁路车辆段负责各类客货车的检修工作,随着铁路客货运量的不断增多,检修任务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是生产用水增加和含油污水大量的排放。车辆轮轴高压冲洗是车辆段产生含油污水的主要工序,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油及悬浮物。为了消除污染,保护环境。该段领导及环保技术人员,经一年多的努力,于1986年12月完成了轮轴高压冲洗含油污水的处理及水循环使用工程,以隔油、沉淀、混凝、过滤等净水工艺联合作用,成为一元化的水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通式Cn=0.72×0.58~(n-1)/0.70·WDO-△WCoDcr+1-QDO/WDO在铁路含油废水BOD_5测定中的具体运用情况。提出了铁路机务、车辆系统的含油废水属于可生化程度较差的水质,对于α值偏低的工业废水,建议采用接种稀释法测定BOD_5值。证明了该通式具有适用范围广、命中率较高、简便而可靠等优点,完全适用于铁路含油废水的BOD_5测定。  相似文献   

5.
BIM数据存储标准是BIM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FC标准是唯一支持数据完整性以及数据交换性的公共标准,铁路大部分专业已完成了IFC标准扩展及部署应用,但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尚为空白,有必要开展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研究。在IFC4标准基础上,系统梳理铁路IFC标准框架及研究进展,提出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扩展原则,结合全路机务车辆设备分类趋势和专业设计习惯,开展铁路机务车辆IFC标准实体类及属性集扩展,其中实体类扩展包括空间结构单元扩展、系统扩展和构件扩展,属性集扩展包括部件属性集扩展和构件属性集扩展;完成了扩展成果在达索平台的部署及应用,并依据铁路机务车辆IFC实体分类原则建立了铁路机务车辆BIM标准化模型数据库。研究成果充实完善了中国铁路BIM标准体系,实现了铁路机车车辆BIM设计高效化、标准化以及BIM模型几何和非几何信息的标准化传递及共享,为建设管理和运维交付及拓展应用提供标准化BIM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铁路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通过试验,研究铁路含油污泥的含油率、含水率、高位热值、工业特性和元素含量及焚烧特性。结果表明:铁路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为4%~20%,低于油田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但明显高于市政污泥的含油率;铁路含油污泥的高位热值为5 830~19 510kJ·kg-1,其上限甚至高于一些地区的燃煤热值;铁路含油污泥中的挥发分较高,有利于其完全焚烧,且其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浓度与燃煤相近;采用多管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对铁路含油污泥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除尘,除尘效率达到95%以上,并可降低烟气中重金属的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铁路含油污泥及其焚烧残渣中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总含量分别为0.014 74%和0.001 23%,远低于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规定的0.1%。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神朔铁路神木北电力机务段设计实例的追溯,从机务设备的分布、性质及规模;机车交路、检修工艺的确定;地形、地貌的利用及线群布置;检修工厂组合、段内综合管线设计等诸多方面阐明了机务设备工艺设计中机务段总平面布置的主要设计原则、设计步骤、设计思路与技巧;总结了总平面布置设计中可能经常涉及到的主要影响因素和重点需要解决及把握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传统的铁路机务、车辆设计专业在今后国铁机务、车辆、动车段(所)以及城轨铁路车辆段工艺设计中的相互通融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铁路机务段含油污水及污泥现场调研分析表明,目前铁路含油污水常规处理工艺一般采用隔油、混凝气浮、斜板沉淀、生物接触氧化等方法,如需回用再进一步深度处理包括石英砂或活性炭过滤,处理技术比较成熟,在运行过程中基本都能达到排放和回用标准.铁路含油污泥处置通过具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公司来清理拖走处理,每吨含油污泥的处理费用为2 000 ~4 500元,根据产泥量不同,每年的处理费用大约10 ~ 30万元.  相似文献   

9.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污废水处理设计及环评项目实例,系统梳理了该类项目污废水产生环节、污废水产生量、污废水处理工艺、污泥处置等相关工作。针对污废水处理工艺及污废水达标论证、市政配套可依托性、地下水影响分析、含油污泥处置等问题,提出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铁路机务检修工装设备现状,构建了铁路机务段设备数字化改造系统硬件平台、移植了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并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软件分析设计.最后由网络抓包软件SNIFE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不同层次的铁路机务检修工装设备接入以太网.最后经实验验证,此机务段设备数字化改造平台系统满足了不同层次机务设备接入以太网的需求,且数据采集转换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神华集团货车制动系统的检修水平,对集团车辆检修基地既有制动室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在分析既有制动室存在的问题后,根据铁总最新文件要求和业内发展方向,提出神木北制动室检修工艺标准化建设方案,并运用智能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研究成果可为神华集团其他车辆检修基地及铁路其他类似项目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机车检修综合管理系统是铁路机务信息化的段级应用子系统,该系统是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深入推进和谐机车修程修制改革"、"和谐机车C4及以下修程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结合机务信息化向"数字机务、智慧机务"建设的既定目标等要求进行开发,实现机务段机车检修各修程的信息化、智能化及网络化管理,使检修人员从人工纸质转化为数字化自动采集和管理。从而提升了检修车间机车检修的作业效率,保证了机车检修的质量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日本铁路采用"既有线车辆检修管理系统"的目的是取代陈旧的系统,更新车辆检修基地的检修体制,对各种数据进行一元化管理,以提高管理业务的效率和操作性能。该系统的特点是改善操作性和检修数据的一元化管理、协作单位管理的系统化、车辆运用业务的管理等。系统使用了高速信息专网,联结JR东海公司所属的各工厂、车辆段、部分运输段以及有关协作单位。系统的功能分为:检查计划;车辆使用管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瓦房店机务段含油废水经RFC-10B型工业废水处理机处理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处理机可在治理类似铁路机务车、辆段等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目前污泥处理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对适合铁路污水处理的含油污泥的处置作了进一步的比较。针对我国铁路企业大多为土地、资金相对紧张的实际 ,提出在污泥干化场上加设采光避雨棚 ,是一种实用的污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瓦房店机务段含油废水经RFC-10B型工业废水处理机处理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处理机可在治理类似铁路机务车、辆段等单位使用。  相似文献   

17.
市域铁路客流潮汐现象明显,早晚高峰尤为突出,这些特点导致市域铁路车辆运用相较地铁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研究适应市域车辆运用特点的车辆检修体系。车辆基地总平面设计作为车辆检修效率和经济性的重要决定因素,需进行重点研究。文章针对市域铁路车辆运用特点研究"检修集中,停检分离"模式下的车辆基地检修效率和经济性问题,利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量化不同总平面方案下车辆基地检修能力,并对咽喉区平行径路参数和总平面布置方式适应性进行分析,提出库前设置存车线的总平面布置方案,以解决 2 级 2 场总平面方案中咽喉区平行径路通过能力制约车辆检修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新干线铁路车辆检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本新干线铁路在电动车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科学的车辆检修体系。文章简要介绍了检修基地的基本情况,对铁路管理法规、检修体制、修程与内容、检修信息系统等进行了归纳说明。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11年铁路机务系统在转变发展方式、安全保障能力、高速铁路机务安全保障、牵引动力保障、机车装备水平、机车检修管理、质量监督验收、机车节能降耗、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机务科学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2012年全路机务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七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熊盛 《中国铁路》2022,(6):80-85
市域铁路全日客流不均衡特性突出,潮汐客流显著,平峰时段列车下线到晚高峰前上线接续时间长,下线列车数量占比大。结合上述特点可考虑日班开展检修工作,需研究市域铁路潮汐客流特征下车辆基地检修模式和规模。提出市域铁路车辆均衡修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完成利用交路接续间隔时间检修的工艺模拟仿真计算,提出潮汐客流特征下车辆基地规模计算方法,完成2种车辆检修模式适应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