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巍 《汽车维修》2004,(12):19-19
通用五菱车系属于微型车,车身质量轻,底盘轴距短,因而制动跑偏问题尤显突出。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在沿直线行驶且方向盘固定不动的条件下进行制动时,车身有自动向左(或右)侧滑移或甩尾的现象,这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制动跑偏的因素很多,包括同轴两车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车轮定位参数调整  相似文献   

2.
制动跑偏是汽车直线行驶制动时,在转向盘固定不动的条件下,汽车自动向左侧或右侧偏驶的现象。汽车制动跑偏主要是由于汽车同轴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或制动力增长  相似文献   

3.
通用五菱车系属于微型车,车身轻、底盘轴距短,制动跑偏问题尤显突出。制动跑偏是指:当汽车沿直线行驶且方向盘固定不动的条件下进行制动,车身有自动向左或向右侧滑移或甩尾的故障现象,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制动跑偏的因素很多,包括同轴左右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底盘悬挂系统的车轮定位参数的调整误差、零部件的磨损和变形、轮胎磨损和气压不正确,以及行驶路况等。  相似文献   

4.
主要原因 造成单项跑偏的主要原因是左右车轮制动力不相等。①前轮制动鼓与摩擦片的间隙不一,制动鼓内径差相差大。(爹两前轮制动蹄同位弹簧弹力不等,轮缸活塞与缸壁磨损过甚。③前轮制动鼓圆度超限或鼓壁过薄,轮缸工作不良。④两前轮气压不一致.前轮摩擦片油污、水湿、硬化或铆钉外露。(9两前轮制动蹄支销偏心套磨损程度不一,制动蹄弯曲、变形或磨棒片松动。  相似文献   

5.
冰雪路面行车特点遇有冰雪路面,车辆在行驶中最重要的是车辆制动问题。按照国家规定的正常标准,4个车轮的制动力要相等,如果制动力不等,车辆就很容易跑偏。而造成车辆侧滑、跑偏的致命因素就是制动力不均衡。因此,在对车辆进行换季保养时,应特别注重调整车轮的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6.
SL6400A轻型客车驻车制动器采用后桥车轮鼓式制动器,该车原驻车制动机构存在传动环节多、支座刚性差及拉索走向不合理等因素,致使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轮制动力不平衡或不足,通过分析与对比,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驻车制动传动机构,该结构可通过平衡器的转动保证左、右后拉索拉力相等。试验证明,驻车制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在制动台检测中,制动力平稳不合格远多于制动力不合格。在制和平衡不合格中,有制动器因素和非制动器因素两类:制动力不合格,大多是由于制动系存在故障。  相似文献   

8.
浅析汽车制动跑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汽车制动跑偏是汽车制动时离开原来的前进方向自动向右或向左偏驶,驾驶员无法控制方向。制动跑偏一般大致可分为3种情况:有规律定向跑偏、无规律跑偏及突然跑偏。究其主要原因,一般说来各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差值的百分数越大并组合到同一车桥上时,制动跑偏的可能性越大,下面对制动跑偏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凤仁 《汽车运输》1995,21(4):25-29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形成制动器制动力和地面制动力等两个摩擦力。地面制动力随着制动器制动力的增大而增加,但有其一定的限值,其最大值受路面附着力制约。为获得良好的汽车制动效果,制动器制动力不宜将车轮制动抱死,而保持车轮的滑移率为15%-20%是最佳状态。因此,在车轮制动器中设置制动防抱死系统。  相似文献   

10.
魏文义 《天津汽车》2009,(12):45-49
汽车制动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影响整车安全,而制动跑偏又是多年的老问题。文章从设计和生产加工的角度分析了引起制动跑偏的原因,并介绍了一种制动力调节机构(可调式弹簧制动气室)的工作原理,表明制动系统零部件加工及制造误差引起的积累误差是造成制动跑偏的主要原因,而这个积累误差是不可控的,也是无法消除的。指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尽可能提高各零部件加工质量,减小积累误差;同时在制动系统中增加制动力调节机构,通过制动力的调节来弥补积累误差。  相似文献   

11.
蒙柳 《北京汽车》2018,(1):43-46
汽车制动距离的大小主要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存在关系,而制动过程中控制滑移率在15%~20%时,车辆可获得较好的地面附着力,从而缩短并改善汽车在制动时出现的制动距离过长以及发生侧滑跑偏造成交通事故。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无防抱死制动系统时的制动性能,验证利用ABS控制车辆制动时的滑移率在15%~20%具有较好的制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制动器是汽车系统中的一个安全部件,气压鼓式制动器有时出现制动轨迹偏离直线行驶方向的现象。鼓式制动器跑偏是一种常见现象,为解决制动跑偏问题,对制动过程中跑偏的故障现象进行了收集整理,研究分析原因,对制动器从设计到制造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经过批量生产和用户使用证明解决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ABS这种主动安全系统实质上是实现了制动器制动力的自动调节,使摩托车制动系统发生了质的变化,提高制动减速度,缩短制动距离,充分发挥制动系统在各种恶劣路面及气候多变区域行驶时的制动效能,防止车轮抱死,消除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的侧滑、跑偏、丧失转向能力等非稳态状态,以获得良好的制动性能、操纵性能和稳定性能,提升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随着我国摩托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以及摩托车行驶  相似文献   

14.
汽车制动跑偏是指:汽车制动时离开原来的前进方向自动向右或向左偏驶,驾驶员无法控制方向。制动跑偏一般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有规律定向跑偏。二、无规律跑偏。三、突然跑偏。究其主要原因一般说来各制动器的制动力矩差值的百分数越大,佐右转向轮的制动摩擦力矩不等)并组合到同一桥上时,制动跑偏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各车轮的制动力矩差越大。并组合到同一车桥或同一侧时制动跑偏故障的发生率越高,下面就制动跑偏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633X微型车制动稳定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厂生产的633X微型车制动侧滑稳定性问题,从整车与制动器的匹配上进行理论计算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整车质心纵向分配极不合理,同步附着系数偏小,制动临界减速度低,制动效能不高,而前后制动器给出的制动力分配比又不能满足整车高制动力分配比的要求,从而导致制动时后轮先抱死出现严重的侧滑甩尾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电子液压制动安全性能,本文中对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研究ECE R13制动法规对汽车前后轴制动力分配的影响,然后对电子液压制动安全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电子液压制动中电机泵的作用频次与制动需液量成正比;输出相同的制动力矩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后轮制动器比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器需要更少的制动液体积;在低于某一制动强度时,共同使用前后轴制动器时制动需液量大于单独使用前轴制动器;利用单侧车轮的进/出液阀控制左右两侧车轮制动器实施制动,可以降低高速电磁阀的使用频次。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基于安全特性的电子液压制动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改进方法,并进行NYCC循环工况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理想制动力分配方法相比,采用所提出的改进方法,电机泵和前轴进/出液阀的作用频次约降低50%,而后轴进/出液阀的使用频次降低90%。  相似文献   

17.
液压制动系统是将踏板力转换成液压能的形式来传递制动力的,驾驶员可以通过制动踏板感,直接感受到汽车制动装置的各种工况是否正常,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其常见的故障有制动跑偏、制动不灵、制动拖滞、制动失效。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汽车制动性能,现代轿车的制动系的发展现状是制器盘式化,制动间隙自调化,液压管路双回路化,真空助力化,制动力自动调节化及安全报警自动化等。在诸多工制动器中,浮钳盘式制动器得以广泛应用 。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基于恒速制动车辆纵向力平衡方程、制动器耗散功率及其温度变化微分方程、管路压力调节等子模型的恒速长下坡汽车制动器摩擦性能分析系统.以两轴中型汽车为例,对前后制动器在不同挡位发动机制动时的温度、制动副摩擦因数、制动力分配及管路压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速情况下,合理使用各挡发动机制动可改善汽车前、后制动器热负荷,减小或避免制动摩擦力矩热衰退,保证汽车下长坡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20.
将某轻型载货汽车制动系统中前制动器改为盘式制动器,对采用不同配置制动系统的整车进行路试制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制动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在该制动系统中加装制动力自动调节装置来调整前、后轮制动器的输入压力,并对改进设计后的整车制动性能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轻型货车制动力分配更加合理,制动性能明显提高,制动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