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城市多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形成原因、产生的问题、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并以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愚园路五路交叉口的交通治理改善设计为例,阐述了城市多路交叉口交通治理的实施及改善,可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保障交通通行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城市道路多路交叉交通的通行能力,采用交通管理、交通流量学及汽车安全行驶理论给出了城市道路多路交叉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某十字交叉口为案例,通过对该十字交叉口交通优化前后通行能力计算对比,分析了优化城市多路交叉交通布局设计对交叉口交通整体通行能力提升的作用,表明加强城市道路多路交叉交通优化设计对提升城市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老城区多路畸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与渠化设计问题,结合交叉口的交通流线特征和冲突理论,以湖南益阳市资江一桥北广场七路畸形交叉口为例,分析多路畸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及拥堵成因;说明多路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渠化原则和渠化设计方法,根据该交叉口的特征设计渠化组织方案,并通过VISSIM仿真对渠化改善前后的交叉口排队长度和延误进行评价,分析渠化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加,多路交叉的环形交叉口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网拥堵的瓶颈和事故多发点。针对信号控制五路环形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特性,通过模糊数学手段改进了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安全评价方法,有效评价五路环形交叉口的安全等级。本文选取南京鼓楼环形交叉口为例,在大量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交通冲突技术评估交叉口安全等级,并根据交通调查现象和数据分析主要交通冲突成因,从时间和空间资源协调分配两个角度提出了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并使用交通仿真技术对改善效果加以验证,为解决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瓶颈和事故多发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非机动车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城市环岛尤其是五路环形交叉路口已不适应当前城市交通运行需求。通过对五路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症结进行剖析,并结合国内外众多环形交叉口改造方案,找到适宜不同类型交叉口的改造方案与思路。以北京市密云区长城环岛的改造为工程背景进行案例分析,为五路环形交叉口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路交叉口交通改善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路交叉口通常用环岛来组织交通,随着交通量的迅猛增长,现在成了道路上的主要拥堵点,是交通界公认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探讨五路交叉口的改善方案显得尤为必要。结合城市多路交叉口的常见问题,探讨了五路交叉口设计中的五路环形交叉、五路信号控制、五路环岛加信号控制、五路改四路等方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其适用条件。以实际五路交叉口改造为例,对各个方案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五路环行交叉口的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保障行车安全,针对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冲突点的特性,提出了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建立了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仿真模型。该模型以西安市西影路与雁翔路十字型交叉口为例,对该信号控制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相位设计及信号配时优化,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口总延误减少了30.9%,东进口左转减少45%,西进口左转减少了22.5%,南进口总延误减少39.4%,北进口总延误减少62.6%。  相似文献   

8.
城市无环岛5路交叉口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频发,提高该类交叉口的安全性及其通行效率是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学院以武汉市南湖壕沟无环岛5路交叉口为例,采用交叉口复杂度、车辆平均延误、排队长度、停车次数及服务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对交叉口渠化、交通组织、信号配时等方面进行组合优化设计研究,结合微观交通仿真软件Vissim进行模拟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明显改善了该路口交通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
城市道路畸形交叉口是交通冲突点较多、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突出、交通组织管理较为困难的一类平面交叉口,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畸形交叉口的主要形式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了畸形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主要方法,并以唐山市卫国路—北新道—建华西道畸形交叉口为例,利用交通仿真软件进行了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得出,对畸形交叉口进行交通渠化、信号控制、改变交叉口的形式等组织优化后可以明显改善交通运行状况,提高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往的国省干道逐渐迁改到城市中心区外围,国省道与主干路的立交方案已不适应城市交通的发展,且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不利于城市空间的拓展。基于现状立交改平交,通过改平面交叉口后,对交叉口时空优化以及近远期优化方案进行详细设计。通过仿真对近远期方案进行论证,并以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等输出仿真指标进行评估,验证拆除立交后地面交叉口承载能力。通过仿真评估,能够保证现状交叉口通行能力,并且节点通行效率能提高58%,改造将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交通拥堵严重制约城市整体发展的问题,对城市道路进行快速化改造,以有效缓解地面道路交通压力.结合武汉市雄楚大街(梅家山立交—楚平路)改造工程,对如何合理选择快速路建设形式和规模、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矛盾进行了论证,对快速路横断面设计进行了3种方案比选,并对快速路重要交叉节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推荐采用"高架道路+地面辅路"建设形式,主、辅路分别采用双向6车道规模,横断面采用11 m侧式错位BRT(快速公交系统)站台方案.  相似文献   

12.
徐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93-97,152
当前,城市机动车发展迅猛,拥堵日益严重,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城市快速路建设方兴未艾,但是,在现有城市道路上建设快速路会遇到很多的难点。结合武汉大道(长江二桥~岳家嘴立交)改造工程的实例,介绍了城市快速路建设中的难点和特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城市快速路交通安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交通变化、科技发展等新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天津市城市快速路规划、设计、建设为例,研讨城市快速路交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格局、道路网络形态及交通需求特征等因素决定了城市快速路网布局和规模.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呈明显的组团式城市格局且地势多山岭低丘,交通网络格局有别于内陆平原城市,交通方式多元化发展,此背景下城市快速交通地位凸显重要.综合一般性判定要素的同时,融入大连市特有的城市结构特征和多元化交通特点,提出“以形态定格局、以资源定规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通过“辐射线、区间线、结构线、转换线”等功能定位组合,构建“功能明晰、供需平衡、多元互动”的快速路网络,促进综合交通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丰富和完善城市快速路规划理论与方法,也可供类似城市路网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阐述沈阳市快速路建设发展情况,分析了市区交通变化情况、城市快速路的规划发展思路和设计方案的演化,研究了各阶段沈阳市快速路体系的功能定位和不同时期快速路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的各类影响因素,总结了快速路工程建设经验,探索了快速路未来设计和建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天津经济的发展,原有城市道路设施承受的交通压力不断加大。为进一步提高城市载体功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2003年天津开始进行快速环路的建设。该文介绍了城市快速路东南半环上重要枢纽性立交——卫国道路立交的总体设计情况,结合设计特点对城市立交的设计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淄博市中心城区道路高峰期拥堵严重,道路交通短板严重阻滞城市发展的现状,淄博市计划构建城市快速路网体系,近期计划建设一环快速路.在现场调研、建设条件分析、交通分布预测的基础上,阐述了淄博市一环快速路的设计理念、交通分析、功能定位、主要技术标准和总体方案布置.  相似文献   

18.
以成都市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化改造为工程案例,探讨了城市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法.从建设规模论证和建设形式选择两个方面研究了武侯大道(二环路-绕城高速)快速路设计.采用经典的"四阶段"预测模型对道路流量进行预测,通过路段通行能力计算得到现状道路条件下未来年高峰期道路服务水平,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建设形式的选择中,对道路沿线交通条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地面快速路和连续高架快速路两个建设形式方案,从现有建设条件、路网规划、用地规划、交通功能、城市形态影响和总投资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了总体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拓展,连接城市内部两个城区的高速公路已经成为制约城区快速融合和土地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将高速公路改造为城市道路。以天水市秦麦高速为例,首先分析了改造原因及改造后的功能定位,再从道路、节点、桥涵、排水、交通工程以及绿化等6个方面进行了总体改造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快速路是城市道路网的主骨架,对交通状态进行状态划分及稳定性分析,结合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交通流检测数据,对速度一流量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快速交通流流量、速度、占有率关系模型,并进行交通流基本参数时变特性和空间特性分析。首先利用基本图理论,对3种城市快速路交通流状态进行稳定性分析。随后,结合北京市典型路段实测数据散点图,对各种速度一流量关系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Greenshields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最后分析交通状态转换过程中的交通流参数时变特性和空间特性,对实际交通疏导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