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汉长江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井工程位于长江南岸,施工场地距长江约500m,为长江一级阶地,地质条件差,承压水位高,且承压水与长江水有联系。同时基坑开挖深度大,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结合该工程介绍了高承压水软土地区深基坑防水、减压降水、基底加固等关键施工技术,根据规范和经验公式并对施工引起周边环境的沉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朝着深层发展,深基坑工程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当基坑达到一定深度后,不可避免地遇到承压水层的突涌问题。其中悬挂式止水帷幕的基坑,对承压水层的处理通常要求按需降压,既要保证基坑抗突涌稳定,同时也要尽可能保证对坑外承压水层产生较小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周边环境复杂、保护等级较高的基坑。利用ANSYS 10.0通用有限元软件中的热分析模块模拟基坑工程中承压水降压的过程,再通过结构模块继承承压水层水头降深结果,将其转换为土层的初始应变,最后经过结构模块的计算分析,得出准确的土体位移结果。为深基坑工程承压水降压设计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以新龙广场项目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在软土地区紧邻既有隧道的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变形控制的设计方法,以及针对变形控制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设计施工措施。为了减小基坑降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某工程采用了超深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断承压水含水层。通过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基坑工程采取的相关技术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基坑开挖对周边保护对象的影响,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玉华 《路基工程》2021,(3):159-164
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人民南路站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依托,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应用,对该类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车站深基坑承压水降水方案与施工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管井降水方法:基坑内外降水(压)井的布置方式、关键技术参数、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监测数据表明:15天内基坑水位降深达13.81 m,低于基底标高1.41 m,满足规范要求,验证了降水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杭州地铁1号线江北风井基坑开挖深度为26.266m,共设置六道支撑,为目前杭州地区最深的基坑之一,基坑下部的圆砾层承压含水层是威胁基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工程运用三维渗流理论,采用深井井点降水成功地解决了圆砾层承压问题。该文针对工程降水过程中建立的数值模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宋建禹 《隧道建设》2018,38(9):1529-1537
文章依托福州市地铁2号线厚庭站-桔园洲站区间风井,对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思路进行阐述。为解决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开挖实施方案及施工工序等方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分析。风井基坑的理论及实测结果表明: 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而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可将基坑开挖方式分为常规的隔水干开挖和水下开挖结合的形式,其中水下开挖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同时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设计中需重点关注水下开挖阶段支撑体系受拉、受扭等不利工况;水下封底素混凝土板是抵抗坑底巨大承压水压力的有力保障,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其受力状态主要表现为受弯和受剪。  相似文献   

7.
胡云华 《隧道建设》2015,35(11):1194-1201
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的成功实施必须解决坑底突涌与抗浮安全两大关键问题。通过合理的施工工序设计确保围护结构与基坑安全,并为坑内主体结构施工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结合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对该类复杂基坑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在支护结构、开挖方法、实施方案及施工工序等方面根据工程具体特点采取相应的技术对策,确定了采用水下开挖及水下混凝土封底的技术方案,并经计算分析确定了最优施工工序。梅子洲风井的实践经验表明: 对开挖深度大、承压含水层厚度及埋深均极大而导致隔水帷幕难以穿透承压含水层的基坑工程,采用水下开挖方式可有效防止基底突涌的发生,并能改善围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态;而水下封底混凝土的设置可承受坑底巨大的承压水压力,是确保工程实施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冯波 《路基工程》2014,(2):53-56
某船闸基坑承压含水层存在夹层及互层,地层渗透系数表现为竖向小于水平向的各向异性特征。充分利用这一特性,将隔水帷幕与降水井设计同步考虑,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改变地下连续墙与滤管插入承压含水层深度,计算不同插入深度组合工况基坑内外承压水位降低情况,得出了经济、安全的地墙与滤管插入深度,不但满足了设计降深要求,且坑外水位降深较小,还保护了周边已有的构筑物。  相似文献   

9.
常浩  于丽莉 《路基工程》2015,(1):155-158
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延伸线四号街站管井降水工程为例,介绍受潜水与承压水作用条件下"小间距、小泵量"深基坑管井降水的设计理念,阐述了目标函数法在基坑降水井群优化中的数学模型应用。以基坑总涌水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从前人已建模型所欠缺考虑的模型约束条件入手,完善约束条件,使其成为基坑降水井群优化的数学模型,实施结果满足了基坑降水的施工要求。为降水设计者提供一种更加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基坑的开挖越来越深,如何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处理基坑承压水问题越来越重要。本文结合杭州某地铁深基坑工程,对四种常见的承压水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深基坑承压水组合式处理方法;并采用数值分析软件对隔水帷幕的长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出最经济的、最合理的围护深度为63m;通过现场的抽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试验的结果也验证了的深基坑承压水组合式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可为杭州等地区其他深基坑承压水处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7):350-354,29
随着杭州市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地铁的建设,深基坑工程施工面临的承压水治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该文以一些相关工程案例为素材,探讨钱塘江古河床区的圆砾层承压含水的治理技术。通过探讨,试图寻找一种经济合理、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铁范湖站深基坑降水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亮 《隧道建设》2009,29(1):93-96
结合武汉地铁范湖站基坑降水实践,介绍在汉口地区承压水位高、地层渗透系数大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基坑降水的方案设计、降水井施工工艺、降水运行管理及配合降水施工进行的各种监测工作,对降水施工结束后降水井封堵处理措施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污泥电解脱水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在提升污泥脱水效率、实现剩余污泥减量化具有一定优势。基于上海某水质净化厂污泥电解脱水应用案例,介绍污泥电解脱水设备设计及运行参数、运行情况。与传统板框压滤脱水工艺和热干化工艺进行经济比较,运行能耗降低44%~56.7%,占地面积节约30%以上,运行管理更加便利。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北京地铁五号线磁器口至崇文门区间隧道及崇文门东站的工程实际,比较详细地论述了该区间隧道临时施工竖井和施工横通道、崇文门车站东南风井及风道过含水砂层时所采用的施工方案,介绍了防止涌水涌砂、避免产生过大降沉的方法,以及结合具体地质情况所采取的降水措施。  相似文献   

15.
真空降水堆载联合预压加固高速公路桥坡软基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应力路径的观点 ,探讨了真空降水堆载联合预压法加固高速公路桥坡深厚软弱地基的加固机理 ;从简单、实用的角度 ,提出了该法的沉降计算方法和设计原理 ;并结合实际工程 ,分析了该法对加速地基土在施工期间的固结过程、减少工后沉降和减缓桥坡纵坡变化率的作用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梁捷  黄甫  张立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6):191-195,322,323
介绍了上海软土地基情况下几个深基坑工程降水失常的案例,对降水失常的原因、处理方案及结果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不断总结工程经验,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不断提高工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上海地区超大基坑止水帷幕无法及时封闭,相邻分标段施工方案差异导致降水措施无法满足工程进度,工程采用了三轴搅拌桩止水帷幕绕打未拆除厂房等建(构)筑物、管井代替坑内轻型井点、分层分区土方开挖等控制措施,满足了建设单位整个地块进度推进工作,以期为复杂条件下软土地质超大深基坑开挖的类似工程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丁国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5):325-327,M0031
上海地区深大基坑越来越多,且承压含水层的厚度大,止水帷幕难以完全截断承压含水层,多采用悬挂式止水帷幕,势必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目前,采用回灌措施控制降水引起沉降的理念越来越受重视,但理论尚缺乏研究,回灌的可行性、关键技术也亟需研究。结合上海市首条市域铁路工程,开展了一系列单井回灌、抽灌一体化试验以及群井回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粉砂为主的土层中进行回灌是可行的;效果与回灌井间距、滤管长度、加压与否以及施加压力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深井降水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沉井附近区域的地下水位,使沉井在施工中锅底无水,达到干施工的效果。该文以上海临港新城重装备产业区一期市政配套工程Y2雨水泵站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项目中为配合"排水下沉法"施工的沉井所采用的深井降水施工,对深井降水施工工艺进行讨论,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性能,开展了42根螺旋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圆柱的轴压试验,研究了混凝土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58.0~90.6 MPa)、箍筋屈服强度(480~1 219 MPa)、体积配箍率(1.00%~1.60%)与箍筋间距(45~80 mm)对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柱受压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箍筋约束混凝土在达到峰值压应力时,约束箍筋可能达不到屈服;约束箍筋的强度和体积配箍率相同时,随着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增高,约束混凝土达到峰值压应力时箍筋的拉应变减小;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箍筋屈服强度相同时,随着体积配箍率的提高,约束混凝土峰值压应变增大,相应的横向应变也随之增大,箍筋拉应变也增大。基于试验结果,考察了峰值压应力下箍筋拉应变与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箍筋屈服强度和箍筋间距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峰值压应力下约束箍筋拉应变计算公式。拟合得到了约束混凝土峰值压应力fcc、峰值压应变εcc、下降段曲线的特征参数(峰值压应力后85%峰值应力下的轴向压应变εc85、50%峰值压应力的轴向压应变εc50)的计算公式。给出了考虑体积配箍率、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箍筋间距和箍筋屈服强度影响的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的轴心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