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综合研究线路轨枕密度、轨枕尺寸、轨道加强设备、减速顶自身尺寸等因素对减速顶布置密度的影响,提出布顶的思路,最后得出在不同线路上的布顶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铁路驼峰调车场,利用减速顶(或加速顶,可控顶等)作为间隔或目的调速设备已经相当普通,但是布顶区段的线路标准及轨道加强标准在《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中却没有明确规定,设计对线路标准限制的最大布顶密度难以掌握。特别是在可控顶设计中,由于道岔 等限制,使布顶集中,布顶密度较大,经常出现设计的布顶数在现场安装时难以实现,影响布枯设计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本试图通过安阳微机可顶自动调速系统及脱鞋器十减速顶点连式调速系统的布顶设计,谈谈线路标准对布顶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车场线路是箭翎线的基础,平纵断面的设计是箭翎线的关键技术之一,本重点论述断面的设计,石家庄箭翎线采用连续调速,调速设备选择了加速顶,可控减速顶,减速顶,挡车器等,中介绍了布顶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线路标准提出设计布顶密度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波兰扎布莱诺编组站的微机可控减速顶调速系统由可控减速顶和微机控制系统组成,调速设备是新研究设计的高负荷锥阀可控减速顶,布顶方案设计新颖,采用模块化、拓扑结构、多个控制箱就地控制,目前正在两股道上进行试验。文章从技术的先进性和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方面,分析了该系统在波兰和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际的使用情况,说明了在点连式调速系统中,在打靶区末端设置一个减速顶小顶群的必要性,同时阐明了布顶设计中一些车辆参数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驼峰溜放车辆途停、溜放车辆与调车场停留车超速连挂等问题的基础上,从测量范围、设计坡度和实测平均坡度比较、实际坡度分析等方面对驼峰及调车场坡度进行实测分析,针对布顶、试验车辆、试验线路坡度、减速顶维修、试验方法等调车场基本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相应的溜放方案和人工干预限速方案,给出防范措施和整修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第一个驼峰全减速顶连续调速系统在杭州艮山门站建成投入应用以来,该调速系统已发展为多种模式,并在全国各中小型驼峰调车场广泛应用。结合在上海铁路局站场调速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进行减速顶布顶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全顶连续式调速系统设计和布顶安装运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9.
关于发展Ⅲ型轨枕的几点思考铁道部丰台桥梁厂钱树清,邓成华按照轨枕系列科研课题提出的轨枕分类方案,年运量30Mt以上的重型、特重型轨道应配用Ⅲ型轨枕,运营特点是轴重大,车速高,行车密度大,线路维修作业困难。我们认为皿型轨枕必须是寿命长,可靠度高,维修方...  相似文献   

10.
减速顶在大坡度线路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调车系统中减速顶的特性,根据"减速顶做功是通过内部速度阀板的开闭来实现,调整速度阀板开量及更换速度阀板的支撑弹簧,可以调整减速顶的临界速度"的原理,提出在装车点前后或在轨道衡前后的大坡度线路上,安装减速顶辅助列车制动,以减少土建工程的设想。通过举例分析,得出减速顶能够在站内坡度较大、需要辅助制动的线路上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安达站地处祖国北疆的黑龙江省,自然气候属寒冷地带,冬夏季温差在65℃左右,车站调车作业历来是采用传统的铁鞋制动。1994年哈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在安达站南场驼峰作业区上丁微机可控减速顶自动调速系统.全场共布顶2708台,其中可控减速顶1855台。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后,体现丁可控减速顶优良的技术性能和质量,使溜放车辆的速度能够保持在所允许的安全连挂速度以下。保证丁与停留车的安全连挂或被停车顶制动停车,消灭丁天窗,提高了调车作业的效率,减轻了调车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丁调车作业安全和人身安全系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可观,使安达站历史上创下了安全天数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研究探讨线路同一侧前后相邻两台减速顶的安装间隔,曲线段减速顶的安装方式,直线段减速顶单、双侧安装的方式,以及减速顶在单侧安装情况下,如何选择安装的钢轨等4方面问题,同时提出采用合理的安装方式,以提高减速顶调速系统和车辆走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铁路自1966年开始,在一些长大隧道、大的客运车站、某些运输繁忙区段开始铺设预应力混凝土宽轨枕(习惯称:轨枕板)。轨枕板的使用技术条件是:1.外形尺寸:长、宽、厚是2500毫米×550毫米×170毫米;2.质量:500公斤?根;3.通过的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4.每公里铺设数量:1760根密排。由于轨枕板几乎将道床全部覆盖,这样在道碴上的支承面积约为普通轨枕的一倍。因此可以有效地降低道床应力,减少道床的变形,轨道几何尺寸较易保持。由于轨枕板摩擦阻力的增加,在相同的横向力作用下,其线路横向变形只有普通轨枕的1?3。因此,适合于铺设无缝线路。…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在此之前,国内曾经对铺设Ⅱ型枕的有砟道床阻力进行过测试,并提出过道床阻力参数。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既有线的不断提速,有砟轨道普遍使用Ⅲ型混凝土轨枕,同时道床断面尺寸、道砟材质及颗粒级配不断强化提高,确定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线路阻力是进行有砟轨道无缝线路设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研究结论:本文选取武汉至襄樊区间增建第二线云梦段作为测试工点,通过现场原位测试和对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拟合确定了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纵向、横向阻力曲线,同时计算了Ⅲ型混凝土轨枕有砟道床的等效横向阻力,其结果可为铁路无缝线路设计阻力的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无缝线路稳定性分析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包含钢轨、扣件、轨枕和道床阻力为一体的轨道框架模型。研究在温度力作用下无缝线路的臌曲失稳问题。推导相应的数值计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轨道框架模型由4种单元组成:用考虑钢轨非线性变形的平面梁单元代表钢轨;无几何尺寸的两结点弹簧单元模拟钢轨扣件;弹性基础上的普通平面梁单元表示轨枕;弹簧单元模拟道床的横向、纵向阻力,并考虑了道床阻力的非线性特性。运用该模型,分析道床横向阻力、轨枕失效、曲线半径和线路初始弯曲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工况下钢轨横向位移-温度曲线、钢轨内应力分布及钢轨和轨枕的横向变形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长大隧道内宽轨枕线路采用机械养护的不便,决定将宽轨枕更换成Ⅲa型轨枕。文章介绍隧道内Ⅲa型轨枕线路施工所用小型门式起吊机的设计和更换Ⅲa型轨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单元法,依据轨枕实际受力情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钢桁梁明桥面上设计铺设的以玻璃纤维与树脂为主要材料的合成轨枕强度进行分析,主要对合成轨枕的横向强度、纵向强度和合成轨枕材料对螺纹道钉的抗拔强度随合成轨枕尺寸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尺寸范围内,合成轨枕尺寸的变化对其横向强度与纵向强度各方向的应力影响较小;合成轨枕的横向强度与纵向强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对合成轨枕纵向强度分析得出,合成轨枕沿玻璃纤维方向的强度预留不足,建议提高合成轨枕沿玻璃纤维方向强度。对合成轨枕抗拔强度分析得出,在合理尺寸范围内,随合成轨枕宽度增加,垂直方向螺纹平均拉应力随之减小,但减小率较小;随厚度增加,轨枕纵向最大拉应力整体为递减趋势;随着合成轨枕尺寸变化,其他各方向的应力变化不明显;合成轨枕能满抗拔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黔桂线69型混凝土轨枕和木枕裂损、磨损失效严重,造成道床病害及线路爬行、钢轨外倾的状况,运用新技术,研制钢纤维混凝土轨枕和挡肩加强型特种混凝土轨枕,经大中修更换原有轨枕,不仅提高了轨道强度和线路质量,还节约投资3796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以乌海驼峰改造调速设计为例,对微机可控顶调速系统从峰高、驼峰线路平纵断面、布顶、调速设备等设计进行了阐述,最后谈了一些观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薛玥  杨松  禹雷  钟智丰 《铁道勘察》2020,(3):117-122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有挡肩双块轨道结构的稳定性,依托国内首条时速160 km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对有挡肩双块式轨枕进行尺寸设计及配筋设计:(1)结合线路特点,对有挡肩双块式轨枕承轨台抗压能力及挡肩抗剪能力进行检算;(2)为计算桁架钢筋受力情况,通过有限元模型计算起吊、堆载、施工上人3种工况下双块式轨枕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起吊及施工上人荷载对双块式轨枕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堆载对其受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双块式轨枕的堆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