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造船》2011,(5):F0004-F0004
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日本川崎重工株式会社合资兴建的大型造船项目,年造船能力300万载重吨。自1999年开业以来,已交付各类船舶80余艘,船东遍布欧亚。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造船界的声誉。  相似文献   

2.
去年是国际船舶市场在低位徘徊的一年,其间日本趁日元汇率下跌之际以低价大量接船,韩国也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以恢复其与日本抗衡的价格优势。这两个造船大国夺冠之战的不断升级,导致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  相似文献   

3.
《世界海运》2007,30(2):30
由于新的造船企业参与好望角型散货船的建造,好望角型散货船的供给能力正在逐步增加。2006年,韩国大韩造船和Sundong造船海洋工程公司已经参与了好望角型散货船建造,印度一些船厂也显示出其对建造好望角型散货船的强烈兴趣,几家日本造船厂正在考虑建造好望角型散货船。但有专家  相似文献   

4.
现在有一种现象是大家都在关注中国造船能力的扩张,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日本船厂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正造成整个行业对造船能力的低估。有弹性建造能力的日本船厂正潜在地造成船舶行业泡沫,使得船价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世界造船发达国家,三井千叶船厂是日本的现代化船厂之一。笔者曾有机会对其造船舾装作了一次专业考察,本文是对这方面作的一点专门介绍。一、舾装工程的发展舾装工程的发展滞后于船体工程的发展。现今船体工程已发展到现代化船体分段建造法的第三期,其生产过程为:加工—小装配—中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在2005年,韩国造船厂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中国为70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接单量第二大造船国。鉴于此,媒体便狂炒中国造船已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造船第二大国。难道中国真的超越日本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中国要想超越日本,路途依然遥远。  相似文献   

7.
一、造船 进入九十年代,受国际航运市场长期不景气的影响,造船工业的发展十分迟缓而且竞争激烈。 从近年主要国家占世界造船市场份额来看,日本占38%,居首位,韩国占15%,居第二位,德国占8%,居第三位;而美国由于造船成本太高,因此其造船工业正逐步萎缩。 日本造船业的顶峰是1973年,那时的日本造船企业有近60个,职工总数超过36万人,手持订单总量达到3380万总吨。然而70年代的能源危机,西欧、北美造船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以韩国为代表的新竞争对手的出现,给日本造船工业造成了很大冲击。70年代中期订单量开始下滑,造船能力随之出现相对过剩。至1993年,日本造船厂仍处于困境,由于日元升值,日本  相似文献   

8.
2004年海运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新船需求的增长.尽管日本、韩国和中国等造船大国纷纷采取措施提高造船能力,但造船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加上造船成本急剧上升,美元持续贬值.多重因素导致2004年新船价格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9.
三、日本新海运战略的内涵本质 应该指出,上述日本航运企业国际联营化所展示的三大特征,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战略内涵: (一)这一海运新战略,可适应日本航运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日本政府日益倾向于自由主义的海运政策调控下,日本航运企业已不能指望恢复到以往“计划造船”时代去享受政府财政提供种种优惠。尽管日本政府推出了以“国际船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造船方面,上半年韩国再度超越中国重夺造船第一大国地位.而本已无力迎头赶上的日本,更是由于地震海啸的影响.导致造船量订单进一步下滑。根据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提供的数据.6月.日本出口船舶订单量为545770总吨.同比连续第二个月下降.降幅高达657%。  相似文献   

11.
梁志勇 《中国船检》2011,(4):54-58,114,115
韩国造船业真正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新世纪初期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此后,在继续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时,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模式,完成了由大变强的华丽转身,成功进入世界海洋工程装备供应商第二方阵,大举涉足风电设备制造等新能源领域。其发展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对我国建设世界造船强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造船生产设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从日本引进的现代造船技术。广州造船厂自推行生产设计以来,在提高造船质量、缩短造船周期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特别是对船厂管理体制的改革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抓住美国页岩气出口带来的造船市场机遇,日本造船巨头展开了积极行动。其中,三菱重工决定自2013年4月1日起与今冶造船合资,成立了名为"MILNG COMPANY"的LNG船设计、销售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日元,其中,出资比例三菱为51%、今冶为49%。新建立的合资公司  相似文献   

14.
1993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造船大国。1994年到1995年,受日元贬值、新船需求量不足、船价下跌和世界造船能力大规模扩大等因素影响,韩国造船商举步维艰,名次落至第二。1996年,韩国造船商希望能再执牛耳。 1996年第一季度,韩国接船舶订单17艘63万总吨,与95年同期的33艘船119万总吨相比,下降了47%。而日本所接订单却从70艘253万总吨上升到113艘259万总吨。分析家们认为:照此下去,韩国要实现其目标,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5.
《上海造船》2006,(2):52-52
为适应我国和上海船舶工业飞速发展的形势,以及广大会员和船舶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发表论文的要求,2005年7月学会理事会决定,从2006年起会刊《上海造船》由半年刊恢复为季刊,并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已获批准。  相似文献   

16.
《船艇》2005,(7):26-27
全球范围船舶建造标准首次统一;全世界已订造18艘1万TEU集装箱船;今年第一季度韩国、日本新造船接单量减少;2004-2020年新造船需求日本韩国中国大致相同;德国船厂承造挪威船东LEG/LPG船;汉堡南方向大宇造船海洋订造4艘5500TEU集装箱船……  相似文献   

17.
今年以来日元持续贬值,5月10日美元兑日元突破100大关。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日本宏观经济趋好,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正增长,超过市场预期。日本造船界专家表示,目前新船询单量几乎达到造船业好景时期的水平,甚至一些船舶经纪人表示,日本船企已重现"加价"造船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2年初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九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定,2012年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计划建设“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网站”。目前,网站已正式上线,并在10月30日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上举行了开通仪式。  相似文献   

19.
一、日本 IHI 公司造船管理模式的引入:1985年,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厂有机会走出国门,认识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日本造船。我厂与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IHI)的第一次为期五年的造船技术合作(1985—1990年),开始了我厂改变过去传统的造船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造船法—中间产品导向型的造船管理方法进行我厂的造船  相似文献   

20.
张长涛 《船艇》2006,(6):18-22
在2005年以前,日本造船史上只有三年造船完工量曾超过1500万总吨.分别是1974年。1975年和1976年,其中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是日本历史上造船完工最多的一年。近年来.世界船舶市场需求旺盛,日本船企手持订单饱满,造船完工量也不断提升,日本造船业正处于历史上又一个造船产量高峰期。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的统计数字,2005年日本52家主要船厂共建造船舶362艘,计15489万总吨.从而使日本造船产量在时隔30年之后再次跃上1500万总吨的台阶,创下了日本造船完工量的第二历史新高,仅次于1974年的16782万总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