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六氟化钨和氟化氢的特殊性质,建立了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分析六氟化钨中的氟化氢的分析方法。氟化氢有八个特征吸收峰,为了尽量避免水蒸气的干扰,本文选取4038.2cm-1处的吸收峰作为氟化氢的特征吸收峰,并通过对不同浓度的氟化氢标准气体的分析建立了氟化氢浓度与其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相对应的标准曲线。最后通过分析六氟化钨中氟化氢特征吸收峰的吸光度大小,在标准曲线上查得氟化氢的浓度,即可以得到六氟化钨样品中氟化氢的含量,从而建立了六氟化钨中氟化氢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六氟化钨(WF6)在电子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吸附-精馏-鼓泡联用纯化系统对WF6进行纯化。通过吸附除去WF6中的氟化氢(HF)杂质;设计精馏塔进行精馏实验除去其他轻组分杂质,并同时进行鼓泡纯化。研究表明吸附法对于WF6中的HF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可将WF6中HF的含量降到1×10-6以下;精馏-鼓泡联用能将气相杂质的含量降到1×10-6以下,经此纯化操作可以得到纯度为99.999%的高纯WF6。将精馏-鼓泡应用于WF6的纯化有着分离效果好、经济性好的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传统光谱法对船舶金属氧化物成分检测产生的紧密度波动,会影响其检测精密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在传统射线荧光光谱法的基础上,引入二元比例分析法,提出新型光谱检测方法。根据金属氧化物基础理论和朗格斯比尔液体检测准则,确定光谱吸光度,引入L,K两元曲线,完成光谱参数调试,制备检测样本试剂和溶剂,混合后进行充分氧化反应,填入硝酸氨、氢氨和高纯氨气,以间隔增温的形式完成样本试剂的氧化消解,最后根据样本检出限确定样本吸光度值,结合二元比例检测公式,获取最大吸光度下检测目标的元素量,该元素量即为最后成分分析结果。实验数据表明,二元比例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的元素光影曲线校准度提高了29%,增强效应影响因子降低了21%,可以有效提高船舶金属氧化物检测分析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4.
任文蔚  丁勇  邬卡佳 《船舶》2018,29(1):79-83
柔性钢桩是减缓超大型绞吸挖泥船的定位桩在高海况下受力问题的一种系统装备。文中研究并阐述了绞吸挖泥船柔性钢桩的工作原理,根据某实船算例进行其缓冲能力的分析计算;通过梳理、分析系统各部件间的机械关系和联动机制,在MATLAB软件中建立其数学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曲线线性程度较高,预压参数对其缓冲能力影响显著,是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柔性钢桩通过油缸做功来吸收船体上部分外力,从而减缓定位桩的受力,能有效提高绞吸船在高海况下的可作业性。  相似文献   

5.
水中氨氮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在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采取在流动注射体系中加气体扩散装置的方法,让水样中的NH3-N与NaOH载液反应生成NH,后透过气体分离膜,再在溴百里香酚兰吸收液中反应变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在0~50mg/l区间内浓度与吸光度成良好的线形,其相关系数为0.995。本法测定水中NH3-N的含量,回收率达99%。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配备氦离子化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高纯WF6(99.999%)中微量气体杂质。设计了一套双通道反吹气路,采用十通阀切换实现了六氟化钨与气相轻组分分离后的反吹,避免了六氟化钨对分析柱及检测器的腐蚀。通过实验选择最佳的色谱参数条件及反吹时间,分别采用不同的气路系统实现了WF6中的微量CF4、CO2、SF6及O2+Ar、N2、CO的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7.
船舶加筋板结构耐撞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计及摩擦力影响后船舶舷侧加筋板耐撞性能分析的一种简化分析方法,详细讨论了球鼻艏撞击作用下舷侧加筋板的渐进破坏过程,给出了相应的撞击力-撞深曲线和吸收能量-撞深曲线。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该简化分析方法能对船舶舷侧加筋板结构的耐撞性能做出合理预报,从而可用于设计阶段评估船体舷侧结构的耐撞性能。  相似文献   

8.
沉管隧道施工过程中基槽内容易产生回淤,当回淤超过一定厚度时沉管隧道将无法正常对接,此时需要提前清淤。针对目前沉管隧道施工中清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文章通过黏度计研究了淤泥的流变特性,采用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描述其剪切流变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采用CEL有限元法模拟沉管挤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比数值计算结果和沉管挤淤小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结果验证了该CEL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利用该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某实际工程在不同淤泥容重下初始回淤厚度与最终夹泥厚度关系,建立了最终夹泥厚度小于0.5 mm时淤泥容重与其对应初始回淤厚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为沉管隧道施工中不同隧道底部压强作用下的清淤标准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9.
控制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船舶轴系中安装动力吸振器是减小船舶轴系纵向振动的有效方法,而动力吸振器的参数合理优化配置是控制轴系纵向振动的重要手段。将船舶轴系等效为多自由度系统,基于有限单元法建立船舶轴系纵向振动运动模型,并通过加装动力吸振器用于控制船舶轴系纵向振动。运用重分析方法求解轴系运动方程得到推力轴承处的力传递率和能量传递率,将二者作为评价动力吸振器对轴系振动控制效果的指标。在研究轴系响应频率范围内,提出将求解全局最优解较强的遗传算法与多目标优化算法相结合以优化动力吸振器参数;并且研究特定共振峰消减的参数优化问题。最后通过算例,比较不同目标函数以及动力吸振器不同安装位置对轴系纵向振动控制的影响,验证文中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耙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三维显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以VC++6.0为平台,利用3DS Max工具建立耙吸式挖泥船的模型并结合OpenGL图形库开发了耙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三维显示系统.通过对耙吸式挖泥船疏浚过程的分析,描述了各个疏浚设备运动模型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耙管旋转的向量模型,从而模拟出耙吸式挖泥船疏浚作业的过程.实船运用表明,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