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新增快速路工程容易受到城区各种建设条件限制,尤其是立交节点,因其占地面积大,在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尤为突出。详细分析了深圳宝鹏通道大发埔立交节点的建设条件及规划立交方案,在尽量降低对相交道路影响的前提下提出了3种立交方案;从通行能力、工程造价、用地征拆、管线迁改等几个方面对3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了最优设计方案;总结了城区复杂建设条件下的立交节点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二环路是石家庄市重要的城市环线,2010年建成地面快速路,为进一步促进城市向外发展,实现相交路在二环内外连通,对二环快速路进一步提升改造。从项目背景、工程概况、总体方案、节点方案等多方面分析了二环路提升改造方案,具体介绍了基于各种现状受限条件下的二环路主线改造形式、现状立交及匝道衔接方案、老桥顶升方案以及出入口设置方案等内容,以期为同类型地面快速路提升改造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赣州市文明大道快速路是赣州中心城区“一环”、“四横”、“六纵”快速路网体系中的重要一横,呈东西走向,全长约6.48 km,主要以高架桥梁为主,包含高架主路和地面辅路,并上跨章江和京九铁路,包含一座立交。针对快速路穿越老城核心区,建设规模大、工程复杂、红线用地紧张等问题,结合主要控制条件,确定主要技术标准和总体设计方案。重点介绍快速路总体布置、重要节点比选、平纵横设计等,为类似快速路工程提供设计参考。关键词: 快速路;老城区;总体设计;断面布设;高架桥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无锡市太湖新城出入交通需求,对无锡市高浪快速路总体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介绍了无锡市高浪快速路工程的建设背景、建设规模、沿线现状及规划用地情况,明确了项目的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及建设标准.在对无锡市现状路网流量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成果,采用四阶段法对交通量进行了预测.结合交通功能及地块开发情况,研究分析了项目总体方案和项目沿线节点实施方案.最后总结认为,高浪路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项目规模大、等级高、社会关注度高,设计时须统筹考虑快速路敷设形式、节点处理方案、地面辅路的交通组织等问题,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王素英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3):141-144,M0016
结合乌鲁木齐市东进场快速路复合通道深厚筛砂坑地基处理实例,确定强夯法对其处理效果及具体施工参数,且施工时序需综合考虑复合通道中高架桥梁、综合管廊、管线等各构筑物地基处理方案,对类似地质条件的城市道路建设给予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青洋路高架北部延伸线是常州市"一环八射"快速路网中一条重要的射线快速路,是衔接G42沪宁高速公路青龙互通的一条城市对外交通快速转换的重要通道。以青洋路高架北部延伸线工程总体设计为基础,分析了项目的建设背景、规模、功能定位,并详细介绍了快速路形式、标准横断面、平面总体布置、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衔接设计、桥梁工程及综合管线工程等方面,为其他城市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金简黄快速路是成都东部新区“九横六纵”高快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北延段是该快速路的控制性工程。针对金简黄快速路北延段控制节点多、工程设计复杂、景观性高等难点,从功能定位分析出发,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横断面总体布置、关键节点设计、道路景观等方案,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漕宝路地下快速路工程下穿S20立交节点,该节点交通流量大,地面环境复杂,在工程建设中需满足地面交通需求并尽量减小环境影响。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针对下穿S20立交节点,分别提出2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从环境影响、施工难度、工程经济性等多个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在选取合适的方案后,针对方案中关键节点分别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方案安全可行。工程可为同类型工程设计和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路网快速化工程中,如何改造与利用现状立交是工程的主要难点之一。以宁波东环北延快速路项目中的钟包立交为例,通过全面分析现状建设条件、交通功能、实施难度、社会影响等因素,结合路网规划,对立交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共提出4种改造方案,分析论证表明,快速路系统枢纽型互通立交结合地面系统平交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0.
赣南大道快速路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横”,通过功能定位分析,确定快速路的设计标准和总体方案;结合沿线的规划条件、建设条件、景观要求,分段确定快速路的敷设形式;重点研究了互通立交、涉铁节点、穿越高速节点等关键节点方案,交通组织评价表明该方案具备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彭庆艳 《公路》2021,(2):239-243
上海市高速公路存在四方面问题:地面路堤形式阻隔两侧地块横向联系;承担客货、省域市域等多种功能交通拥堵严重;进出立交节点匮乏为周边城市化地区服务功能差;影响区域路网完善。认为高速公路建设高架系统具备如下交通功能:打通横向道路、缝合城市空间,分离交通功能、缓解交通拥堵,优化节点布置、方便沿线地区对外出行,构筑复合通道、完善区域路网。给出了不同城市化水平下横向道路合理的间距要求以及适合的主线抬升方案,提出了高架高速主线+地面干路辅道、高架客运高速+地面客货高速、拓宽段高架+老路地面、地面局部高架+单侧地面辅道等4种高架系统的建设模式及其适用条件,给出了应用案例。能够较好地甄别高速公路高架化的功能需求及其相应的建设模式,为特大城市高速公路高架化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项目占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为了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用地,大多数地方要求高速公路按高架桥的模式建设,地方利用桥下空间配套建设地面道路,本文结合G92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地面道路项目对高速桥梁下路基施工给既有高速公路桥梁的安全影响进行充分研究,特别是对于高速互通设置路侧辅墩路段,地面道路路基填筑时在辅墩两侧形成不均衡加载,对辅墩产生水平推挤,对辅墩桩基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通过路基填筑对桥梁桩基影响的充分分析提出了三个处理方案,分别从投资、用地、承台及墩柱位移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了推荐采用的方案,同时对施工期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本研究可为以后的高架结合地面道路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案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铁建设的加速发展,位于城区段的高铁线路与城市道路的交叉关系问题日趋突出,在道路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交叉关系,以保障高铁运营及结构安全。以合肥市繁华大道与玉兰大道及合安高铁肥西联络线交叉工程为例,提出了两种节点分离式立交设计方案,从方案可行性分析着手,结合对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景观效果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城市建设的规模扩大和早期城市管线无序建设的影响,城市隧道建设遇到越来越多的与管线近接施工和下穿等难题。结合深圳东部通道某标段施工实际工程案例,对隧道下穿燃气管的保护方案进行比选分析研究。该标段隧道上覆燃气管埋深约3.3 m,管底距隧道拱顶约4.3 m,隧道下穿该管线采用比选出的“管线改迁+悬吊保护”方案进行施工。在隧道进洞施工不理想的前提下,该方案仍能保证带气运营的次高压燃气管在悬吊保护措施的保护下正常运营。研究结果表明,比选出的“管线改迁+悬吊保护”方案是合理可行的,可供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把旧路改建成一、二级公路的情况,针对河北省地区的土质情况,不能直接在零填挖土基上做路面结构层,需对不同类型的土基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文中介绍了3种类型土基下路基处理方案的选定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试验方法和依据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结合荆门高铁西站片区路网及场地竖向规划实例,分析复杂地形条件下高铁枢纽片区场地竖向规划设计的特点,提出竖向规划设计互反馈流程,从路网及场地竖向规划设计两个方面梳理了竖向控制因素要点、竖向分区、土方填挖要求及土方计算与调配方法.最后总结认为:复杂地形条件下,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应综合考虑铁路、市政道路、地面排水防洪、用地性质、土石方平衡、城市景观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要求;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设计应互为交叉反馈,满足土方总体平衡,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实现总体竖向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沈辽路-南阳湖街节点总体设计方案,本次设计对立交节点的交通流量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立交节点功能定位,确定其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通过对立交节点方案进行详细分析比选,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8.
结合陕西省铜黄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对路面铣刨重销或加铺罩面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诸如路面纵横坡标高调整、路缘石和路边石的维修、中央分隔带的改造、超高段路面排水设计等的处理方案进行归纳和总结.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横琴口岸莲花大桥改造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小半径桥梁设计与施工方案比选过程,提出了采用组合梁、局部上跨临时保留匝道时则采用钢箱梁的综合结构方案以及合适的施工方案,对于同类型小半径桥梁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武汉白沙洲大桥是三环线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城南部地区重要的过江通道之一,因通行能力不足、桥梁病害等原因,已无法满足快速环线高效畅通的功能要求。借助武西高铁过江通道的建设契机,武汉在白沙洲大桥上游新建白沙洲公铁大桥,作为复线桥承担三环线快速过江功能。新桥的建设改变了基于老桥构建的交通体系,如何重塑一个更加高效的过江交通体系是一个关键而复杂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对建设条件、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三套新的过江交通体系和对应的总体方案,并通过综合比选确定推荐方案。此外,本文重点对两岸接线重要的交通枢纽节点:鹦鹉立交和青菱立交的总体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通过对本项目设计方案的总结分析,可为类似过江复线通道的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