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随着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钢混组合结构已成为桥梁设计施工的一种趋势,钢混组合梁具有自重轻、刚度大、抗疲劳性能优异、耐久性好等优点,钢混组合梁在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得以成功应用,本文依托南京长江第五大桥工程,重点介绍钢混组合梁0#块安装、悬臂吊装、线性控制等桥位施工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比普通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与后结合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的性能差异,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钢混组合梁桥有限元模型。基于实际钢混组合梁桥的施工过程及使用条件,详细分析了钢混组合梁桥的受力情况,对比了两种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的材料用量、钢主梁应力,以及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应力。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预应力钢混组合梁桥,采用后结合预应力技术,对钢混组合梁桥的负弯矩区混凝土板施加预应力,可以使施工更加方便,从而降低施工难度,并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材料用量。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1,66(8):170-174
钢混组合梁斜拉桥梁段间混凝土湿接缝施工是制约组合梁安装周期的关键节点,为了进一步研究组合梁湿接缝滞后连接施工的合理性,缩短组合梁施工周期。以广西平南相思洲大桥为依托对大跨径组合梁斜拉桥主梁安装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滞后连接的合理施工方案,并对大跨径组合梁合龙施工的关键技术进行总结。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索力优化,可以实现三节段一循环的湿接缝滞后施工工艺,该方法能够缩短一循环主梁安装时间约24%;形成的相思洲大桥组合梁安装施工关键技术,可为类似桥梁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下游河段齐河黄河公路大桥主桥及青兰高速公路黄河大桥主桥两座大跨钢混组合梁斜拉桥为依托,总结了钢混组合梁斜拉桥的设计要点及施工技术特点,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志栋 《公路》2021,(3):145-147
结合京秦高速公路燕河互通A匝道跨径50m简支钢混组合梁桥的设计,简要介绍简支钢混组合梁的构造设计和施工方案,重点阐述了钢混组合梁的受力计算,并总结了钢混组合梁相较于钢箱梁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优缺点,可为同类型桥梁选型及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一些市政桥梁因通行能力需要,桥面设计得比较宽。更宽的桥面就需要更多的主梁或是增加主梁截面尺寸。对于有一定设计高度要求的桥梁,一般采用多主梁形式的结构。现通过现阶段中小跨径多梁式钢混组合梁桥的应用实践情况,以及设计施工规范,对其设计及施工方面提出一些简要设计指南及相关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城市高架桥的结构选型需更注重从设计、施工、使用期的维护,到拆除和材料回收等全寿命周期内的各种性能指标。首先对钢混组合梁进行轻型化设计优化以提高耐久性和降低工程造价,通过比选提出了使用钢混组合梁的高架桥标准跨径,通过钢混组合梁与混凝土小箱梁全寿命周期内的多方面性能比较,认为钢混组合梁具有更好的技术优势,可作为城市高架桥标准跨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珠海鸡啼门大桥跨河堤引桥为例,介绍钢板-混凝土桥组合梁桥的设计思路,探讨防止钢混组合梁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开裂的措施。结果表明,负弯矩区选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同时采用顶升落梁的技术,在不施加预应力的前提下,可有效控制受拉区混凝土的裂缝产生。  相似文献   

9.
以汕头市国道G206跨线桥45.5m+75m+45.5m连续钢混组合梁为背景,介绍大跨径钢混组合梁的构造设计及计算要点.通过对其施工方法、施工工序及墩顶负弯矩区域抗裂控制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得出支架拆除时间、正弯矩区压重及预应力张拉对钢梁及桥面板内力有较大影响,组合梁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最后综合考虑钢梁及面板受力情况,提出先张拉桥面板预应力后与钢梁叠合的方法是一种可用于大跨连续钢混组合梁较为合理的施工方法,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建高速公路桥梁上跨既有营运高速公路桥梁,需重点关注跨路施工对营运道路的影响。结合营运道路远期扩建、桥梁结构经济合理、尽量缩短施工周期等因素,选用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桥跨越既有营运高速公路简支小箱梁桥。为确保钢混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体系的安全,运用MIDAS和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工况下支架及小箱梁受力情况,总结分析此类支撑体系模型的传力机理,为大跨度钢混组合梁桥跨越既有营运高速桥梁的临时支撑体系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兰新铁路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工艺复杂、质量标准和耐久性要求高的特点,结合兰新铁路大跨度系杆拱桥施工,介绍了系梁现浇、拱肋加工及安装、钢管混凝土顶升、吊杆施工等几个关键工序的施工控制方法.实践证明:只要在施工前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精心组织,就能够保证桥梁的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2.
钢-混组合桥梁的设计施工方法灵活多变,适应性强,本文以某大跨连续钢-混组合箱梁桥为背景,提出移动悬索支架的设计施工综技术并进行了参数优化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本技术可最大限度发挥出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有效提高大跨钢-混组合梁桥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支点顶升法是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对负弯矩区桥面板施加预压应力的方式之一,以嘉兴中环快速路主线高架设计案例为例,研究了不同顶升量对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和成桥后受力的影响规律,在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分析了不同跨径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的最优顶升量,可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南宁市324国道金陵大桥为背景,研究大跨度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金陵大桥主桥为跨径布置(75+180+75)m的连续梁桥,为国内最大跨度的钢-混凝土混合连续梁桥。结合该桥特点,对桥梁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混组合结构因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材料性能优势而被越来越广泛应用。施工过程中大节段钢梁吊装,对路口的交通影响较小等优点使得钢混结合梁在城市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轨道交通桥梁中,混凝土桥面板能很好的与轨道结构相适应。结合长沙市轨道交通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高架区间跨开顺路口的(40+60+40)m钢混结合连续梁,分析钢混结合连续梁的结构受力特性。研究了采用不同措施如桥面板分段浇筑、正弯矩区压重、支点顶升落架、支点双结合、使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等对改善负弯矩区桥面板受力的优劣势。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结合连续梁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良好;采用支点顶升落架、支点双结合两个措施对改善桥面板受力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大跨系杆拱桥施工复杂,为保证结构成桥状态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施工控制。文章以沈阳动漫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分析了顶推力及对拉力对拱梁区结构线形和受力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顶推参数;对于高而薄且侧向刚度较小的吊杆横梁,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问题,并采用设置平联等措施保证T形吊杆横梁在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对于双吊杆结构,分析了后期恒载引起的横向双吊杆索力误差,并对定位标高进行修正以控制成桥索力和标高。结果表明:对于本桥关键施工工序进行施工控制,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控制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深汕合作区某大桥采用230 m主跨网状吊杆拱桥一跨过河设计方案,主桥全宽56 m,主梁采用纵横梁体系钢-混组合梁断面;主拱采用六边形箱形断面,拱轴线按二次抛物线设计,矢跨比为1/5.5,拱高为41.273 m。大桥采用无柔性系杆体系,采取先梁后拱架设工序;结合内河航道无大节段钢梁运输条件、桥址处位于台风高发期的复杂施工条件,提出了主梁采用岸边原位拼装、支架滑移法施工方案,主拱采用拱脚段低位拼装、跨中段整体提升安装方案。该桥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案验证了网状吊杆拱桥在市政桥梁中的适用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相关研究和设计成果为今后同类桥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分析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的不同施工方法的影响因素,以45m跨径钢-混组合梁为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桥面施工方法对钢-混组合梁受力的影响,选择更优的桥面板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倩茹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0-142,154,M0016,M0017
钢混组合梁作为充分发挥材料特性的结构,在城市桥梁建设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对钢混组合梁横向分布系数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应用较少。为了给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相应的计算参考,以深圳工程实例中的简支体系多箱室钢混组合梁为例,研究了钢混组合梁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总结出了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李聪 《公路工程》2021,(1):18-22,80
钢-混组合梁桥体系在市政桥梁工程中近年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在正弯矩区混凝土桥面受压,钢梁受拉,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优势;但在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受拉会引起裂缝问题.综合使用超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技术、调整桥面板施工顺序、有效运用支点顶升法,提出了一种新型装置来控制钢-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拉应力和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