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悲壮中仍步履维艰。尽管2006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市场份额接近25%。但6、7月份市场份额明显萎缩,8月份虽表现出震荡上扬,与其上半年最鼎盛的时期相比,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显得有点差强人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迅速崛起,掀起了自主创新热潮,但缘何总是难成气候,究竟是谁动了自主品牌车的奶酪?说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怨天、不怨地,只能怨自己。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简称专利委员会)认定本田涉案外观设计“全部无效”后,本田就CR—V外观专利权一事,已经起诉专利委员会要求其维持CR—V外观专利权有效。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可谓接连不断,吉利与丰田、奇瑞与通用、力帆与本田、长城与日产等等,让我们民族汽车产业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与压力。难道这些都是偶然的事件吗,还是民族汽车产业在成长之路上所遭遇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钟师 《汽车与配件》2008,(24):18-21
自动变速器行业中技术门派四立,各有特点与市场地盘.它们的生存发展权取决于主机厂的青睐和用户的接受程度.近来国内近十家自主品牌主机厂联合组建DCT(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项目.  相似文献   

4.
赵洁 《世界汽车》2011,(7):138-141
只差那么一点点,奥吉尔最终没有登上阿根廷站的领奖台;勒布则幸运地捧起了阿根廷站的冠军奖杯;希尔沃宁没能保住自己的排名;拉特瓦拉葬送了大好的形势……胜利就像是一块诱人的奶酪,但却不能轻易拥有。阿根廷站,又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相似文献   

5.
1994年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曾规定了合资企业第一年国产化率应达到40%,第二年达到60%,以保护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加入WTO以后,政府不能限制企业进口汽车零部件总成和关键部件进行组装汽车,也就是说,允许企业以CKD或SKD的方式生产整车,并在中国市场上出售。许多跨国汽车公司因此在中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零部件先行向总装先行转变。  相似文献   

6.
柴油作为未来全球性主要燃料的日子目前还遥遥无期。而石油消费预测机构预测说柴油驱动乘用车和卡车在将来会成为主导燃料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合资股比开放绝非是对中国品牌的灭顶之灾,仅影响到为数几家合资车企的国企股东的利益。中国企业想要大规模地走向世界市场,就必须以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让所有的车企在中国市场公平、平等地竞争。中外整车生产合资企业的股比是否该开放?这几年一直是汽车行业的热议话题,隔三差五就会传来各种会议与论坛对此问题的激烈交锋。由于去年11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了该部门的立场,即未来还将进一步放开钢铁、化工、汽车等一般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包括放宽外资在注册资本、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合资股比的行业焦点话题变得更加白热化,甚至趋于戏剧化,代表汽车行业国企利益的中  相似文献   

8.
辽宁有个祈玉民,山东有个马纯济,在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这两人分别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成为令人称奇的人物。他们有着似曾相似的经历,都是从政坛突然进入汽车行业:都各自把企业由似乎积重难返的“沼泽地”带入了快速发展的“一马平川”。有人说:时势造英雄。但仅以此来解释华晨,中国重汽的浴火重生,似乎仍显得过于浅显。借助采访中国重汽2007年商务大会的良机,本刊试图打开一个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黑皮橙 《轿车情报》2003,(11):30-32
从夏利到三厢夏利,从富康到三厢富康,从赛欧到赛欧SRV,从派力奥到西耶那,从Polo到三厢Polo……我们不禁要问:是谁动了我的“尾巴”?我们不禁要问:汽车生产商究竟有多少能力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张晓梅 《经济导报》2009,(46):44-45
今年上半年,山西省GDP出现4.4%的负增长,成为全国惟一GDP下降的省份,这与山西重整煤炭产业有直接关系。始於今年初的“煤炭整合风暴”,意味着这个煤炭资源大省正在艰难转身。  相似文献   

11.
《车用发动机》2007,(2):88-88
美国从2006年10月16日起实施更加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这一标准对尾气的烟尘含量要求苛刻,故很多柴油车都不得不临时退出其市场,包括一直致力于在美国推广柴油车的大众汽车旗下的多款柴油车。目前,只有2007款的奔驰E320 Bluetec成为美国市场上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唯一柴油轿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如果中国像法国、意大利那样,有一半的乘用车使用柴油动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柴油车市场,而且潜力巨大。在国内车市,随着柴油品质的提升和发动机的进一步改进,使用柴油车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有人预测说,2004年将是“中国柴油车元年”,一直置身于外的柴油车将开始进入淘金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今天的国际汽车市场上,柴油轿车发展迅猛,甚至有取代汽油轿车之势。在西欧的汽车市场上,1999年柴油轿车的比例平均达到28.3%。最高的是奥地利,竞高达57.4%;而比利时、西班牙、法国等国家也均在40%以上。虽然柴油发动机在70年代才由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首次安装在轿车上,但现在已经变得炙手可热。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家用轿车和出租车,而且开始装备豪华车。目前车用柴油机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排放努力向零点发展,二是保持了可观的经济性。这也正是柴油车日益受到市场青睐的原因。由于人们对汽油车的排放问题重视较早,技术发展也快,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排污技术。而对柴油车排放技术的研究却整整晚了10年,所以发展得差一些。但近20年来,随着中冷增压、缸内直喷、共轨等技术的应用,国外柴油机的技术水平已经有了飞跃式发展,不仅升功率(发动机每升排量发出的功率)高,强化程度高,而且实现了小排量高速直喷化,碳烟颗粒排放正在逐步减少,排污技术日渐成熟。再加上柴油机热效率高,具备比汽油机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在全球能源日渐紧张的今天,当然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了。下面我们列举10款最省油的柴油车,注重节能与环保不仅是各国政府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也是各汽车生产厂家不懈努力的追求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肖军 《时代汽车》2005,(11):36-37
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将达到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轿车中的比例将达到30%-40%。预计未来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生产总量将增长到1000万辆。相应地中国对各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同时,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还将不断出现,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韩彦 《轻型汽车技术》2005,(4):69-69,71
每一次汽油涨价都必然引出一系列关于车的话题,而柴油车在中国难以进入发达城市便是其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16.
《时代汽车》2005,(2):87-87
【讲故事的背景】20世纪末,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90年代的前几年,上汽集团靠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统领全国轿车市场,汽车业界称之为“枝独秀”。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14,(3):4-4
最近关于特斯拉的话题热点不断,其中最劲爆的车型ModelS85中国市场的售价为73.4万元人民币,足足比之前市场预测的低了20%以上。相对在美国本土同款车型8.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1万元)的售价,这个价格相当于只增加了进口关税、增值税和运输及装卸成本,  相似文献   

18.
《汽车知识》2014,(5):2-3
<正>最近试驾了两款柴油汽车,一是最新款宝马×5柴油版,一是最新款斯柯达明锐柴油版(欧洲款)。这两款柴油汽车都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就是动力强劲、省油耐用。然而,每次试驾柴油轿车后都要有感而发——为什么咱们这片土地上就很少或几乎看不到柴油轿车?柴油和柴由汽车,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谈论柴油轿车时总有几个传言让人不可捉摸。由于本人不是柴油或石油专业,但又不愿人云亦云,那么咱就把这些传言列出来,看看哪些是真是假。  相似文献   

19.
受到全球油价不断上涨的影响,在美国选购柴油车款已形成一种趋势,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E320CDI自从2004年8月在美上市后,已创下销售佳绩,并带动了该公司旗下其他款柴油车的销售势头。该公司计划于2006年第4季度将M级及R级的320CDI柴油车型推向美国,其他柴油车型也将视市场需求而陆续引进;戴姆勒-克莱斯勒位于亚拉巴马州的Tuscaloosa制造厂,已积极投入M级及R级轿车的生产,包括已在欧洲市场热卖的ML320CDI和R320CDI柴油车型之制造,同时也将生产为适合北美用车习惯的GL级轿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