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湖北省现有通航河流194条.在通航建筑物中,除长江葛洲坝船闸、在建的三峡船闸外,在汉江上建有丹江口水电站升船机,堵河上建有黄龙滩水电站升船机.目前,汉江王甫洲水电枢纽船闸已建成投入试运行,清江高坝洲、隔河岩水电枢纽升船机正在建设中,过船设施管理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张哲辉  石勇 《水运管理》2010,32(11):13-15
为推动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综合分析当前航电枢纽的碍航问题,认为航电枢纽建设使通航河流断航,航电枢纽通航设施建设规模与航道建设标准不匹配,通航设施设计通过能力不足,航电枢纽建设期补偿机制与运输组织不尽合理,航电枢纽运营期水库调峰严重影响通航,航电枢纽运营等引起各种航道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由于龙滩水电枢纽没有同步建设通航设施,2010年红水河全线通航的目标和希望已然化为泡影,对红水河全线通航问题深感忧虑。红水河是西江上游主干流,是国家规划的"两纵一横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区河流航电枢纽建设后实际最大通航流量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问题,对山区河流航电枢纽布置后的最大通航流量进行研究。依托东风岩航电枢纽,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等方法,结合东风岩枢纽通航水流条件模型试验和船模试验分析船闸上、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和通航条件,从而对东风岩航电枢纽安全通行的最大通航流量提出建议,并提出山区河流中低水头航电枢纽最大通航流量不应低于天然情况下该河段的禁航流量等结论。该研究成果可为山区河流中低水头航电枢纽最大通航流量的确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国内外水电枢纽通航设施管理体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贵州通航管理自身的特点,论证采取符合贵州省情的通航管理体制模式,不仅有利于枢纽通航建筑物的通航过坝能力的充分发挥,保障船舶过坝安全,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同时对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发挥综合效益均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为贵州水电枢纽通航管理体制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航河流的梯级开发也在加速推进,如何在开发水电的同时更好地保护通航环境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航河流梯级开发对通航环境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尤其是电力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而水电开发已经成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在通航河流上进行水电开发会对通航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  相似文献   

7.
张幸农  吴建树 《水道港口》2005,26(Z1):130-132
山区河流兴建水利枢纽后,改变了原河流的水文特性和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规律,使枢纽通航设计水位确定的问题复杂化,是很有必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通过大量调研和征求意见,针对枢纽及其上下游通航设计水位确定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草街航电枢纽是国家西部开发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嘉陵江下游3个连续大弯道上,枢纽及通航物布置对通航条件影响较大.采用1:80物理模型对枢纽布置及通航建筑物上下游引航道进行多方案优化,根据试验成果对枢纽布置和通航条件进行分析,并对山区河流最高通航流量、枢纽闸门运用及通航代表船舶(队)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据介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  相似文献   

10.
山区性河流枢纽回水变动段航道因受上、下游枢纽调节以及工程整治方案等多因素影响,水文条件复杂多变,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成为关键性难题。依托清水江白市至分水溪航道建设工程,采用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关键数值,并提出按90%通航保证率设计航道工程,取分枯期和汛期两种最不利工况,沿程水位下包线作为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成果解决了工程的关键问题,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总体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利勇 《水运工程》2020,(4):120-124
受已建建筑物、用地指标、外河无锚地、内河有跨河桥梁等因素限制,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布置条件较为复杂。通过综合考虑枢纽水流条件、船闸通航条件、设计船型特殊性、停泊条件、相邻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船闸横、纵轴线布置方案,得出合适的闸首、闸室、引航道设计尺度,采取内外引航道非对称布置形式,避免节制闸引排水对船闸通航安全的影响,解决外河无锚地条件下船闸进出闸停泊锚泊需求,实现了节约用地与减轻施工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低坝枢纽泄洪闸布置对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嘉陵江沙溪电航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针对低坝枢纽电航分岸布置的情况,分析了原设计方案泄洪闸紧邻电站一侧布置时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泄洪闸分别紧邻电站与船闸两侧的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泄洪闸分侧布置可有效地改善引航道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施工期为3.5 a。为了解决施工期通航问题,针对施工河段的通航条件和水位治理枢纽布置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提出了航道疏浚清淤、炸礁除障与电站科学调度相结合的通航确保措施。结果明,二期围堰与四期围堰施工期间,两个枯水季节的部分时段的通航保证率较低;其余施工时间内,施工河段的通航保证率均达85%以上,提出的通航确保措施实现了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施工期间闽江航运的畅通。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西五河尾闾航道现状分析,探讨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对改善五河尾闾航道及构建高等级航道网的可能性.利用鄱阳湖航道网水动力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鄱阳湖水利枢纽枯期不同调控水位对航道水面线、航道里程和回水范围的影响,从建立五河尾闾高等级航道网的角度,提出合理的枢纽枯期最低控制水位,即枯期调控水位15m及以上方案为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蔡汝哲  李晓飙  陈敏 《水道港口》2010,31(5):488-491
采用自航小尺度船模技术,通过水工模型对吴家渡电航工程的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Q≤3000m3/s时,该枢纽工程的通航条件满足Ⅴ级航道通航标准。试验发现,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以及枢纽的运行方式对航行安全都有很大影响。建议枢纽建成后,通过设置航标等方法确保过往船舶顺利通航。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大举措。针对二期工程河段4个水道的碍航情况,在分析上游来流来沙特性、各水道分流分沙特性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各水道的整治时机、关键部位和治理思路。成果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感潮河段航道整治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桥施工对内河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问题,以武汉江汉六桥大桥施工为例,结合工程局部河段河床演变及航道变化情况,分析研究不同设计代表船型的通航限制条件,探讨不同施工阶段大桥施工对船舶通航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航道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大桥施工期航道畅通与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顺利推进国家重点水运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需要分析工程的技术难点与建设特点,为工程航道整治设计与施工提供技术支撑。在工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征及碍航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潮汐分汊河段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保护要求,剖析了工程设计面临的技术难点:潮汐分汊河段水沙运动和滩槽演变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航道整治参数的确定、通航汊道选择及洲滩控制工程布置、利益相关方相互制约,以及新型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的研发等;分析了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工程里程长、施工点多面广、工程量大、施工强度高带来的管理难度大,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突出,水下恶劣条件下施工精度控制与质量检测难度大,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高等。成果为工程建设的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提供指导,可作为类似工程前期论证、立项管理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整治建筑物新结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凤 《水道港口》2010,31(5):464-467
为了进一步增强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减少以后工程的维护量,根据长江上游航道河床、水流特点,通过分析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内整治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以及破坏机理,提出了4种坝体新结构,以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建设工程为依托,进行了新结构试验性应用,应用结果表明,4种坝体新结构整体稳定,较好的维持了整治效果,为其他山区河流的航道整治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