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章提出了一种带有涡流旁通喷嘴的新型喷射器设计,以改善CO2两相喷射器的动态性能。涡流旁通喷嘴推动部分气流旁通进入喷射器混合室以产生涡流。使用基于HEM的CFD数学模型研究了这种装置的设计,并进行了试验测试,以验证该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与试验结果的预测动力质量流误差在6%左右,吸入质量流的预测误差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2.
涡流管制冷是一种在无电源情况下实现低成本制冷的方式。某些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中,需要保持试验零部件处于低温环境。为了满足这些技术要求,针对汽车零部件耐久试验,提出一种基于涡流管制冷方法的低成本、高通用性解决办法。该方法运用涡流管输出的冷气流,配合喷嘴和密封箱等辅助配件来实现制冷。  相似文献   

3.
涡流室燃烧室的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燃料燃烧速度,因而能做到小型而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同予燃室的柴油机相比,它的气流阻力损失较小,同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相比,它的喷咀耐久、噪音小。但是,近年来在研制比功率较大的这类柴油机时,几乎普遍存在涡流室镶块开裂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增压器无叶喷嘴宽度对其出口流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心形线表征了一种增压器无叶蜗壳梨形流道横截面轮廓 ,用有限差分法对增压器蜗壳内无叶喷嘴出口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 ,研究了喷嘴宽度 (B)对其出口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喷嘴出口速度及气流角 (α)分布不均匀 ,随着 B沿蜗壳轴向减小 ,α逐渐减小且其分布趋于较均匀 ,而喷嘴出口速度逐渐增加但其分布趋于恶化 ;B减小到一定程度后 ,喷嘴出口流场变化不大。B沿蜗壳周向线形减小时 ,可改善α分布 ,但速度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3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缸内直喷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1)气缸内涡流的运动。在进气过程中,通过直立式进气管,在气缸吸力的作用下,产生强大的下降气流,使充气效率得到提高。又在顶面弯曲活塞的作用下,形成比传统汽油机更强大的滚动涡流。这个滚动涡流,将压缩后期喷射出的旋转油雾,带到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附近,然后及时点火燃烧。  相似文献   

6.
TSCC(双涡流燃烧室)发动机铃木公司于1979年开发了更体现其个性的四气门GSX系列发动机,其中采用了双涡流燃烧室。双涡流燃烧室是为既要满足苛刻的美国排放法规,又要追求高性能指标而研制出的能提高吸气效率和燃烧效率的结构。双涡流燃烧室由两个半球构成,使之产生两股涡流,和在吸、排气侧两处设置的挤气面积相配合,以充分利用来自两方的挤气流,火花塞配置在燃烧室的中央,活塞是平顶的。上述种种特征都对提高燃烧速度  相似文献   

7.
李伟  杨丽华 《汽车技术》1999,(10):17-21
涡流对于中、小型柴油机内混合气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各缸涡流比的不均匀会使发动机性能下降。通过对CA498柴油机送气歧管出口流速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气流的旋向与气道走向相同,会加强涡流,否则会减弱涡流;气道外侧流量越高则涡流越强,流量越低涡流越弱。气缸内流速的不均匀是由歧管内气流的旋转和流量分布的不均匀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在火花点火发动机中,较快的和最均匀的能量转换,能够由涡流室式火花塞来完成。在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必须是最迅速和最均匀,以便实现进一步降低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由Bosch公司研制的涡流室式火花塞,有一个小室,其上有一个中心喷孔和4个切向喷孔见图1,在压缩冲程时可使进入到小室中的混合气产生涡流。涡流使燃烧迅速地发生,产生出5股火焰喷射束,可在主燃烧室中确保良好的燃烧。发动机的试验表明,发动机的运转比使用常规火花塞更加平稳。并提高较低的部份负荷范围和暖车时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改变进气涡流,分别用快速响应蒲膜式热电偶实测柴油机缸盖壁面3个典型位置的瞬态温度,用压电晶体传感器测量缸内压力。在实测基础上,根据沿竖壁一维导热模型和热力学定律,分别计算了不同进气涡流比时缸盖壁面的局部瞬态传热率和燃烧放热参数,同时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到了进气涡流对局部位置瞬态传热影响的基本规律,并表明有一个中等进气涡流比对燃烧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搭建基于丝线法的发动机可视化气道稳流实验台,对气缸内近壁面流场进行可视化研究,同时利用CFD对气缸内近壁面气流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相互验证。结果表明:在稳流条件下,气缸壁面的丝线运动可直观体现缸内近壁面气流运动情况。气缸近壁面丝线运动方向受到螺旋气道产生的涡流作用,使丝线运动方向与涡流方向一致。切向气道侧近壁面流场在切向气道内气流和涡流运动的共同作用下,其气流速度最大,相应地此处的丝线摆动角度也最大。气门升程为8和12 mm时,丝线摆动角度分别为110°和90°。缸内瞬态流场存在涡流和滚流运动,但很快合并成单一的涡流运动。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牌CA10B型二冲程压气机的窜油原因1.空气从缸壁中部进入,容易将润滑缸壁上的油膜冲破而带入压气室,随之进入贮气筒; 2.缸筒与曲轴箱采用的定位不当,仅用4个M10的螺检固定,再由于加工、装配等原因,使这种定位和固定方式不能确保缸筒中心线与曲轴中心线的正确位置关系,造成活塞在缸筒中产生偏移和摇摆,并使缸壁某一部位磨损加剧;  相似文献   

12.
正总的来说,中央喷油器距活塞顶的距离更平均,且更远,这有助于改善混合气形成,如图31所示。滚流进气口:汽缸盖中的进气口和燃烧室经过进一步改进,以便加快活塞顶上部的充气运动。此处采用的充气运动类型会在进气过程中产生空气涡流,该空气涡流会在汽缸中沿曲轴轴线平行旋转。此类充气运动称作滚流。(2)DFI喷射策略根据运行条件,系统会选择以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根据直接测量气缸充量的角动量以确定内燃机中涡流的一种新方法。规定了相应的涡流参数,并且论述了它与常规涡流参数的关系。 发动机试验证明:涡流参数是控制直接喷射式柴油机燃烧的气流特性。用带有活动进气道的气缸盖和带有两个涡流进气道的气缸盖作为例证论述了对燃烧系统涡流的最佳调整。本文说明了这种新方法在理论上和实用上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4.
喷油器     
<正>如果在圆筒形喷油器体上制成偏心的弹簧室的话,便可以在厚壁处配置燃油道,因而能获得喷油器直径小的优点。但是,针阀受到偏心力的作用容易出现不稳的问题。 这项发明,在弹簧下端部设置一沿弹簧室壁滑动的中空导向件,压在针阀尾部上,从而解决了上述针阀不稳的问题。 图示,在喷油器10的喷油器体内制成偏心弹簧室22,在其厚壁处配置燃油道24,在弹簧30和针阀18之间设置一中空的圆筒形导向件32沿弹簧室内壁运动。由于导向件32的平面端压在针阀尾部上,不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涡流室柴油机是我国台数最多,使用面最广、制造厂家最多的一种中小型柴油机。就全世界来说,高速车用、缸径在100以下的柴油机,涡流室式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是由于涡流室柴油机对燃油品质和对燃油系雾化质量要求较低;易于制造和修理;对空气的利用率较高;高速性能易于实现;循环过程对转速和负荷不敏感等。然而涡流室柴油机存在着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四冲程直接喷射式柴油机顶置气门缸盖的设计方法及各种可供选择的设计方案。对于进气道产生涡流的两种方式,即切向方式和螺旋方式,可以通过特殊的气道流量试验台试验,测量切向型涡流分量与螺旋型涡流分量的数值及其比例。试验表明,当进气道产生的切向型涡流分量占总涡流的30%时,能最有效地产生涡流。还讨论了排气道的设计、喷嘴的布置和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提出并评价了一个新的极简单的公式,可用来计算直接喷射式柴油机压缩过程中在圆柱形燃烧室内所产生的空气涡流比。进一步还研究了直喷式柴油机燃烧室中空气的流动过程。介绍了随时间变化的瞬时比能量(图2),总比能量(图3),气流流过燃烧室喉口的平均速度,平均比能速度(图5)以及径向气流的比质量流量(图4)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应用相似定律,所有结果都可用到不同尺寸,不同燃烧室设计的发动机上。假如两室之间的压力差不加考虑的话,气流流入燃烧室喉口所得的结果也适用于空气流过分隔式燃烧室联接通道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实测的涡流室柴油机主、副室示功图计算了各自的放热规律,通过分析,认为对涡流室柴油机燃烧系统进行优化匹配可改善放热规律从而提高经济性。通过应用正交实验这一科学方法研究燃烧系统主要多数匹配,可得到兼顾不同工况的合理匹配方案,显著地提高了涡流室柴油机全负荷和部分负荷时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高强化2.0 L增压柴油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工况油耗偏高、烟度较大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与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涡流比及流量系数进气道方案对整机燃油经济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进气道方案存在气流对冲、涡流比及湍动能不足等问题,是导致燃烧效率偏低的关键原因。基于此提出了进气道优化方案,优化后涡流比提升了14.2%,流量系数提升了26.2%,经台架试验验证,优化方案的平均比油耗降低约5%,同时烟度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的单相流模块对气体在布袋除尘罐的布袋管中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无喷嘴、有喷嘴和喷嘴-文丘里三种布袋管喷吹方式下高压气体在布袋管内的流动特征和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采用喷嘴直喷所需的高压气体总量约为无喷嘴时的1/9,且穿越布袋管时的气体流速仅降低一半。但是,射入的高压高速气流会由于卷吸效应而难以对布袋管入口0~400 mm段的灰渣进行喷吹。布袋管入口处设置文丘里并不能削弱高速射流在布袋管入口段所带来的卷吸效应,还会降低吹喷时进入布袋管内的空气总量。因此,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应注意撤销布袋管文丘里结构,增大喷嘴与布袋管入口处的距离或者增大高压喷嘴出口管径来改善喷嘴对布袋管入口段的喷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