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中,接触网可视化接地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停车场、车辆段的检修作业效率.现行场段中,库内隔离开关多采用手动操作的方式,无法直接实现与可视化接地装置的闭锁,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隐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视化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在系统分析可视化接地装置与隔离开关闭锁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检修作业流程,对应隔离开关手动与电动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从设置位置、增加附加装置、控制模式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有效地提升了检修效率和安全性,为场段可视化接地系统的设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铁路线路的快速发展,高压隔离开关成为使用量最大的高压设备。接触网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对保障牵引供电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K-means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聚类分析工具,通过处理电机电流采集系统监测得到的隔离开关电机电流信号,计算获得簇中心及其位置的变化并以此作为判断隔离开关故障情况的依据,分类后的高压隔离开关机械故障为后续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了直观的表述。但是由于高压隔离开关机械故障的复杂性,以及K-means算法自身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通过结合自适应权重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避免了K-means算法在依赖初始值和局部收敛等弊端,通过实际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据此可对高压隔离开关的机械故障进行分类并且作为接触网隔离开关故障分类和检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接触网隔离开关的运行可靠性对于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隔离开关的机械状态特性,对电机电流与其输出扭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推导。通过电机电流采集系统监测得到隔离开关电机电流信号,使用wolf算法计算得电机电流信号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值为正,证实了该电流信号具有混沌特性。根据相空间重构理论重构电流信号,对重构信号进行K-means聚类分析,获取簇中心并通过簇中心的位置变化判断隔离开关的故障情况。据此将隔离开关的故障情况进行分类,为隔离开关运行的故障监测以及状态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接触网检修计划人工编制效率低又难以实现优化的问题,将接触网检修计划编制转化为一个规划优化问题,利用整数规划方法,同时考虑接触网检修作业的连续性,将设备检修状态作为决策变量,以超周期惩罚费用与检修路径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基于弹性周期区间的接触网检修计划自动编制模型,并基于多目标规划中分层序列法提出模型的启发式求解算法. 通过实际算例验证证明:该方法可实现接触网检修计划的自动编制与优化,编制时间相对于人工节省99.98%,巡检路径节省33.16%,提高了接触网检修计划的编制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针对高铁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故障和缺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日常检修、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针对高铁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和缺陷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接触网分段绝缘器日常检修、维护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用于乌兹别克斯坦土其马其·安格让铁路电气化工程的27.5kV户外三极双接地隔离开关是根据IEC129和IEC694要求设计的一种铁路专用户外交流高压电器,供电气化铁道变电所及接触网线路在有电压无负荷时切换线路之用。  相似文献   

8.
邓建峰 《轨道交通》2014,(10):36-38
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飞速发展,对接触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线岔.作为接触网的关键设备之一.对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安全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其自身结构的优越性,通过对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设置关键点和日常运营维护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无交叉线岔设置的关键技术和维护管理方法,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技术革新和运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日后高铁设备检修维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武广高铁和广珠城际铁路无交叉线岔为例,介绍了高速铁路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和布置方式,阐述了其检修和调整方法,并对改善其运行检修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亮 《轨道交通》2010,(9):58-60
当前,刚性接触网、第三轨等牵引网形式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正线,安装精度要求高;柔性接触网已经逐渐退出了正线区段的应用。广州地铁只有早期建设的1号线正线区段采用柔性接触网,而且现在1号线既有线柔性接触网改刚性接触网的改造工程正在实施,当柔性接触网在停车场(车辆段)等车速慢、需车辆检修的场所仍然不可代替。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济南东动车所首条接触网承力索开始架设,标志着济南动车所接触网挂网作业全面展开,为确保动车所全面通电和竣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悉,济青高铁的轨道铺设已经完成,目前进入电气化施工阶段,计划年底实现全线通车。据悉,接触网是对高铁线上带电导线的统称,高铁列车就是靠顶部的受电弓和接触网接触后获得电力才能飞速运行。接触网承力索是悬挂接触网的装置,要想线路通电,必须先架设承力索。近日,济南东动车所首  相似文献   

12.
现代有轨电车属于城市中的重要公共交通工具,通过车辆段检修,能够使有轨电车在运行时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获得保证.传统模式下,有轨电车在车辆段进行检修作业时,主要运用制度约束以及人工监督方式保障安全,在作业中难免存有安全隐患,而且各作业环节处于独立与分散状态,关联互动性不强,难以对检修作业展开整体性安全管控.检修作业安全管...  相似文献   

13.
铁路机车小辅修检修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铁路机车小辅修检修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着重其管理模块的功能实现方法与各自的主要特点.系统针对目前铁路机车检修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结合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以及信息化工具来管理和控制机务检修过程.实现了对检修人员及其作业工位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了检修质量,强化检修作业人员和检修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实践证明该系统功能齐全,界面友好,极大地提高了检修作业的管理水平,从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南昆线的接触网大修工程施工当中的作业方式方法和工序,根据力学计算结果进行人员安排和器具的合理调用,在传统施工方案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并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架大修作业调度方案是影响架大修作业效率的关键,其制定的重要依据是车辆检修工艺。首先,分析以人工调度为主的车辆架大修工艺的局限,根据车辆架大修作业的项目分解结构、工艺次序关系和执行对象,建立基于灵活检修工艺的车辆架大修作业调度优化模型,实现列车库内检修作业时间最小化;其次,针对模型中存在复杂次序关系约束的特点,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多种场景下车辆架大修作业调度优化方案开展案例研究,验证模型与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案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灵活检修工艺可有效缩短车辆库内检修时间,显著提高架大修的作业效率,较 3 种对比检修工艺,架大修平均作业时间分别下降 22.3%,15.2%,11.1%;双列同步作业时,采用不同修程混合维修模式,可有效降低维修作业瓶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三层C/S结构的机车中修检修管理信息系统,阐述其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构、功能、主要特点和系统的运行效果.该系统实现了对机车检修作业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实现了检修作业过程中检修数据、检修信息的记录与分析,极大的规范了机车检修过程、提高了机车检修质量.该系统的运用是铁道部建设数字化机务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4,(12):14-14
记者从南京地铁建设指挥部获悉,地铁三号线已实现全线电通,接下来将进行全线的列车试跑,为春节前后开通试运营打下基础。25日22点左右。地铁三号线林场站一新庄站间的接触网已成功送电,此前其余区间都已实现接触网送电,至此南京地铁三号线实现了全线“电通”,之后将很快开始全线的试跑调试。  相似文献   

18.
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动态性能是影响列车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速铁路中接触网的不良状态直接影响牵引供电系统对动车组的供电安全.论文系统地讨论了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的4个方面,即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态求解、接触网动力学建模、接触网非接触检测和接触网静态动态评估,并给出了目前高速铁路接触网研究的最新进展:针对接触网的初始平衡态求解精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引入多目标约束的结构找形方法和非线性有限元过程进行求解;在接触网动力学建模方面,考虑环境风对接触网影响的问题,通过环境风模拟和风洞实验获得气动力系数,建立沿线风场进行接触网风振特性分析;对于接触网非接触检测算法的精度不高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检测技术和实时图像检测算法是今后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接触网动态评估方法缺乏的问题,现代谱估计、时频分析和大数据技术及其融合将是今后接触网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连接供电线网的重要元件,隔离开关承担着电气隔离和电能输送的任务。隔离开关的操作依靠人工现场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线网停电时间长,会影响双源无轨电车的正常行驶和充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隔离开关通过远程后台即可完成分合闸控制,并能实时采集线网电压,显著提高线网的供电质量和管理水平,可实现双源无轨电车供电系统整体智能化。1北京公交双源无轨电车及其供电系统北京公交集团目前运营的双源无轨电车超过  相似文献   

20.
接触网是一个由众多零部件组成的关联系统,对接触网进行维修时需考虑零部件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差异。利用区间数学建立接触网预防性机会维修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基于可靠性灵敏度的维修决策优化问题,以维修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接触网整体运行可靠性指标为约束,对接触网不同零部件的机会维修区间进行优化求解。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区间数学方法建立的接触网维修优化模型,可在保证接触网系统可靠性的基础上,有效减少接触网的维修次数,降低接触网的维修费用,可为接触网的运营维护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