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金凌 《中国船检》2011,(9):63-65
所谓LNG混合动力就是在船舶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LNG供气系统和柴油LNG双燃料电控喷射系统,通过电子转换开关,可实现单纯柴油燃料状态下和油气双燃料状态下两种运行模式,将船舶单一的柴油动力改造为柴油LNG双燃料动力,通过采用LNG部分替代柴油燃料,达到节省燃油和降低排放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家旺 《中国水运》2012,(10):46-47
本文在介绍危险识别的方法基础上,经过对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改装船舶的系统综合分析,识别出各类潜在危险可能对船舶因改装为柴油-LNG双燃料船舶后所构成的安全威胁,运用故障树和事件树方法分别分析LNG储气罐和机舱火灾的风险后果,得出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柴油-LNG内河散货船风险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介绍危险识别的方法基础上,经过对柴油-LNG双燃料发动机改装船舶的系统综合分析,识别出各类潜在危险可能对船舶因改装为柴油-LNG双燃料船舶后所构成的安全威胁,运用故障树和事件树方法分别分析LNG储气罐和机舱火灾的风险后果,得出减少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苏船舶》2016,(5):1-7
LNG(液化天然气)-燃油合建加注趸船是同时具有燃油和LNG加注能力的水上加注站,可为LNG动力船舶提供LNG和燃油双燃料补给。通过对该类船舶的LNG系统、燃油系统、防火及灭火、危险区域控制、监控系统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各系统的设计特点和设备选型原则,并以200 m~3LNG-柴油合建加注趸船为例设计了船型方案。  相似文献   

5.
传统使用柴油的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给大气造成了极大污染,液化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近年来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舶得到广泛发展,使用LNG和柴油混合动力能够减少污染,并极大降低船舶运输成本。本文对柴油-LNG双燃料动力船舶存在的安全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以太网—安全监控节点的系统解决方案,重点设计了安全监控节点的A/D转换部分。系统能够实现对甲烷泄露和火灾的监控,安全监控节点体积小,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LNG船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天然气的特殊船舶,具有高可靠性、高附加值和高技术等特点。本文研究LNG船舶围护系统物流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关键路径算法和甘特图分析法,对LNG船舶围护系统的物流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对各项原材料及配件的生产及物流周期进行计算,建立JIT物流模式,有效降低物流风险,控制物流成本。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京杭大运河200 m~3LNG加注趸船的主要设计依据以及LNG储蓄系统和稳性状态,根据实际停泊区域、工作功能确定了主尺度与总体布置、型线和结构形式,基于船舶用途和安全考虑,对舾装(定位、消防、救生等)进行合理设计。目前该船图纸审查完毕,正在投标建造阶段,建成后将成为京杭运河首条可以为往来船舶加注LNG或0号船用柴油的加注趸船。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随着我国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国内的天然气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大量的从国外进口天然气,除了采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外,LNG运输船也被大规模的采用,本文主要研究了LNG运输船的安全风险问题,LNG燃料运输船以柴油为动力,具备双动力驱动功能,能够实现巨量的天然气运输,因此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文中主要对LNG运输船的燃料泄漏问题进行了风险建模与评估,从而大大提高了船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LNG及LNG船舶的特殊危险性,对LNG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为驾驶员在LNG船舶航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借鉴,有效避免风险较大的风险源,保障LNG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LNG船舶尤其是大型LNG船舶进出港数量不断增加,引航风险越来越大。由于LNG船舶具有特殊危险性,且大型LNG船舶相对操纵性差,其进出港引航难度和强度不断增大,有必要进行有效的引航风险评估,从而控制风险,保障LNG船舶港内作业的安全性。针对目前关于LNG船舶引航风险定量化评估的研究较少,且鲜少考虑引航过程中风险变化的现状,以深圳大鹏湾LNG港口为例,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对引航员登离船舶、船舶进出港、船舶靠泊操纵、带缆作业及离泊操纵这五个阶段的危险性进行研究,分析各阶段风险因素,评估不同因素所产生的危险程度。分析结果显示,各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以管理因素与人的因素影响最为关键,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险性分值较高因素所导致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制定引航方案和应急预案提供参照,有助于控制或者降低大型LNG船舶引航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型船舶如运输船、LNG船、军舰等均采用柴油主机作为动力产生装置,由于成本和功率等问题,船舶柴油主机通常采用重油作为燃料。尽管重油可以为船舶节省成本,产生强大的推进动力,但重油含有大量的水分、杂质颗粒等杂物,且杂质越多重油的粘度也越大,不利于船舶柴油主机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因此,在船舶柴油主机系统配备燃油净化系统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针对船舶燃油净化系统的动态仿真问题,利用组态组件PIMS开发了燃油净化系统的动态模拟器,并对该模拟器的原理与组成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内河水域船舶的LNG应用,LNG(液化天然气)单燃料、LNG/柴油双燃料动力船的改建和建造项目越来越多。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截止至2017年11月15日,共改建完成12艘LNG船舶,其中包括4艘单燃船舶,还有8艘双燃LNG动力改建正在进行,预计年底前改建完成。同时新建完成一艘LNG动力船舶进入航行试验阶段。本文根据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相关法规和规范的要求,谈谈LNG单  相似文献   

13.
柴油和LNG混合动力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开展了船舶油改气的前期调研工作,选定一条在赣江内具有代表性的主流船型——"赣抚州货0608"干货船进行赣江内首艘天然气-柴油混燃实船试验。柴油—LNG混合动力原理LNG是液化天然气的英文(Liquefied Natural Gas)首个字母的缩写  相似文献   

14.
LNG 双燃料动力船的供气系统FGSS因其服务对象不同,在不同的动力装置中会有不同的特点.就目前船舶LNG燃料动力装置技术现状而言,有两种技术路线:高压LNG燃气柴油机动力和低压LNG燃气柴油机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作为燃料的LNG动力船的安全营运问题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针对计划预防维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船用LNG和船舶的高可靠性的特点,提出基于可靠性维修方法的LNG动力船安全分析,进行船用LNG和船舶的系统划分及风险评价;阐述可靠性维修方法,将其应用于风险逻辑决断分析中,确定以风险为中心(Risk-Centred Measure,RCM)的LNG动力船故障失效控制方式,进而确立相应的LNG动力船风险预控方案。应用结果表明:LNG动力船的安全性主要表现为LNG泄漏所引发的风险,加强LNG系统维护是提高LNG动力船安全营运的主要手段。RCM方法应用于LNG动力船安全性风险预控,有利于提升LNG动力船营运中的操作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按照LNG运输船对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的要求,需提供LNG运输船及船只之间、船与陆地之间的有线及无线的通讯系统.本文以小型LNG运输船为应用目标,设计一套完整的自动化通讯系统,来满足小型LNG运输船的通讯需求.该方案提出的通讯系统能够将工作指令准确、迅速的传达,保证日常生产和安全航行,对船舶通讯系统详细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基于LNG(液化天然气)的物理性质,通过与柴油的对比分析,表明液化天然气作为内河运输船舶燃料具备明显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纵观发展LNG船舶燃料和宿迁液化气船舶的使用状况,提出应用LNG具有美好的发展趋势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张勇 《水运工程》2014,(2):49-54
介绍海港LNG船舶航行实行交通管制的原因,对比分析了LNG船舶与LPG船舶的危险性。结合我国内河液体散货运输船舶航行管理现状,对小型LNG船舶在内河航行的可能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认为采用双壳双底结构的小型LNG船舶在我国内河正常航行是可行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杨新利 《珠江水运》2022,(2):100-101
国内首艘LNG内河公务船采用LNG(液化天然气)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区别于以往的LNG双燃料发动机,全船动力不使用一滴柴油,可以真正实现低碳环保.本文从轮机方面介绍了对LNG燃料动力系统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通风、探测、报警监控等安全措施以及机电设备和双壁管的安装、运行和保护进行重点检验,从而达到船舶具备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修船》2016,(3):5-8
受船舶污染、废气排放以及柴油供应压力等影响,我国发展船用LNG,实现近海与内河航运"绿色环保"已提上了议事日程。2015年,由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枣庄实华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新建的山东省首批2艘内河LNG双燃料动力货船在枣庄市港航管理局的监护下顺利下水,实现了山东省内河航运清洁能源船舶"零"的突破,填补了山东省LNG应用于内河新建船舶领域的空白。针对这2艘LNG示范船进行应用和效益分析,总结发展LNG动力船舶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