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根据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运行10余年的结构沉降及隧址区河床的监测数据,分析水下盾构隧道在运营期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盾构隧道的总体沉降主要发生在江底以外的部位,包括明挖段和大堤段等,且80%以上的沉降发生在开通运营后的6 a之内;盾构隧道上方河床的局部冲刷(5 m以内)及水位变化能够引起隧道沉降反应,但不足以产生大的影响,且随着河床回淤能够恢复之前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
杨河大桥为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桩基为直径1.2m的钻孔灌注桩,桩基嵌入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平均桩长12.5m。由于河床段上下游长期人工取砂及严重冲刷,桥墩横系梁及桩基已经外露2~4m,桩基的外包混凝土部分钢筋外露锈蚀。河床面以下4~5m均为砂砾层,如河床进一步冲刷,将严重削弱桥梁的承载能力及影响桥梁的整体稳定,为保证桥梁的安全,对基础采用微型桩托换技术进行整体加固。  相似文献   

3.
陈孝华  何应道  封坤  郭文琦 《公路》2023,(1):391-400
为研究河床冲淤作用下公轨合建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性能,以某公轨合建隧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三维实体地层-结构模型,对隧道和内部结构的变形、内力以及地表的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河床冲淤作用下盾构隧道的纵向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内部结构能够增大隧道的刚度,减小隧道的不均匀沉降;河床淤积高度达到13 m时,考虑内部结构时隧道的竖向位移较之无内部结构时减小了9.4%;河床冲刷深度8 m时,考虑内部结构隧道跨中位移仅回弹了30.2%。(2)内部结构能够分担河床淤积所产生的部分荷载,使得管片内力减小,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在河床淤积作用下,考虑内部结构隧道最大MISES应力较未考虑内部结构时减小了27.2%。(3)隧道与内部结构在受到河床冲刷作用时发生回弹,当管片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与内部结构在横向上恢复的变形不协同时,内部结构就会在上层侧墙与管片连接处产生挤压,产生较大的应力值,因此该部位应作为关键部位进行适当加强。(4)隧道的内部结构能够减小由于河床淤积所引起的地表沉降以及河床冲刷所引起的地表回弹。(5)内部结构在变形缝位置时的MISES应力值大于其他部位,在施工时应当注意内部结构变形缝的...  相似文献   

4.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中塔沉井冲刷防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主桥为(215+2×800+275)m的三塔双层钢桁梁悬索桥,中塔采用沉井基础,沉井顶平面尺寸为66.0m×55.0m,总高68.0m。为了解沉井定位着床期间河床的局部冲刷情况,通过封闭水槽试验研究沉井定位着床期间的河床局部冲刷深度及冲刷形态。结果表明,河床局部冲刷非常严重,沉井下沉时会产生倾斜扭转。为确保沉井平稳安全着床,采用抛填防护层的方法对沉井周围20m范围内的河床进行预防护施工,防护层包括反滤层(厚0.8m,采用级配砂)和护面层(厚2.2m,采用粒径为5cm的碎石)。预防护施工后,经现场检测可知,着床后沉井中心偏差11cm,平面扭转0.21°,均小于允许值,沉井几何姿态控制良好。说明河床预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局部冲刷,保证了沉井着床精度。  相似文献   

5.
该文分析了润扬大桥桥位处镇扬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对世业洲和渡口两个桥位处河势及河床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从河床演变、水文等方面说明了合理选择桥位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黄中华  许佳平 《桥梁建设》2007,(A02):78-81,94
福厦铁路鸟龙江特大桥主桥为跨度(80+3×144+80)m连续梁,4个主墩均为16Ф2.5m钻孔桩群桩基础,根据桥位处水深、流急、强潮,河床地质、地貌差异大等特点,基础施工采用新颖的、不同结构类型的水上平台。介绍该桥无覆盖层、浅覆盖层河床的钻孔灌注基础水上施工平台的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土建学会于最近召开了公路系统水毁防治学术会议,讨论了水毁主要原因、水毁防治问题与冲刷计算公式的应用问题(略)等内容。甲.水毁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桥渡水毁原因(一)在桥位附近未能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包括河道整治与桥头导流),河床容易产生不良变迁,改变了原来河床水流的动力状态,桥渡工程适应不了这些新的外在条件,造成的水毁,我区常见的几种河床变迁形式(包括不一定由于建桥所引起的河床天然演变的情况)有以下几种:1.河床逐渐扩宽。由于上游和岸滩逐年垦植,水土流失,加之水流的迂回摆动和侧向浸蚀,使河床逐渐扩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实测的漂石,岩石河床桥渡冲刷的资料基础上,总结出漂石、岩石河床桥渡冲刷的一些特征,冲刷深度,防护的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几种较成功的铁路、公路的漂石、岩石河床桥渡浅基局部防护型式。  相似文献   

9.
扬中河段位于长江下游,该文根据历年地形资料,结合扬中河段的地质条件及河型、来水来沙情况,预估河床演变趋势,得出河床演变结论。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论述了河床下切对桥梁桩基的危害性及其分析所采用的理论方法,通过广东茂名下郭大桥工程实例,分析了河床下切后对桩基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10月7日,随着最后一次"起爆"命令的下达,芜湖长江公铁大桥主桥3号墩水下钻爆施工(见图1)告一段落。主桥3号墩为桥塔墩,设置钢沉井基础,钢沉井平面为65m×35m的圆端型结构,高19.5m。由于基础处河床岩面裸露,无覆盖层,沉井下放前需要对原河床进行水下爆破施工,爆破深度5~12m,理  相似文献   

12.
Ⅵ、挑坎防护浅基桥涵冲刷在公路建筑中,为了降低小桥涵造价,常常缩短桥孔长度,压缩自然水流断面,以致桥涵出口流速大多超过出口河床的自然流速而造成出口河床的冲刷。对浅基小桥涵,为保证桥涵和路基的安全,多对桥涵下游出口河床的一定长度范围进行铺砌加固以防冲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年大量水文、泥沙、河床地形及近两年大范围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资料进行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及河床演变分析 ,对福州河段南北港河床演变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提出了闽江福州河段综合治理的原则及重点防护河段 ,承受 2 0 0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岸线 ,控制北港分流 ,指出北港采沙的危害 ,选择南港采沙场 ,为福州市防洪安全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建湖杭高铁余杭特大桥39~45号墩、宁杭高铁京杭运河特大桥37~42号墩建设占用了德清县曹家横港处部分河道,需在高铁间及高铁桥梁下原位恢复河道。桥址为深厚软土地区,为降低河道开挖对高铁桥梁的影响,提出宁杭高铁桥梁与河道间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隔离、湖杭高铁桥梁两侧及桥下河床底采用水泥搅拌桩置换加固、增加河床铺砌,以维持挖方荷载平衡并提升河床底承载力的方案。采用PLAXIS 3D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河道开挖时高铁桥墩围护方案对高铁桥墩变形的影响,并在施工中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该高铁桥墩围护方案,河道开挖到河床底且施工河床铺砌的最不利工况下,高铁桥墩位移计算最大值为1.61 mm(竖向)、实测最大值仅0.8 mm(横向),小于规范规定的2 mm限值,该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5.
深圳皇岗—落马洲口岸第二公路桥是跨越深圳河连接香港与深圳的重要交通通道。该桥1号墩河床至全风化花岗岩顶面为淤泥质流塑软土,厚近9m。总结介绍淤泥质河床中低桩承台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刘志峰 《中外公路》2011,31(5):186-189
九江大桥重建墩位处覆盖层浅、岩层倾斜,且河床遗有坍塌粱体、混凝土块、钢构件等不明位置杂物,对此处桩基施工造成极大困扰.通过采用接触式探摸方法进行水下河床探摸,确定杂物分布情况,结合见缝插针式的支承钢管桩插打方法,并对施工平台进行动态设计等措施,有效解决了该特殊情况下的深水区复杂河床钻孔灌注桩基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7.
粘性土河床无推移质运动,河床的糙率系数,桥孔计算,冲刷深度等均独具特点,在对其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桩柱式基础的屈曲稳定的影响因素,基于能量法分析河床下切对桩基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将桩和柱视为一个整体的分析计算模型。以广东茂名下郭大桥工程为实例,分析河床下切对桩柱式基础的稳定性。计算表明:增加对桩柱的约束长度比提高地基土的性能对提高稳定性效果会更好;对于河床下切严重的桩柱式基础,提高桩侧土的性能对改善桩柱结构的稳定性能效果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19.
桥下河槽冲刷是一个复杂问题,它主要包括:河床演变,天然冲刷,桥下一般冲刷与墩台局部冲刷。其中河床演变是指河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年下降或淤高所引起的河床变形;天然冲刷是指建桥前洪水时期,由于深泓的摆动,水流的集中所产生的河槽冲刷;桥下一般冲刷是指建桥后,由于桥梁压缩水流而引起的河槽冲刷;墩台局部  相似文献   

20.
梅家仁 《公路》1992,(10):10-20
宣城大桥是在湖北省宜城县跨越汉江的一座特大公路桥梁,全长1886.95m。设计荷载标准:汽车—20级,挂车—100,人群3.5kN/m~2。桥面净宽9m,人行道2×1.5m。三级航道,净跨不小于65m,净高10m,三级通航跨总长不小于400m。本桥位于汉江中游,沙洲纵横,主槽多变,属半游荡性河段。河床标高47.6~53.0m,冲刷标高34.78~35.90m,施工时最大水深4.80m。河床表层4~5m为细砂,次为卵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