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鸣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0-33
晚清时期,各国军舰的纷至沓来打破了中国海疆的宁静,清政府亟需建立近代化的海防以御外侮.在此背景下,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与作为南海守护神的南海神结缘,其海防思想也与南海神信仰文化内涵不期而遇. 相似文献
2.
马英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4-37
南海神庙于民国时期几乎破落败绝,幸得到与南海神神交已久的当时主政广东的陈济棠将军的维护与承传,南海神庙之文化与精神才得以延续传继,才有了进而发展壮大的可能,成为现在维护南海海域海权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3.
黄叶青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44-47
南海神庙是岭南海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端于广州的历史见证,更是广州对外交流、商贸往来和传播友谊的文化窗口.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国家元首拜祭南海神庙是一次比较典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充分表达了两国人民对海洋文化的热衷与敬仰,续写了中瑞、粤瑞之间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4.
一、扶胥港所在的黄埔深水湾具有一定抗御风浪和飓风的条件,<黄埔港计划>和<黄埔港史>都指出古代扶胥港与民国时期建的黄埔港自然条件基本相同,并以之相互参照研究.所谓海船不易在此停泊较长时间的论断违背事实.二、从扶胥镇的商业税收入之多,可断其为重要商业中心.从其多海舶停泊,可断其商业之发达与海外贸易密切相关.章望之<重修南海庙碑>也证明其为外贸港口.宋代官员曾噩已指出海舶完全可以在扶胥镇合法停泊.宋代海船不能在此停泊贸易之说违背史实.三、<元大德南海志残本>证明当时南海西庙一带商业区虽在西城墙外,仍被当时人称其在西城南隅,廖颐、方信孺的记载实质上指的是同一座神庙.南海西庙迁移之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5.
王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46-48
南海神庙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贸易史上的一个重要遗址,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地位见证着历史的沧桑.本文将其划分为神庙、官庙、文庙这三重意境进行梳理,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下剖析了南海神庙出类拔萃的神韵和关. 相似文献
6.
尹伶俐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4(2):44-47
南海神庙是岭南文化海洋性特质和中西文化融合、创新的一个典范.从海洋文化视角审视南海神庙,南海神庙是广州海上丝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海神民间崇拜的中心,蕴含着丰富的广州海洋民俗文化历史,是从大陆文化到海洋文化转折点的一个见证,具重要的海洋历史文化价值.继承和弘扬南海神庙所表现的传统文化,是广州海洋文化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陈文宇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38-40,47
南海神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的海神庙,但其旅游资源开发面临重重困难.本文深入分析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突出了地方政府在神庙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地方政府作用的发挥重点在:编制和执行南海神庙及周边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神庙及周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造神庙旅游品牌、加强神庙旅游的宣传力度,地方政府应发挥南海神庙的日常营运管理职能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雷新兰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9-22
文治教化是传统中国社会治理天下的主要方式,作为一个亦官亦民的祭祀场所,南海神庙在国家事务中扮演了文治教化的重要角色,它的忠君爱国和孝行天下思想对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独具特色的岭南民俗民风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牟方君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23-26
中国历代王朝非常重视民众的信仰问题,将王朝权力秩序构建贯穿于民众精神、灵魂的控制.海神祭祀,正是中国封建王朝经由干预涉海民众精神信仰,经略海洋边疆,确立王朝政权合法性信仰,建构王权统治合法性基础,彰显皇家权威,进而维护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统治秩序的整肃政治仪式. 相似文献
10.
张晓鸣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38-41
苏轼一生才华横溢却又命途多舛、屡遭贬谪。被谪岭南之时,苏轼游历了南海神庙,其洒脱自适、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南海神大爱无边、普助众生的精神意象交相融合,由此不仅为南海神庙谱写了新的诗篇,也为苏轼自己创造了放达人生。 相似文献
11.
占毅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44-46
南海神庙是官方和民间拜祭南海神祈福求安之所。在创办黄埔军校期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携夫人一行专程拜祭游览南海神庙,是南海神庙发展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先生参拜南海神庙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此行对岭南海洋文化的繁荣、海权意识的勃兴和海军建设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咸强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41-43
开元十四年,因久旱无雨,时任太常少卿的张九龄奉唐玄宗之命前往南海神庙祭祀南海神。路遥途艰,行程严谨,张九龄借诗明志,寓意于景,坦露出一代贤才忠贞为国的情操,亦可见其政治失意进退维谷的内心矛盾。综观张九龄奉使南海神庙,既为大唐礼神制度增添了一道绚丽的色彩,开创了皇帝派重臣南来御祭南海神之历史先河,也为后世留下了悠长的寻思。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实体的南海神庙,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风景;作为多种精神的集合体,南海神庙在统治者、官员、文人、渔民和普通民众的世界里呈现出了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是不同群体各取所需的实用主义表现,分清这种功用,将更好的挖掘能屹立千年的南海神庙所包含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妙英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49-51,54
怀柔远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睦邻友好、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正是中华文化的这种博大胸怀,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经商、传教、定居.南海神庙作为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自古至今都是怀柔远人的重要载体和有力见证,也是广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纽带和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5.
马英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47-49
子嗣文化是南海神庙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南海神庙文化与子嗣文化的兼容可以说明,广州文化市井味浓,包容性强,让人易于接受易于感动,成为支撑着广州成为国际文化核心城市的强大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于继岭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53-55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航海院校水上专业大学生开展船拳项目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就水上专业大学生开展船拳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提出适合航海院校船拳项目发展的思路,探讨水上专业大学生习练船拳的价值功效,为航运业培养身体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乔培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36-39
南海神庙以其1400余年的底蕴与厚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之一,留下诸多遗迹、文献、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神庙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广州对外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8.
占毅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43-45
南海神是国家祭祀的重要海神之一,自唐代以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具有广泛的信仰基础,是广州乃至岭南独具海洋文化特色的知名品牌.南海神洪圣文化凸显了岭南深厚的历史文化与蓝色海洋文明,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彰显了中国航海文明,是岭南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9.
王元林《宋南海神东、西庙与广州海上丝路》一文,与史实相去甚远.兹辨正如下:一、王文所谓"大溪岛"即今香港大屿山,而非其所谓"大、小万山群岛".二、所谓"扶胥镇不是外贸港口"完全违背史实.三、"南海西庙迁移"之说为无中生有,王文"发现"的"洪圣庙"建庙时间,与西庙无关.四、所谓"从宁宗开禧至南宋末,广东海上丝路日趋式微"之说不确.当时广州海外贸易确曾一度萧条,但淳祐年间已恢复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乔培华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4):43-45
南海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现象——南海神信仰.南海神信仰的文献记载、考古发现、民间传说和礼仪庆典,构成了南海是中国神圣领海的历史性证据的重要部分.南海神信仰是维护南海海权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