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与防污     
《中国海事》2010,(12):80-80
海峡两岸通力合作69名遇险渔工全部获救 经海峡两岸搜救部门通力协作,11月5日在台湾海峡遇险的69名渔工,于6日凌晨被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协调派出的“海巡6007”全部救起,并随该船前往澎湖列岛。  相似文献   

2.
郭佳 《中国海事》2012,(7):69-70
"两年来,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指挥搜救行动4395次,组织、协调各类船艇16695艘次、飞机747架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成功救助42267名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4%,较此前的两年提高0.1个百分点,平均每天救起58人,海上应急搜救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11月5日凌晨,一艘福建籍渔船在惠州外海水域遇险,船舶失去动力。惠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和惠州海事局接警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搜救,经全力救助,15名渔民全部获救。当日凌晨4时4 4分,惠州市海上搜救中心接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电话报警,称一艘渔船"闽狮渔07576"轮在海柴角以北22海里附近水域(北纬22°10′,东经114°48′)与过往商船"DORENA"发生擦碰,船舶失去动力,船上人员15人遇险,情况紧急,请  相似文献   

4.
1月24日上午,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在交通运输部机关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陈爱平常务副主任介绍,2010年,全国各级海(水)上搜救机构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18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8095艘次、搜救飞机345架次;搜救遇险船舶2348艘,其中1865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24513人,其中23555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6.1%.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运》2015,(3):78
日前,由青岛市研发的"基于自动识别(AIS)技术的个人海上搜救系统的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标志着国内首个海上生命自动搜救系统研发成功,并进入实验应用阶段。该项目研制的个人搜救终端设备配置在救生衣上,具有GPS和北斗定位功能。当遇险船舶发出遇险信号时,岸基站将接收到的遇险船舶信息通知岸基救援机构或过往船只前往出事海域进行搜救,遇险人员携带的AIS个人搜救终端设备发出的求救信号,能够自动定位遇险人员漂移的方位和距离,并显示在救助船舶电子海图上,缩短搜救时  相似文献   

6.
<正>5月25日上午,经省海上搜救中心协调组织,海事、救助、渔政及社会力量合力救助,遇险渔船"琼临高11288"安全返回珠海香洲渔港,船上12名人员全部获救。25日0 3 50时,省海上搜救中心接南海区渔政局通报:渔船"琼临高11288"在珠海黄茅岛以西海域因触礁导致船体进水,船上12人遇险。省中心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力  相似文献   

7.
数字     
《中国海事》2011,(5):76-76
130 次据了解,近两年来,台湾海峡海域发生涉及大陆与台湾的海上搜救行动130次,涉及遇险船舶144艘,遇险人数1374人。其中双方共同参与的海上搜救行动11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62人。  相似文献   

8.
数据     
正97.5%2017年10月,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类遇险报警347次,核实遇险232起,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32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1 243艘次、飞机29架次;搜救遇险船舶181艘,其中144艘船舶获救;搜救遇险人员2 118人,其中2 066人获救,搜救成功率97.5%。606艘次2017年11月,我国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实施港口国监督检查606艘次,占亚太地区20个成员国检查总数的24.05%,中国  相似文献   

9.
祝忠武 《中国水运》2009,(11):30-31
近年来,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认真落实搜救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强化搜救基础性工作建设,协调社会各方力量,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水上险情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水上搜救中心办公室数据统计,2006年常州市水上搜救中心实施水上救助12起,救助遇险人员31人、救助成功率达93.7%;2007年组织协调搜救行动22起、救助遇险人员105人,救助成功率96.3﹪;2008年实施水上救助49起,救助遇险人员231人、救助成功率达96.7%。虽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长江常州段水上搜救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3日,"两岸直航大型客船海上遇险联合搜救应急演练"在厦门海域举行。此次演练参演船舶8艘,参演人数200余人,首次采用了人员快速疏散装置——垂直撤离系统,演练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演练模拟两岸大型直航客滚船"中远之星"在海上发生严重火灾亊故,船方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并向厦门市海上搜救中心请求救助,厦门市海上搜救中心根据险情情况,协调有关救助力量进行救援。演练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科目,即遇险船舶自救与险情报告,信息通报与应急响应,现场联合救援,以及善后处置。作为此次演练的一大亮点,遇险人员通过左右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15日,2019年长江干线联合搜救演习在重庆市涪陵区黄旗码头水域成功举行。此次演习以"关爱生命,共护平安绿色长江"为主题,由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重庆市副市长陆克华同时担任演习总指挥。来自交通运输系统和重庆市的31家单位、32艘船艇、300余人参演。演习共设置落水人员搜救与遇险人员转移、船舶灭火救援、船舶溢油处置、航道应急抢通、深潜设备远程快速投送、沉物打捞等6个科目。演习模拟一艘集装箱船下行至涪陵黄旗码头水域时,与上行的一艘滚装船发  相似文献   

12.
海上搜救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承担海上遇险人员救助的义务。本文通过对"7·27"海难搜救的分析和总结,指出了海上搜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海上搜救工作的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秦皇岛海事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围绕海上应急中心工作,不断完备"一案三制"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履行海上人命、财产救助和环境保护职责,"十三五"期间,共组织海上搜救行动89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846人、遇险船舶73艘,搜救成功率达97.13%,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2月31日,沧州市海上搜救工作会议在沧州市渤海新区召开。据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常务副主任、沧州海事局局长班宗生介绍,截至12月底,2013年沧州市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搜救行动10起,协调救助飞机2架次,组织搜救船舶106艘次,成功救助遇险船舶9艘,救助遇险人员59人,救助成功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亿多元。  相似文献   

15.
《航海》2017,(2)
正2017年2月6日下午,渔船"闽龙渔66822"轮在台湾海峡中部水域因船体进水遇险。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派出海空专业救助力量,成功将11名遇险人员救起。当日15:07,东海救助局接福建搜救中心信息:渔船"闽龙渔66822"轮在福建厦门东南60海里处因船体进水即将沉没,11名船员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急需救援。东海救助局立即启动应急救助预案,协调东海第二救  相似文献   

16.
卓立 《中国海事》2011,(1):11-12
“十一五”期间,全国海上搜救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委、军队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9447次,组织、协调各类船艇35275艘次、飞机1212架次:成功救助102547名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3%,平均每天成功救助56人。  相似文献   

17.
数据     
《中国海事》2016,(4):3
18亿吨1月至2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8亿吨,同比增长1%,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回升1.7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1.1%、回升2.9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0.7%、回落1.1个百分点。94.5%2月份,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接到各类遇险报警134次,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09次;协调派出搜救船舶352艘次、飞机13架次;搜救遇险船舶83艘,搜救遇险人员656人,搜救成功率94.5%。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1~4月,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各类海(水)上报警事件180宗,同比减少6.7%。其中:海(水)上遇险事件106宗,误报警51宗,其它23宗;海上遇险人员1590人,同比增加114%;成功救起海上遇险生还者1538人,搜救成功率为96.7%,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末,最后一波强劲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东海海域风急浪高,海上发生多起险情。12月26日晚,在舟山大戢山附近水域,3艘船接连遇险,东海救助局2艘专业救助船连续作战,成功救起5名遇险人员。12月26日20:00许,东海救助局接到上海海上搜救中心信息:"DAHAIHONGYU"轮在大戢山附近进水即将沉没,船上4人穿救生衣逃离至驾驶台顶部待  相似文献   

20.
<正>一艘从厦门开往台湾的两岸直航客船"虹达"轮与一艘货船"畅和"轮因避让不及时,在台湾海峡西侧海域发生碰撞。客船"虹达"轮上13名人员落入海中,10名旅客轻伤,1名旅客重伤,同时,该船舶受损,有沉没危险;货船"畅和"轮失火。事故发生后,两船分别启动报警装置。两岸海上搜救部门同时收到报警信号,经查证遇险信息后,两岸立即启动海上搜救应急方案,一场海峡两岸的联合搜救行动随即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