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白车身的焊接精度决定着整车的装配效果及其性能,所以随着汽车工业及汽车装备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对白车身的焊接精度进行有效地控制,是整个车身质量的重要保障.白车身的焊接精度偏差在于零部件各个环节的的总公差积累量.车身匹配精度超过规定值,势必影响汽车制造质量.提出一种高精度定位白车身焊接台车,保证其空间精确定位,对焊接精度的保证提供可行性平台.  相似文献   

2.
为了缩短车身前部装配尺寸链,提高白车身定位孔的相对位置精度,阐述了一种白车身在线激光切割方案。通过视觉机器人在线测量车身侧围定位孔位置,经过计算机处理,引导激光切割机器人到达定位孔位置完成切割。测量系统采用温度补偿方式降低机器人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利用隔震地坪防止车间震动对测量系统产生影响。该方案预留了柔性化改造空间,可以满足不同尺寸和形状定位孔的切割需求,无需增加硬件,调试周期短,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数款车型白车身材料利用率的研究,分析材料利用率优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有效提高车身材料利用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身冲压件材料利用率提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数款车型白车身材料利用率的研究,分析材料利用率优化的可行性,提出了有效提高车身材料利用率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车型白车身焊装同步工程提出了工艺可行性、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3个基本评审方向;结合新车型白车身焊装同步工程典型评审案例,从工艺内容、工艺装备共用性、加工操作性、外观质量、结构强度控制和尺寸精度控制等方面对焊装同步工程评审原则和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今汽车的舒适性成为了各大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焦点。白车身作为整车的框架,只有在提升白车身基本性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提高整车的舒适性。为此,文章重点研究了MPV白车身的气密性、试验方法和原理,期望通过对MPV气密的研究,为整车NVH性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车型仪表板与前门护板缝线配合性偏差问题,采用3DCS软件进行装配仿真分析,对管梁、车门铰链、车门总成与白车身的装配采用基准转换和功能尺寸的方法进行计算,即铰链工装定位转化为铰链自定位,将工装定位孔与工装公差累积计算,得出定位孔公差是基于管梁主定位的功能尺寸,并且白车身总成、铰链、车门装配中定位面均采用平行差控制。通过3DCS建模仿真计算,测点的超差率均小于5.0%,符合将缝线的配合偏差控制在±1.5 mm之内的目标要求,减少了实车匹配阶段的重复性,降低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白车身总成装焊中,控制零部件定位尺寸精度偏差是关系到白车身总成装焊质量、汽车装配质量和影响汽车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白车身外观质量、装配效率和装配成本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白车身主拼是指将地板、侧围、顶盖横梁分总成拼合后,焊接成一个精确、稳定车身结构的工艺。高柔性白车身主拼技术主要研究提高生产线柔性,解决白车身主拼工位车型混流能力低的问题,是汽车焊装核心技术,对汽车焊装工艺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意义。通过设计一种高柔性白车身主拼系统,放弃地板、侧围、顶盖横梁定位夹具自身混流方式,改为车型专属定位夹具,结合AGV物流转运和线外立体库自动存取技术,消除主拼柔性能力对白车身产品一致性和工艺面积的强要求,最终实现高柔性生产需求。该技术适合应用于高端汽车品牌,满足车型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耐撞性能的白车身简化模型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车身前纵梁为例,基于白车身的耐撞件能对设计初期简化模型的建模进行了研究.引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白车身耐撞性能参数与梁单元特性参数的非线性映射,通过提取和储存梁单元的特性参数,实现了梁单元模型对传统壳单元有限元模型的等效替代和模型优化.研究表明,通过神经网络技术得到的梁单元模型能够准确体现白车身的正碰特性参数,可在概念设计阶段对车身耐撞性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11.
以某车型白车身为研究对象进行模态试验,确定了其模态参数.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其自由模态.通过白车身模态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对比可知,二者相关性较差.对计算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确定以车身钢板厚度为修改参数修改白车身模型,修改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作为后续NVH仿真分析的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白车身测量拼台的结构特点及白车身定位原理,分析了在同一拼台中如何实现多种车型柔性测量工装结构特点,采用柔性测量拼台的简易性解决不同车型在检测定位时对工装的切换要求,实现单一拼台测量由1种车型提高到4种车型,极大节省了工装测量拼台的设计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吴强 《客车技术》2013,(6):12-16
为提高某新型卡车白车身振动特性,改善车身的耐久性与舒适性,通过具体模态试验,获得并分析了该轻卡白车身模态试验数据。根据与该车型相匹配的部件振动参数,并参考相同平台的某型客车振动参数,提出了该新型卡车白车身改进方案。同时介绍了模态试验系统的组成和流程,探讨了试验测系统、模态数据可靠性检验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重型载货汽车白车身轻量化系数的优化方法——提高白车身的静态扭转刚度和减轻白车身质量,并详细论述了二者的优化方法,即通过优化拓扑、车身局部结构和接提升了白车身静态扭转刚度,通过应用高强度钢板和降低顶盖外板料厚度实现了车身质量的减轻,最终使车身轻量化系数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重型卡车的发展,驾驶室轻量化与舒适性越来越受到用户的关注,白车身是驾驶室重要的结构件,白车身阻尼板的数量和分布对驾驶室NHV性能的影响尤为明显。文章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在相同激励源作用下,通过统计分析白车身关键板件的等效辐射声功率(ERP),对白车身ERP耦合峰值较高的部位进行阻尼板的结构优化,使用小范围的阻尼板布置,改进某重型卡车白车身的NVH性能,从而提升驾驶室舒适性并进行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以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基于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和有限元分析软件MSC.Nastran,应用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分别得到白车身的固有频率、相应的振型等模态参数。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从振动、强度角度考虑,分析了该白车身所承受内外激励的影响。根据应变模态的局域性特点,提出利用有限元模型各阶模态应变能分布,确定车身结构弹性变形最大位置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车身的局部刚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白车身模态是决定整车驾乘舒适性的重要基础。文章以某商用车白车身模态提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有限元分析白车身主要零件料厚与模态的灵敏度,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成本设计了3种提升方案,最后在方案3的基础上结合A柱断面形状,实现了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升白车身模态。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态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对白车身轻量化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柔性定位单元是将柔性制造技术应用于汽车白车身制造过程中,尤其适用于白车身底板定位的生产线,可与标准工业机器人配合,达到精确、快速地实现多种车型切换与定位,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装成本。  相似文献   

19.
白车身扭转刚度是车身性能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对整车的耐久性,舒适性和操稳性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白车身扭转刚度与车身结构、型腔断面和材料厚度有着直接关系。文章在某车型车身结构和型腔断面受限的情况下,采用重量灵敏度分析的方法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总结出两条重量灵敏度随零件料厚变化的规律,研究了如何合理分配料厚来提升白车身扭转刚度。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车身开发中,采用尺寸工程技术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对车身功能尺寸进行控制。通过工艺和数模等的输入,制定车身定位策略,用尺寸链分析其功能尺寸的可行性并优化改进,最终输出最优的定位策略、公差及测点等尺寸工程文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车身功能尺寸的控制给出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案,以最优化的周期和成本保证了其功能品质的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