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稳定过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NT-3)的脂肪干细胞系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联合差速贴壁法获取大鼠脂肪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2周、4周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采用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第3代脂肪干细胞,确定最佳感染复数值,按照最佳感染复数值感染脂肪干细胞,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向成骨方向诱导后,碱性磷酸酶和茜素红染色呈阳性。Lenti-BDNF-GFP重组慢病毒液和Lenti-NT-3-RFP重组慢病毒液转染脂肪干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值为100,感染时间72 h,共转染组BDNF和NT-3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稳定高表达。结论成功建立稳定过表达BDNF和NT-3基因的脂肪干细胞系,这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解决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过程中神经因子分泌数量少和半衰期短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的修复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短发卡RNA(shRNA)抑制鼻咽癌细胞survivin表达对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特异性survivin shRNA,转染CNE-2细胞。分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B组为阴性干扰组,转染pSIREN-survivin/nonsenseshRNA;C组为阳性干扰24h组,转染pSIREN-survivin/shRNA;D组为阳性干扰48h组,转染pSIREN-survivin/shRNA。以RT-PCR、Western-blot分别测定细胞survivin mRNA及蛋白,PI、TUNEL及MTT检测细胞周期、凋亡率、细胞增殖。结果转染效率约(70.90±4.76)%;C组survivin mRNA和蛋白抑制率分别为(41.58±0.63)%、(68.29±0.52)%;D组抑制率分别为(63.64±0.96)%、(70.83±0.48)%。C组凋亡率为(36.24±0.78)%,D组为(50.37±0.85)%,显著高于B组和A组;S期细胞减少,G2/M期比例增高;MTT结果提示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特异性shRNA可有效干扰CNE-2内survivin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其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醋瑞因及其代谢产物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和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及调节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喂养;第8周末,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造模(A组予注射同等体积无菌柠檬酸钠溶液),于第10周末根据OGTT实验结果筛选成模大鼠,分别分为T2DM组(B组)、吡格列酮组(C组)、双醋瑞因组(D组)、吡格列酮+双醋瑞因组(E组),干预4周。实验第10、14周末禁食不禁水取血并检测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14周末心脏取血后,处死所有大鼠并分离大鼠肾周脂肪组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周脂肪组织chemerin表达。结果第10周末,B、C、D、E组的空腹血糖(FBG)、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L-1β、IL-6、TNF-α均高于A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A组(P<0.01)。第14周末,C、D、E组FBG、FINS、TC、TG、LDL-C、IL-1β、IL-6、TNF-α均低于B组而高于A组(P<0.05),而HDL-C低于A组(P<0.05)。E组糖脂代谢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大于C、D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组chemerin表达增高,高于其他组(P<0.05),而C、D组chemerin表达高于A、E组(P<0.05),A组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醋瑞因可能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chemerin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遏制T2DM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GFP转染标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MSCs的瞬时表达及转染效率。方法应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MSCs,贴壁法不断纯化,流式细胞仪检测2代细胞表面CD34、CD71和CD90的表达,然后用pEGFP-N3与Lipofectamine 2000不同浓度比例转染MSCs,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瞬时表达及转染效率。结果①原代MSCs多呈纺锤形或梭形,有聚集生长的倾向,多3~5个细胞成为一个集落。传代后,细胞变为形态均一的排列有序的成纤维细胞样,长梭形,胞浆突起较少,胞体轮廓不甚清晰,胞体也相对较大;②GFP转染后24 h即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72 h表达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4周时仍可见少量表达;③转染效率与质粒和脂质体的浓度比例有关,1∶2到1∶3最高。结论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可以获得比较纯的MSCs;GFP转染是一种较好的MSCs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抑素在胰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基因转染技术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ngiostatin导入人胰腺癌PC-3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扩大培养。PC-3细胞分为血管抑素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管抑素蛋白表达;利用显微镜下细胞计数法测定转染前后PC-3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检测各组PC-3细胞培养上清所分泌的血管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的影响。进一步建立种植瘤模型,通过CD34染色法检测Angiostatin对种植瘤中血管密度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的PC-3细胞可分泌血管抑素,而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的PC-3细胞无血管抑素的分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的细胞生长速度和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异;3组PC-3细胞上清液对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有明显差异,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生长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体内试验显示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种植瘤生长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脂质体对照组。血管抑素转染组的种植瘤微血管密度(19.6±3.6)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48.5±4.7)和脂质体对照组(51.1±5.4)。结论血管抑素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进一步产生抑制胰腺癌血管生成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Toll样受体(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50320g,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缺血再灌注组(B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穿线结扎30min后,再灌注120min;异丙酚组(C组)缺血前10min经股静脉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h),输注至再灌注结束。3组再灌注120min后,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并测定心肌TLR-4、TNF-α及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显示,B组、C组较A组明显加重了心肌组织结构和线粒体的损害,C组损伤较轻。与A组比较,B、C组心肌TLR-4、TNF-α及NF-κb蛋白表达上调,C组较B组心肌TLR-4、TNF-α及NF-κb蛋白表达下调。结论静脉注射异丙酚可保护心肌受损,并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TLR-4、TNF-α及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截短和全长硒蛋白S(SelS)重组体,以期在细胞系中或动物体内高表达并观察其生物学效应。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SelS的截短体和全长的重组质粒,截短体基因只包含mRNA的编码序列(CDS),全长包括mRNA的CDS和3′非翻译区(UTR)序列,此序列中含硒代半胱氨酸的插入序列(SECIS)。将重组质粒送公司测序并比对。用脂质体2000将硒蛋白SelS质粒转染至细胞中,24h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转染效率;收集细胞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将mRNA反转录为cDNA,以此为模板用PCR扩增以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序列与目的基因完全一致,质粒构建成功。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高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流式细胞技术验证细胞的转染效率达到40%以上。PCR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相比,只有转染了目的基因的实验组高表达截短和全长的SelS基因。结论成功构建SelS截短的和全长的重组质粒并转染入细胞中高表达,对观察硒蛋白截短体和完整形式在细胞系或动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构建Cav1.3基因K228E突变,观察K228E突变对L-型钙通道电生理特性及蛋白表达和转运的影响.确定钙通道α1亚基结构域ⅠS4段上N-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对该通道电生理学特性的作用,从而为创建钙通道起搏器奠定基础.方法 ①一步法快速定点诱变构建Cav1.3基因K228E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②膜片钳观察突变钙通道电流,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突变钙通道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①检测表达于HEK293细胞上的L-型钙电流:转染野生型Cav1.3质粒和相关亚基质粒,可检出L-型钙电流,其半激活电压V1/2=(-36.56±2.08)mV、半失活电压V1/2 =(-42.93±0.14)mV(5mmol Ba2+);而转染K228E-Cav1.3质粒和相关亚基质粒的HEK293T细胞上未检测到钙电流;②检测K228E突变通道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转染野生型和突变型Cav1.3质粒及相关亚基质粒,48h后观察到野生型与突变型钙通道蛋白在细胞膜上都有表达.结论 Cav1.3基因K228E突变虽不影响L-型钙通道蛋白质的表达与转运,但却不表达钙通道电流,是一种功能丧失性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淋巴细胞内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KV1.3通道)-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炎性因子(IL-6、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入选STEMI患者90例,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3组:实验A组(STEMI组,Hcy<15μmol/L,n=30)、实验B组(STEMI+轻度Hhcy组,Hcy 15~30μmol/L,n=30)、实验C组(STEMI+中度Hhcy组,Hcy>30μmol/L,n=30),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抽取血标本后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Hcy浓度,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淋巴细胞,RT-PCR检测KV1.3、CnAα、NFAT1、IL-6、TNF-α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V1.3、CnAα、NFAT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较对照组KV1.3、CnAα和NF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实验B组较实验A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实验C组较实验B组和实验A组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各实验组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间两两比较显示,实验B组较实验A组表达水平升高(P<0.01),实验C组较实验B组和实验A组表达水平升高(P<0.01)。实验组血浆Hcy水平与KV1.3mRNA和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3(P=0.000)、r=0.726(P=0.000)。结论血浆Hcy浓度水平越高,STEMI患者淋巴细胞内KV1.3-CnAα-NFAT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炎性因子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越高,这一信号通路可能是Hcy加重STEMI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含有Twist基因的重组质粒pEGFP-N1-Twist,为进一步研究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及转移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生物合成Twist cDNA基因序列,定向克隆至pEGFP-N1表达载体内,将pEGFP-N1-Twist转染入SKOV3细胞系,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wist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EGFP-N1-Twist对SKOV3细胞的作用。结果 Twist基因的cDNA已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N1中,将pEGFP-N1-Twist转染入SKOV3细胞后,Twist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转染组较对照组克隆形成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Twis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在细胞内稳定表达,Twist基因能增强SKOV3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苏子油干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miR-2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为苏子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TNF-α诱导细胞进行造模,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苏子油高、中、低剂量组。MMT法检测各组细胞A值;PT-PCR检测细胞miR-21、MMP-9基因水平;脂质体转染法将miR-21模拟物转入HUVEC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苏子油高、中、低剂量能明显改善TNF-α诱导的HUVEC损伤,且苏子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RT-PCR结果显示,模型组miR-21及MMP-9的表达高,苏子油干预后,miR-21及MMP-9基因的表达逐渐减弱,且二者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转染miR-21后,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miR-21与MMP-9 mRNA3′UTR区经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存在靶向结合位点。结论苏子油可能通过干预miR-21靶向调控MMP-9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含有人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的真核表达载体,为深入研究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合成的方法合成含多态位点的人GPx-1基因cDNA片段,同时在基因5′端和3′端分别引入BamHⅠ和NotⅠ酶切位点,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片段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再用T4DNA连接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片段定向插入到载体pEGFP-N3真核人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连接产物转化至DH5α中。挑取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鉴定。将hGPx-1-198Leu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观察转染效率,并采用RT-PCR检测转染重组载体后细胞中GPx-1的mRNA表达水平。重组载体转染H9C2细胞,观察补硒之后的GPx-1表达情况。结果获得目的基因cDNA片段全长869bp,PCR和测序鉴定载体中含有人GPx-1-198Leu基因cDNA。重组载体转染HEK293细胞后检测到GPx-1的mRNA水平比未转染组及空质粒转染组明显升高,为深入研究GPx-1基因Pro198Leu多态在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奠定了基础。H9C2细胞在转染后GPx-1蛋白水平升高并且随着硒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成功构建了含Pro198Leu多态位点的hGPx-1真核表达载体,并且也插入了保证该基因有效表达的硒代半胱氨酸插入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长期吸入笑气(N_2O)是否会引起大鼠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气吸入对照组(A组),500mL/L N_2O-15d吸入组,2h/d(B组),500mL/L N_2O-30d吸入组,2h/d(C组),500mL/L N_2O-50d吸入组,2h/d(D组).用悬浮玻璃微电极记录离体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s),观测上述4组大鼠离体左心室肌细胞APs时程(MAPD_(90)、MAPD_(50)、MAPD_(20))和幅值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及血管紧张素-2(Ang-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①与A组相比,B组大鼠心肌细胞的MAPD无明显变化,C、D组MADP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组的APs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A组相比,B组心肌细胞的Ang-2表达量无明显变化,C、D组Ang-2表达量显著增加;③与A组相比,C、D两组心肌细胞的eNOS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长期吸入笑气可引起大鼠心肌电活动明显变化,其很可能与交感神经长时间过度兴奋致使Ang-2的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活化受体δ(PPARδ)表达中的相关调控因子。方法用RT-PCR扩增人类PPARδ启动子序列,通过Deletion及观测各重组体转染活性,通过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突变等方法确定核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及NF-κB对PPARδ表达的作用。结果 Deletion及重组转染后发现AP1及NF-κB因子各自结合位点突变后转染活性明显降低,同时突变其转染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AP1及NF-κB均可以增强PPARδ的表达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环保固定液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固定液4%中性缓冲甲醛、传统透明脱蜡液二甲苯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的差异,评估qRT-PCR法及其环保技术平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中山市中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原发性NSCLC标本91例,同一肿瘤病变部位切取5个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A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B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C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二甲苯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D组使用4%中性缓冲甲醛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E组使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Van-clear透明脱蜡制作切片、qRT-PCR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分别测定5组NSCLC中EGFR基因第18、19、20、21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1)B、C、D、E组与A组比较,EGFR基因发生突变人数百分率、基因靶位点突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C、D、E组与A组比较,EGFR靶位点突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好、特异度强、符合率高。结论聚羟基丙烯酸、环保透明脱蜡液Van-clear单独或联合替代传统试剂,应用于qRT-PCR法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与以传统试剂应用于直接测序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性好,有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小鼠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模型组+GGA组(C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模型制作采用Feeney改良方法制成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C组同时给予HSP70诱导剂GGA(geranylgeranylacetone,800mg/kg)灌胃。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小鼠脑组织及胃黏膜内HSP70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 B组小鼠脑组织挫伤及胃黏膜损伤范围大于A、C组(P<0.05)。B组小鼠脑组织及胃黏膜内HSP70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高于A组(P<0.05);B、D组脑组织和胃黏膜内细胞凋亡最明显,明显高于A、C组(P<0.05);经GGA灌胃后HSP7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C组的HSP70表达高于B、D组,而细胞凋亡指数低于B、D组(P<0.05)。结论 GGA灌胃后能够诱导HSP70在脑组织和胃黏膜内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途径是HSP70保护脑组织和胃黏膜的机制之一;GGA可以用于颅脑创伤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Wnt-11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最适浓度。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取第2代BMMSCs培养48h后进行定向诱导,根据Wnt-11终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100ng/mL),B组(200ng/mL),C组(400ng/mL)和D组(空白对照组),诱导72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4周,D组仅用完全培养液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进行鉴定。各组细胞培养至第4周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情况。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各组细胞在诱导后培养第1、2、4周时心肌早期转录因子GATA-4、Nkx2.5及α-MHC的表达。结果 1原代BMMSCs于第2周形成集落,多呈梭形、星形,少数形状不规则。传代后细胞体积变大,诱导后细胞多为长梭形,呈一致性生长。2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对BMMSCs表面联合标记物的鉴定结果显示CD29、CD45、CD9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0.4%和99.5%。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检测结果显示: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A组、B组、C组细胞胞质均呈阳性表达Desmin、Connexin43和cTnI,而D组细胞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B组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诱导组细胞于诱导后常规培养至第4周,胞质内可见平行排列的肌丝及亚细胞结构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5RT-qPCR检测结果显示:BMMSCs经诱导后,常规培养第1周时各诱导组细胞均表达GATA-4及Nkx2.5基因,在第2周时表达减弱,在第4周时表达增强,就基因表达而言,三个诱导组相比较,B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α-MHC基因在诱导后常规培养期间均不表达。对照组细胞在常规培养期间GATA-4及Nkx2.5基因的表达量为1,而不表达α-MHC基因。结论 Wnt-11可在体外诱导SD大鼠BM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其诱导分化最适浓度为200ng/m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cells,HUVECs)迁移、管腔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质粒pEGFP-N1-CTF1-GFP及pEGFP-N1瞬时转染至HUVECs;实验分成3组:①HUVECs组:正常对照组;②GFP组:转染质粒pEGFP-N1;③CT-1组:转染质粒pEGFP-N1-CTF1-GFP;MTT法检测HUVECs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法检测HUVECs迁移的变化,体外血管腔形成实验检测血管腔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T-1及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质粒pEGFP-N1-CTF1-GFP转染48h为CT-1蛋白表达高峰;MTT法、Transwell法和血管腔形成实验分别显示,高表达CT-1的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指数和血管腔形成数目明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GFP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质粒转染48h,CT-1组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GFP组(P<0.05)。结论高表达CT-1能明显促进HUVECs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CT-1可能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CT-1促进血管新生的能力可能与其上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对于胰腺癌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针对于K ras基因第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 4 8h后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组胰腺癌细胞株PC 2的ras蛋白和K rasmRNA的表达程度较正义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针对于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 ,对靶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维甲酸阻断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模型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细胞周期素D(CyclinD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小鼠前胃癌变阻断前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将 10 0只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40只 )用诱癌剂诱导 ;B组 (40只 )在第 6周停用诱癌剂后继续灌喂维甲酸 ;C组 (2 0只 )仅服用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第 77天将小鼠全部处死 ,取前胃组织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B组癌前病变发生率及癌总发生率均较A组明显降低。EGFR、CyclinD1、VEGF在癌变上皮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A、B两组EGFR、CyclinD1、VEGF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强度与组别无关。VEGF的表达强度随着EGFR的增加而增强 ,而CyClinD1与EGFR、VEGF表达强度无关。结论 EGFR、CyClinD1、VEGF与癌肿的发生密切相关 ,而表达程度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大。在癌变过程中EGFR和VEGF有协同作用。维甲酸可降低VEGF的表达水平 ,对小鼠前胃癌前病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