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三甲益肝冲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三甲益肝冲剂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三甲益肝冲剂组和正常组。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方丹参组造模同时给予复方丹参灌胃,三甲益肝冲剂组造模同时给予三甲益肝冲剂灌胃,共4周。4周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标本,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和血清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甲益肝冲剂组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和血清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asson染色胶原纤维面积和血清MDA含量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与SOD活性呈负相关关系(r=-0.358,P<0.05)。结论三甲益肝冲剂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15只,体重230~280g,其中25只随机分为5组:70%单纯肝切除1组(PH1)、70%肝切除合并缺血再灌注1组(PHIR1)、10s-1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1)、30s-3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2)和60s-60s循环3次后处理组(IPO3)。再灌注6h后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及残肝组织,测定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细胞凋亡指数,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后处理方案。剩余9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PH2组、PHIR2组和IPO组,并于再灌注1、6、12、24、48h取各组大鼠下腔静脉血及残肝组织,每时点6只,测定血清ALT、AST活性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PH1组比较,PHIR1组、IPO1组、IPO2组和IPO3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与PHIR1组比较,IPO1组、IPO2和IPO3组血清ALT和AST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均降低,但仅IP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IPO2组作为后处理方案,与PHIR2组比较,IPO组各时点ALT、AST活性和MDA、MPO表达水平降低(P<0.05),SOD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肝大部切除后残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生成,减轻炎细胞浸润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天然牛磺酸治疗组,采用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检测治疗前后各组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yt-c)、Ca2 、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肝组织纤维化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膜电位、cyt-c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Ca2 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表达显著减少(P<0.05)。结论天然牛磺酸具有保护肝纤维化大鼠肝线粒体,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硫化氢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MODS造模12h组;③MODS造模24h组;④硫氢化钠(NaHS)保护12h组;⑤NaHS保护24h组.试剂盒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和肌酐(Cr)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心、肝、肺、肾、小肠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H2S保护组大鼠血清SOD、GSH-Px明显增高(P<0.05),MDA、ALT、CK和Cr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H2S保护组大鼠心、肝、肺、肾、小肠的器官损伤综合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H2S具有明显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对大鼠MODS受损脏器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RAPA)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其中假手术组仅行麻醉剖腹,解剖肝门。手术组血供阻断;雷帕霉素组在肝脏缺血前5min经静脉缓注5mg/kg雷帕霉素,其余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于再灌注2、6、24h后,取外周血清检测肝脏功能,并取肝脏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ALT、AST、MDA和TNF-α、IL-1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雷帕霉素组不同时段的ALT、AST、MDA和TNF-α、IL-1均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24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高于2h和6h(P<0.05);6h的ALT、AST、MDA和TNF-α、IL-1分别均高于2h(P<0.05);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ALT、AST和TNF-α、IL-1均高于2h(P<0.05)。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的SOD活性均低于假手术组,手术组和雷帕霉素组6h和24h的SOD分别为(51.42±5.19)IU/L、(49.11±5.07)IU/L和(59.17±5.62)、(58.34±5.20)IU/L,均高于2h(P<0.05)。结论 RAPA可以有效地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高大鼠肝脏保存质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一定剂量的虫草提取液加入乳酸林格液内,分别低温保存大鼠肝脏6、12 h后,再灌注30 min。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脏组织内的ATP、ADP、AMP含量,测定再灌注流出液内的AST、ALT、MDA及ET含量。并切取肝脏标本,光镜及电镜观察肝组织损伤情况。结果 于保存6 h后,实验组AST、ALT、MDA和ET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除轻度细胞水肿外,无其他明显病理改变;保存12 h后,实验组流出液ALT、MDA及E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组织内ATP、TAN及AE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光镜及电镜下的超微结构改变亦有明显差异。结论 人工冬虫夏草菌粉提取液可以显著提高保存肝脏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中性粒细胞的改变,探讨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的干预手段对急性肝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构建D-GalN诱导的SD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肝功能、炎性因子(TNF-α、IL-1β)及外周血与肝脏中性粒细胞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为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治疗作用,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肝衰组及治疗组(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生化及血液分析仪检测肝脏生化指标(ALT、AST、TBIL、BA)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比率;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及肝细胞凋亡水平;RT-PCR检测肝脏组织炎性因子mRNA水平。结果 D-GalN诱导SD大鼠急性肝衰竭后6h血清ALT、AST、TBIL及BA较造模前显著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在造模后6h达到峰值(P<0.001),24h仍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01);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比率在造模后12h显著增多(P<0.001),并至少持续至24h(P<0.001)。造模前24h尾静脉注射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数量在造模后24h较肝衰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血清ALT、AST、TBIL及BA较肝衰组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减少,肝脏TNF-α、IL-1β表达水平也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D-GalN诱导的急性肝衰竭大鼠可出现外周血及肝脏中性粒细胞聚集,抗中性粒细胞血清可有效改善急性肝衰竭大鼠的肝功能及肝脏免疫微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前2组给予溶剂蒸馏水灌胃,其余组分别给予0.1g/(kg·d)水飞蓟宾或6mg/(kg·d)、18mg/(kg·d)山奈酚,连续7d。末次灌胃2h后,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其余各组腹腔注射1.5mL/L CCl4花生油混合液,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或活力及肝脏病理学变化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山奈酚低、高剂量均可明显降低小鼠血清ALT和AST含量(P<0.05或P<0.01),降低肝组织MDA含量(P<0.01),增加SOD活力(P<0.05或P<0.01),水飞蓟宾对上述指标有相似作用(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组和低、高剂量山奈酚组的肝细胞坏死范围及程度均明显减少,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其中高剂量山奈酚组的效果最好。结论山奈酚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山奈酚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保肝解毒颗粒对雷公藤多苷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肝解毒颗粒大、中、小剂量组、甘利欣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以相应剂量药物灌胃5 d,再以雷公藤多苷灌胃造模,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清SOD、GSH-Px水平明显降低,MDA水平明显升高;保肝解毒颗粒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血清ALT、AST和MDA水平,显著提高GSH-Px水平,大剂量组尚可显著提高血清SOD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肝解毒颗粒具有明显的降酶保肝作用和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SD大鼠MODS模型,观察肠功能恢复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大鼠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及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探索MODS新的防治途径.方法 SD大鼠5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MODS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治疗组和氨苄西林治疗组,分别检测各组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测定血清MDA、SOD含量和ALT、AST、Cr及BUN含量,同时取肠系膜静脉血、肠系膜淋巴结、肝、肾、肺和脾组织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情况,取回肠组织制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 模型组、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肝肾功能受到明显的损害,回肠黏膜不同程度发生上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绒毛损伤断裂、炎细胞浸润;肠功能恢复汤组与模型组相比,外周血、门静脉血及回肠内容物的内毒素含量、血清MDA、ALT、AST、Cr及BUN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氨苄西林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P>0.01).在模型组与氨苄西林组内,MDA和SOD的含量呈负相关(P<0.01).肠功能恢复汤组和氨苄西林组的细菌移位率均比模型组低,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肠功能恢复汤能抑制MODS大鼠的细菌、内毒素移位和氧化-抗氧化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