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该文首先针对两跨对称连续曲梁,推导了预应力次内力计算的理论公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弯扭耦合效应对次扭矩的影响,提出了预应力次扭矩的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其可靠性。将该简化计算方法进一步推广,提出了多跨预应力连续曲梁次扭矩的简化计算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其实用性,最后提出了简化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曲梁中计入摩阻力的预应力等代荷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曲梁中预应力因摩阻力引起的应力损失随着曲梁曲率的增大而增加。因此,预应力等代荷载的计算必须计入摩阻力的影响。根据力学基本原理并利用微分几何基本公式,本文推导出圆弧曲线梁计入摩阻力的预应力等荷载的完整公式。当利用计算机计算预应力曲梁时,利用该公式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截面受压区有预应力筋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简化处理存在安全隐患。根据应变协调原则,提出了纯弯、压弯和拉弯三种受力模式通用的正截面承载力修正计算公式。利用纤维截面分析软件XTRACT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正确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介绍了任意空间曲线型预应力筋的管道摩擦及管道局部偏差损失计算方法。通过引入非均匀B样条曲线,推导出预应力筋的管道摩擦及管道局部偏差损失的数值计算公式,该公式适用于任意空间曲线型预应力筋,并适合编程计算。算例结果表明:对于空间转角较大的空间型预应力筋,当不考虑空间效应,采用简化公式计算方法会使摩擦损失及局部偏差计算结果偏小,且误差较大,导致最终得到的有效预应力值偏大,考虑预应力空间效应可减少简化计算的误差,较精确地计算出摩擦损失及局部偏差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计算体外预应力组合梁桥预应力损失值,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导致该类型梁桥预应力损失的6个关键因素(预应力筋回缩和锚具变形、预应力筋与转向块之间的摩擦、预应力筋松弛、混凝土徐变、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并分别推导了相应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预应力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以及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和平衡原理;计算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参考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相关经验公式并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计算混凝土徐变、收缩以及温度效应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时近似采用力法原理和等效荷载法.  相似文献   

6.
林枢 《路基工程》2022,(5):9-13
锚杆(索)是公路边坡加固工程中普遍应用的方法之一,简化Bishop法也是现行规范推荐的一种计算方法,但锚固力在简化Bishop法计算中如何计入,不同的规范有不同的规定。为得到统一的计算公式,通过公式推导,得到改进的简化Bishop法计算公式,公式中引入了法向力作用系数与切向力作用系数。法向力作用系数不是一个折减系数,建议由公式直接计取;切向力作用系数区分了普通锚杆与预应力锚杆之间计算的差异性,并考虑了预应力锚索锁定值与损失值的情况。结合某一具体公路工程实例,采用不同公式及不同参数取值对同一滑面进行稳定性计算,通过比较表明:推导得到的公式能更科学准确地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黄卫 《华东公路》1994,(4):48-52
本文提出了三个以弹性体系路表弯沉设计指标的近似计算公式,其公式型式简捷;计算简便,除了能计算常规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指标外,还能计算基层模量大于面层模量时的路表弯沉,克服 了现行设计规范不能计算“倒装结构”的缺点,近公式与弹笥多层体系精确解的大量计算结果比较发现,在公式的适用范围内,精度很高,完全可以满足工程和有关研究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分批张拉预应力损失的空间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应力混凝土多主梁结构的预应力钢筋分批张拉损失计算,按照空间结构理论计算将非常繁琐.结合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概念,将竖平面内的预应力钢筋分批张拉损失计算式进行推广,推导了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分批张拉损失空间简化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该公式能方便地进行桥梁结构中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整体式多主梁或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混凝土装配式多主梁的分批张拉损失计算,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活载作用下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内力增量的简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廷会  易建国 《上海公路》1999,(11):163-166
提出了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在活载作用下内力增量的简化计算方法,并与精确算法作比,验证了该法具有相当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钢筋UHPC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钢筋应力简化计算方法,首先基于UHPC结构计算的基本假定建立了钢筋应力数值计算方法,然后推导并修正了考虑UHPC抗拉贡献的钢筋应力简化公式,最后通过与国内外文献相关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所提出的钢筋应力简化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数值计算方法所得钢筋应力预测值与实测值整体吻合良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②由于忽略了UHPC的抗拉贡献,直接采用GB 50010—2010规范和JTG 3362—2018规范推荐钢筋应力公式计算所得UHPC构件的钢筋应力误差较大。③根据UHPC结构计算基本假定推导出UHPC受弯构件开裂截面钢筋应力简化公式,并结合参数分析结果建议简化公式中系数α取值0.85,β取值0.50;钢筋应力在125~400 MPa范围时,简化公式预测效果较好;但当钢筋应力在40~125 MPa范围时,由于过高估计UHPC的抗拉贡献,简化公式预测结果明显偏小,甚至出现负值。④为避免简化公式过高估计UHPC抗拉贡献,改进了UHPC受拉贡献系数β的取值方法,进而得到了钢筋应力修正公式;修正后钢筋应力计算值在裂缝发展阶段内,与实测值、数值分析值均整体吻合良好,且与其他文献的钢筋应力试验值吻合也较好,表明修正公式的适用性也较好,可为UHPC结构设计规范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体外预应力体系受力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考虑梁体混凝土与体外预应力筋相互影响的活载应力增量简化计算公式。针对桥梁加固构件分阶段受力特点,提出了极限应力取值的修正公式。建立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结构分阶段受力的应力计算公式和抗弯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实用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09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分析,认为构件受弯破坏时,其“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基本上接近于同一常数,在确定这一常数的值后,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公式及正截面抗弯强度的计算方法。大量试验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樊文林 《国外公路》1997,17(2):31-33
文中提出了一种分析部分预应力截面的简化方法。利用所到公式可以方便地进行手算,同时不和计算机进行电算。  相似文献   

14.
于庆和 《东北公路》1997,20(4):35-36
本文对土方量的计算较为精确的公式提出了简化,并提出了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后张法极限应力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不同研究者提出的计算无粘结预应力梁极限应力(fps值)的各种公式进行了精确的统计分析,将分析与试验结果及ACI318-89/92标准公式(18-4)和(18-5)作了比较,并给出比较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预应力钢-混箱形组合连续梁墩顶部位(负弯矩区)的受弯性能及预应力设置方法,以广吉高速某组合连续梁桥为背景,以1∶4的缩尺比制作该桥负弯矩区模型梁进行纯弯试验,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组合梁负弯矩区的破坏形态、裂缝开展及开裂弯矩等力学性能;模拟改变预应力位置及预应力张拉水平,研究预应力设置对组合梁开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梁最终发生塑性弯曲破坏,破坏时裂缝均匀分布且间距与箍筋间距相近,模型梁开裂弯矩为156.0kN·m;在不同预应力张拉水平下,混凝土板对称轴单侧预应力筋合力点至对称轴的距离s与1/2板宽B的比值为0.15~0.50时,开裂荷载较大;预应力张拉水平越高,开裂荷载对预应力筋位置的变化越敏感;原型梁开裂弯矩为15 840kN·m,当s=0.4B时,开裂弯矩可提高约11%。  相似文献   

17.
依据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中摩擦损失产生的机理,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的计算进行了推导,得到了更为精确的计算公式。同时,结合实际工程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依据该公式得到的伸长量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误差不超过6%。  相似文献   

18.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反拱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计算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推导了较为精确的反拱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方便实际工程运用的简便公式。  相似文献   

19.
程翔云 《公路》2004,(12):1-6
借助于附加的水平刚臂单元,对曲线梁的弯一扭耦合效应进行了分离。这样,才有可能分别导出两类弹簧支承(竖向的和扭转的)的刚度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够应用电算程序来分析曲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的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且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地简化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板壳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提出了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弹塑性弯扭曲分析的有限单元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通过将计算结果和其他分析比较,对本文的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对压弯钢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弹塑性弯扭屈曲进行较精确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