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佩昆 《城市交通》2003,1(1):52-54
从城市公共交通路网密度的需要和实效使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需要两方面来探讨符合基本要求的城市干道网密度。同时,根据以上需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规范》所订干道网规划指标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 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3.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 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 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在路网规划中不重视支路网的规划,导致许多城市支路网密度低下,并影响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和制约城市经济发展。本文以常州市支路网规划为例,首先分析支路网现状,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对城市中心区按用地性质进行功能分区;通过规范支路网密度及满足公交覆盖率的要求,计算各功能分区的支路网密度;基于路网密度的要求下,对中心区支路网进行调整规划,并针对近期地块开发及区域交通组织,提出近期支路网实施规划;最后对支路网规划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支路网规划建设及管理措施,以期达到指导常州市支路网规划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公共交通是未来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的主体.合理、客观的评价一个城市的公交线网的合理性是发展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本文以公交系统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土地利用各个因素对公交线网密度的影响,进而对公交线网密度指标,提出了改进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公交线网密度与实际客流需求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干道协调控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探讨了传统解法城市干道协调控制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城市干道协调控制中交通流在协调控制系统内各交叉口的“驶离一到达”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城市干道协调控制相位差优化设计方法。范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求解结果优于传统数解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交通运行情况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主干道网构建虚拟交叉点和虚拟路网,采用虚拟路网OD迭代反推技术,获得各虚拟节点间的现状出行量;利用交通均衡模型对其均衡配流,获得虚拟路网各单元的均衡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干道网存在的布局结构缺陷,给出系统改扩建优化方案。为城市干道网改扩建布局规划方案的宏观一体化优化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主干道网构建虚拟交叉点和虚拟路网,采用虚拟路网OD迭代反推技术,获得各虚拟节点间的现状出行量;利用交通均衡模型对其均衡配流,获得虚拟路网各单元的均衡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干道网存在的布局结构缺陷,给出系统改扩建优化方案。为城市干道网改扩建布局规划方案的宏观一体化优化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0.
公交线网密度是衡量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公交线网密度各影响因素的时间价值,细化合理公交线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并应用广义出行成本的概念,将各时间因子以货币形式表示,从而衡量非在乘时间损失在广义成本中的比例,进一步说明线网密度对公交使用程度的影响。以成都市为例,对相应的指标结果进行解析,其结果对指导城市公交线网优化以及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感作为感觉的挪移,主要体现为视觉旨向和听觉旨向.视觉旨向,在修辞上倾向于形象性,与比喻相同;在认识论上,是知性逻辑的实证,指向世事的操作.听觉旨向,与意象的装饰相去甚远,其幻听旨向是通感语象控制艺术的神秘经验,极致为人生之醉态,而走向知性不及的拯救.通感由“看”到“听”的挪移在于自闭性的“目睹”开放向“聆听”的交互.通感正是“交互”在身体官能上的表达.因“通感”探讨而逼问出的肉身感通学同时也关联着哲学本体论的尝试和一般主体间感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通过对SHEL模型、GEMS模型的分析,简要地说明了人的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区别。并通过海事调查中对“人为因素”的分析,阐述了人的因素在海事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在借鉴MEDA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注重人的因素和控制海事发生几率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闷罐车”实施增加强制换气系统的改造,消灭车厢环保死角,是预防“非典”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安全困境”或称“霍布斯恐惧困境”是国际关系学和国际关系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安全困境”客观性的历史考察,从历史和理论两个方面,研究、分析超越“安全困境”的可能性及其所需要的条件,并对“安全困境”与“中国威胁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探索落后的俄国怎样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时形成了"文化革命"思想,他认为文化滞后是制约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的瓶颈,因此,"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这一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时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且,对落后国家建设先进的社会主义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尚未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已经开始的关键时期,所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考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孔孟经董仲舒到朱熹,论者对“经权”关系的讨论,经历了肯定“权”、取消“权”、再到肯定“权”的辩证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文人画"是绘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创作目的基本出于陶情、白娱.随着时间的发展,"文人画"在重视画家个性抒发的同时,亦注重现实感受的表达,突破了传统审美观念的束缚,把传统的写意绘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扬州八怪"作为这种画风的集中代表,其创作既继承了抒个性、尚创造的"文人画"传统,又以各肆其奇的画风和具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