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噶隧道穿越长915 m冰水沉积层,土石粒径大小不均,孔隙率大,自稳性差,受地下水影响大,因此采取有效的地层加固止水措施极为必要。基于冰水沉积层地层特性和穿越该地层隧道施工风险分析,提出富水季节和枯水季节先分别采用“帷幕注浆+管棚+小导管”和“管棚+小导管”对围岩注浆加固,然后采用小断面三台阶开挖的施工方案。经实施隧道顺利穿越长距离冰水沉积层,达到了安全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萧山风情大道立交桥位于浙赣线萧山-长河间K18 326.7(下行)处,建设规模为三孔6m-16m-6m的铪箱形桥,结构高度为6.9m,穿越上下行正线,箱身长度为20.5m,边孔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接长3.6m和4.9m的铪开口箱,采用顶进法施工。根据设计文件,箱形桥基底位于淤泥质粘土层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为σ0=80kPa,为防止箱形桥在顶进过程中产生过大低头,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隧道衬砌空洞检测效率、指导隧道衬砌空洞自动敲击检测装置研制,开展隧道衬砌空洞敲击回声特性研究。依托我国双线隧道结构形式建立隧道衬砌声-结构耦合模型,以边长分别为0.4,0.6和1.0 m、衬砌厚度分别为0.05,0.15和0.35 m的9种空洞为重点,仿真分析敲击力、敲击点位置、空洞边长和衬砌厚度与衬砌回声声场分布特性间的关系;通过模型试验,验证仿真模型参数设置及仿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空洞边长越大或空洞处衬砌厚度越小,基频越低;9种空洞的振动主频在318~1 837 Hz,计算时按200~2 000 Hz取值,该范围下隧道空间内声模态对隧道衬砌敲击回声声场分布影响较小;为识别边长0.4 m、衬砌厚度0.15 m的最小空洞,敲击力幅值应不小于5 kN,脉冲宽度应不大于0.3 ms;回声采集传感器应布设在距敲击点不大于1.0 m,且与敲击点轴线夹角不大于30°的范围内;面积不小于1.0 m2、衬砌厚度小于0.20 m的空洞,其敲击回声声压级超过50 dB,空洞特征易于识别。  相似文献   

4.
蒙华铁路龙泉坪隧道进口被河道阻隔,出口端2 443 m位于大鲵保护区,均不宜开辟工作面,故原设计于大鲵保护区外设置一座上庄横洞,横洞交于线路DK805+280里程,平长324.5 m,距隧道进口910 m,距出口2 705.5 m。经现场调查研究,设计变更为在DK806+500线路左侧设置横洞一座,该横洞平长为325.5 m,距隧道进口2 130 m,距出口1 485.5 m。设计变更后具有如下优点:投资较少,通风、抽排积水难度较小,施工难度较小,可布置三个工作面,工期较短,拆迁征地难度较小、施工对村民影响较小等。  相似文献   

5.
闸上隧道出口软弱地层浅埋段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内昆线闸上隧道全长 40 68m ,出口段通过第四系冲洪积卵石土 ,其中洞口段 12 0m为隧道浅埋段。介绍该区段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第一北老岭隧道位于鸭园至大栗子间,全长2419.3m,为人字坡单线隧道,石碴道床,断面呈马蹄形,断面积25m~2左右,坡度2.8~22.1‰,进出口高差12.4m,两端洞口与坡顶高差分别为36.6m和24.2m。除下行方向出口端有67m长(曲线半径300m)的曲线外,大部分为直线;距下行方向出口(低洞口)70m打一斜井,设有50A_4-11NO22型轴流风机为洞口风道吹入式通风。由于坡度大用2台2100马力东方红Ⅰ型内燃机车牵引,日通过列车22列。隧道内列车载重550t,上行车速22km/h下行车速29km/h洞内平均气温16.7~18.5℃,气  相似文献   

7.
青山隧道系内昆线具有埋深最大,通过地层最多,煤层最厚,瓦斯有突出危险,出口端车站伸入隧道,纵坡大及涌水量大的特点,本文着重叙述了出口端车站隧道及煤层地段的设计情况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1概况清凉山隧道是为西成客运专线穿越秦岭而设的特长隧道,地处秦岭北麓低中山区,起讫里程为Dg K56+156—Dg K68+709,全长12 553 m,最大埋深970 m,为双线隧道;隧道进口位于R=8 004.6 m的曲线上,出口位于R=7 000 m的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纵坡为25‰的单面上坡。全隧道设2座斜井辅助施工。十岔沟中桥位于西成客运专线纸坊十岔沟内,与清凉  相似文献   

9.
山尾旗隧道位于赣龙铁路DK264+407~DK266+821,全长2414m,为上海局属施工企业历史上施工最长的一座隧道,进口228m表层为碎石土,橙黄色,稍湿、松散的V级围岩,中间夹有石灰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出口206m表层为砂粘土,灰黄色、软塑状态的V级围岩,地下水发育,亦是采用短台阶法施工,中间1980m为Ⅲ级围岩,采用光面钻爆全断面施工.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轨道交通机场线工程土建工程盾构区间块石密集,对盾构施工有较大影响,为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开展,采用以弹性波CT检测为主,地质钻探为辅进行块石探测。对于小直径(1.5 m以下)块石优先采取旋挖钻对块石冲击破碎进行预处理,大直径块石采用冲击钻孔破碎、开挖竖井方式将块石掏取出来,若冲击破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则采用深孔爆破等方法处理,块石地面预处理过程中如有未发现的块石,采用盾构机破岩直接通过;根据详勘及补勘结果,采用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进行掘进,选用国产刀具,刀盘装配全盘滚刀用于破碎块石,考虑到刀盘开口率及其地层因素,滚刀间距控制在100 mm,严格控制盾构机在块石地段掘进时的盾构参数。实践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蒙华(蒙西—华中)铁路阳城隧道一段落位于软弱地层中,其右侧是砂夹块石土,左侧为富水全风化砂岩,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变形。本文基于大变形段掌子面围岩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从隧址区地质条件、围岩工程特性、隧道施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大变形机理,采取反压回填、增设临时仰拱、增加扇形支撑、加密降水和注浆加固措施完成了大变形整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权国绍 《铁道建筑技术》2023,(3):128-131+160
为探究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危岩对交通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采用无人机摄影和野外精细化调查手段,获取了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岩体的岩层与节理产状,岩体沿着倾向坡面60°方向存在双滑面(楔形体)滑动破坏,危岩处于欠稳定到不稳定状态。通过数值模拟,边坡上部危岩体停留在隧道口上方高程1 452~1 480 m的坡面处,而下部危岩体将停积于河谷距隧道出口34 m位置;下部危岩体失稳后到达隧道出口的最大弹跳高度5.51 m,平均速度15.5~15.6 m/s,最大速度30.9 m/s,最大冲击动能5.60×1010 J。其能量在水平距离440 m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直到452 m能量趋于消失,表明隧道出口需向外延伸22.5 m才能保障线路运营安全,为隧道防护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隧道衬砌空洞问题,本文通过对比隧道衬砌整体数值模型与平板数值模型的差异,确定可以采用边长3 m平板模拟实际衬砌进行模型试验。设计了多种空洞工况,通过在不同位置施加敲击力获得衬砌空洞回声信号,分析敲击力、敲击位置、空洞边长、空洞深度对回声信号声压、功率、频率的影响,给出了一种利用敲击回声信号的频率和变帧长的梅尔倒谱系数识别衬砌空洞的方法。经对9种不同边长和深度空洞衬砌样本识别,总体识别准确率达到85.8%。  相似文献   

14.
《铁道建筑技术》2010,(1):I0004-I0004
庆兴隧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紧邻洛宾镇庆兴村及蒙新庄,起讫里程DK691+253-DK701+493,全长1024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110m,最小埋深6m。隧道除进、出口相向掘进外,还设有5座斜井辅助施工。  相似文献   

15.
正三、铁路隧道工程9厦深铁路(福建段)梁山隧道工程概况梁山隧道为厦深铁路(福建段)重点工程,位于福建省漳浦县(进口)和云霄县(出口)境内,起于漳浦县盘陀镇割埔村,止于云霄县东厦镇荷步村,进口里程DK94+000,出口里程DK103+888,隧道全长9 888m。  相似文献   

16.
正由中铁十一局承建的渝怀铁路二线重庆段(涪陵至秀山)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线最长的新圆梁山隧道泄水洞近日顺利贯通,比原计划工期提前了18天,洞内涌水排水困难彻底解决。新圆梁山隧道进口位于毛坝乡细沙河村,出口位于泔溪镇大板村,最大埋深约774 m,全长11 172 m,隧道为既有贯通平导扩挖修建,与既有线间距30 m。新建泄  相似文献   

17.
1 工程概况 新建吉(林)珲(春)铁路后安山隧道位于图们市以北,嘎呀河东岸至高沟岭低山丘陵区,进口里程GD1K306+029,出口里程GDK312+580,全长6 551 m.进口825 m位于半径3 000 m左偏曲线上,出口341 m位于半径4 500 m右偏曲线上,其余则位于直线上,纵向为人字坡,设计内轮廓为内轨顶面以上92 m2的双线隧道,设计速度250 km/h,根据施工组织安排,共设3座辅助坑道,其中斜井2处,横洞1处(见图1).  相似文献   

18.
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KKH项目2号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主要由块石、碎石、堆积土及流沙组成。以KKH项目2号隧道的成功施工为例,简要介绍了自进式锚杆的施工技术原理、施工工艺流程和自进式锚杆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圆梁山隧道     
圆梁山隧道全长11070米,是新建渝怀铁路的头号控制工程,其深埋富水充填性溶洞施工是目前国内外罕见、具有挑战性的施工技术难题。圆梁山隧道设计为单线电气化铁路隧道,进口端细沙车站伸入隧道,车站大跨段长995米,出口端隧桥相连,洞门距碳场沟大桥重庆端台尾2.9米,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空洞对盾构隧道的影响机理,通过建立考虑环、纵向接头的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模型,研究不同空洞深度、面积、位置等多种情况下管片内力、变形及截面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管片不同拼装点位对含壁后空洞隧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壁后不同位置空洞对结构安全不利影响的排序为:隧腰>隧底>隧顶;空洞面积为5.0 m2时,随空洞深度增加,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及安全系数呈先减小后反向增大的趋势,且管片椭变先减小至0后反向增大,弯矩分别在空洞深0.3、0.2 m时反弯,左隧腰空洞中心处截面安全系数不断降低,管片椭变及弯矩大幅提升;空洞深度为0.5 m时,隧顶或隧底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弯矩均在空洞面积3.75 m2时反弯;空洞范围内存在纵缝会降低空洞中心处隧道截面内力并提升其安全系数,但其最大张开为空洞内无接缝时的2.0~3.5倍。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壁后空洞安全评价、拼装点位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