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北京的城市气候特点,在露天的道岔处设置融雪装置,以便有效地解决冬季大量降雪导致的道岔积雪、结冰、不能可靠锁闭等问题,保证列车能安全、正常地运行。以北京地铁15号线工程为例,论述在地铁道岔处设置融雪装置的必要性,介绍道岔融雪系统设备的原理及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规范给出平移式道岔结构在列车作用下的动力荷载类型及相应计算方法。为减少计算单元的划分数量、提高计算分析效率,提出单元重分法模拟列车移动加载。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平移式道岔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结构在长台车处产生最大应力,其应力比为0.86,梁体挠度小于规范规定的相应限值,说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平移式道岔的强度和刚度均能够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长台车上部连接板的边缘处存在较大的集中应力,因此在道岔结构制造和施工过程中,需确保其焊缝连接强度不小于母材强度。  相似文献   

3.
道岔设备是行车设备最重要的基础设备,部件较多、受列车冲击力大、技术标准要求高,是轨道设备的薄弱环节,也是电务设备故障的易发设备.由于道岔设备分属工、电两家维修,设备上相互牵涉、相互影响,结合部设备的病害直接影响到道岔设备的正常运用,成为工、电部门日常维修的难点和重点.通过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病害的成因及分析,提出整治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足位移对高速道岔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道岔不足位移对高速行车的影响,根据高速道岔、列车的结构特点、力学特性和相互作用关系,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以高速列车直向350km/h、侧向80km/h通过350km/h客运专线18号无砟道岔为例,分析不同不足位移情形下车辆和道岔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尖轨、心轨不足位移对列车动轮载、钢轨动应力影响较小,对轮缘力、车体横向加速度、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影响较大;不足位移会严重影响高速列车直、侧向过岔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影响高速道岔正常工作状态;牵引转换设计时,应严格控制道岔尖轨、心轨不足位移。  相似文献   

5.
一送二受不对称轨道电路无绝缘双破损防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7月27日15时17分,武昌南站Ⅴ场进入Ⅰ场的04978次列车尾部第2节车厢,在180#道岔处脱线.当时列车正在180#道岔上走行,未出清112-180DG区段,信号楼控制台上却显示列车出清,于是车站就办理了02660次列车Ⅰ场3道接车进路,使180#道岔在有车占用的情况下错误转换,导致04978次列车尾部第2节车厢脱线(见图1).  相似文献   

6.
针对桥上无缝道岔,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钢轨-岔枕-桥梁系统空间振动分析模型。运用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方程组。以温福客运专线田螺大桥为例,拟定桥上铺设了由2组38号道岔组成的单渡线,计算“中华之星”电动车组,按一动四拖的编组方式,以200 km/h的速度直逆向通过时,列车-道岔-桥梁系统空间振动响应,并与列车通过路基无缝道岔和桥上无缝线路的动力响应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桥梁导致钢轨和岔枕的位移增幅较大,列车动力响应有所增加,对道岔振动加速度和轮轨力影响不显著;道岔导致桥梁振动加速度小幅增加,而列车动力响应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道岔尖轨监测系统(SPMS)的主要目的是对铁路正线上道岔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检测,并生成记录,以确保无信号控制区段的列车运行安全。一旦发现道岔尖轨未处于正常位置,监测系统会通过无线网络通知调度系统,使列车调度员对发现的道岔非正常情况进行安全处置。道岔尖轨监测系统为改进客货列车运行安全提供了创新性、低成本的闭环技术,防止了列车碰撞和脱轨,为社会和行业提供了更加安全的运输环境。  相似文献   

8.
道岔是铁路运输线路的关键,直接参与列车进路的排列,是提高运输效率的特殊设备。为使岔区列车通过更加舒适、平稳、安全、可靠,降低道岔故障,减少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加强道岔工、电结合部联合整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道岔转辙机频繁工作,作为铁路系统中最为重要的设备之一,其工作状态直接关系到列车的正常运营。目前采用"一周一小修、一月一大修"的模式对道岔转辙机进行维护。该模式效率较低,增加人工成本,无法保证相关设备的实时运行性能,不能对迅速恶化的故障进行及时排查。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营,必须采用相关监测设备对关键部位的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跟踪分析,并根据故障特征对设备潜在的故障进行自动识别,从而提前进行设备排查和维护。铁路道岔转辙机故障分析与故障诊断监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状态信息,进行设备故障临界信息的获取和自动识别,诊断故障的严重程度,及时提醒安排维护维修计划,可减少维修维护工作量,保障列车安全平稳运营,提高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车站联锁 使车站进路、道岔和信号机、信号机与信号机之间建立相互控制、相互约束的关系,叫联锁。 根据运行图和调度命令,某次列车要在××站停车,车站值班员首先要确认站内有关线路是否空闲,并亲自命令有关人员扳动有关道岔,为列车进站准备进路。当所有有关道岔都开通良好后,才能开放进站信号机,允许该列车进站。这时,敌对信号机不能开放,所有进路上的道岔即  相似文献   

11.
自滋润道岔滑床板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筛选、研制了能够满足道岔工作条件,摩擦系数较低的三种自润滑材料。并 用这此材料设计、制作不了影响原道岔结构,拆装方便,可适合各种轴重,不同速度列车运行的自润滑岔滑床板。经在沈阳局大成站试铺和现场测试,运转正常,效果良好。采用自润滑道岔滑床板可以减少道岔的养护工作量,避免涂油造成的道床污染,延长转辙机内转换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中的计轴系统检测方法和道岔岔前计轴点布置方案,详细介绍了终端折返区域和非终端折返区域的道岔岔前计轴点布置规则和方案.在有坡道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当岔前计轴点与岔尖距离等于某一特定距离时,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可减少列车通过道岔后的道岔允许解锁时间,缩短列车间隔时间及列车折返时间,提高折返能力和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3.
跨坐式单轨列车在通过折线型道岔时,水平轮会产生一定的横向压缩,导致列车进行大幅度地左右摆动.水平轮变形量的大小取决列车和道岔的相关参数,影响着列车的平稳性和水平轮使用寿命.通过几何学仿真计算,得到了水平轮所产生最大变形量的理论数值,并分析出了通过过程中水平轮的变形趋势:即在跨坐式单轨列车通过折线道岔时,水平轮会在一些时候产生更大压缩变形;而另一些时候则可能离开轨道梁侧面,恢复到自由状态.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多地冬天降雪频繁,及时对道岔进行除雪非常重要,安装道岔融雪装置可以有效清除道岔关键部位的积雪,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但道岔融雪装置经过多年运用,也暴露出较多缺点。针对目前道岔融雪装置用电负荷量巨大等问题,研究智能控制方案,对于列车需要通过的道岔及时接通加热电路,对其道岔区域进行加热,对于列车在一定时间段或者较长时间内不通过,或者列车通过时并不需要动作的道岔断开加热电路,不对其道岔区域进行加热,减少不必要的耗电,真正达到融雪设备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有关专家研究分析,大雪降温天气使铁路道岔结冰,发生冻结,导致换轨困难,从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这个故障大大威胁了行车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铁路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6.
运营中的无缝线路钢轨通常采用设置位移观测桩的办法来测量其位移量。经实践摸索,观测桩宜布置在道岔前后25m处,其间距>(45~50)m。尤其在进站道岔前、列车频繁制动地段,道岔限位器、长心轨跟端处应布置观测桩。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的道岔管理中,铺设时注重道岔的纵向定位,而在日常的维修保养及大中修作业中,则倾向于注重道岔的横向位置,也就是重视道岔方向的拨正,但在日常的检查及保养作业时,又只局限于道岔的平面几何尺寸,很少去考虑其纵向位置、横向位置及道岔各相关部件的平面位置关系是否布置的恰当合理,如此便造成在道岔维修保养时出现一些顾此失彼、各部件间位置难以兼顾的现象,导致道岔病害频繁发生。如果以整体的眼光来进行道岔的病害判断、分析,并以合理的工作顺序进行检查作业,便可从根源上消除此类问题,使道岔保持良好的平面状态。  相似文献   

18.
有关专家研究分析,大雪降温天气使铁路道岔结冰,发生冻结,导致换轨困难,从而影响列车正常运行,这个故障大大威胁了行车驾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铁路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行车条件下,计算不同道岔型号和列车牵引质量对应的列车起停车附加时分、单线铁路运行图周期和双线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相应条件下重载单、双线铁路车站的通过能力.根据不同道岔型号对车站通过能力影响的分析,对于重载单线铁路车站,在列车牵引质量低于1万t时建议采用9号道岔,当列车牵引质量达到1万t及以上时建议采用12号道岔,仅当列车牵引质量都达到2万t且在场坪条件允许时采用18号道岔;对于重载双线铁路车站,当列车牵引质量在2万t以下时建议采用12号道岔,当列车牵引质量达到2万t且场坪条件允许时建议采用18号道岔.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光 《铁道建筑》2020,(1):125-128,152
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在京沈客运专线喀左站进行了试铺,通过预打磨试验、联调联试道岔动力学性能测试及开通后服役性能分析,验证其在高速条件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60N钢轨道岔可实现与区间60N钢轨的匹配,与60 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预打磨相比减少打磨工作量60%以上,打磨质量更容易保证;综合检测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时,安全性、平稳性、舒适性和道岔结构动力学等指标均满足列车运行要求。与60 kg/m钢轨18号无砟道岔列车动力学性能测试结果对比表明,构架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峰值有所降低,其他动力学指标基本相当;60N钢轨18号无砟道岔服役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轨服役性能良好,无明显磨耗及伤损情况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