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城市交通》2005,3(4):18-18
《城市道路——沥青路面》05MR201是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等规范编制的,图集对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和抗冻设计作了相关规定,其中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包括轴载交通量、材料、结构层和组合设计、路基、基层、底基层、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新建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沥青路面结构厚度计算示例、以及制定典型结构的附加说明;抗冻设计包括道路冻深计算和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中湿、潮湿路段路面设计的防冻厚度验算。还介绍了路面抗滑指标、交叉口和公交停靠站结构设计、道路补强设计和路基设计等。  相似文献   

2.
山区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抗车辙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承德市山区公路长大纵坡路段出现日益严重的车辙病害,分析了长大纵坡路段车辆荷载作用特点和车辙病害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采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和掺加抗车辙剂两种措施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并制定了四种路面结构形式在平青乐二级公路中修筑试验段,来验证抗车辙剂沥青稳定碎石路面良好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山区公路建设越来越多,长大下坡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而目前规范中缺少针对长大下坡的规定和有效的计算模型。利用世界道路协会提供的《道路安全手册》中的计算模型对某公路的连续下坡路段制动片温度进行分析,模拟计算出不同类型车辆制动片的温度分布曲线,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宁宿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在60℃条件下的高温稳定性状况,综合考虑车流量、路面结构层材料和病害分布特征,选择了频繁养护路段、常规路段、深车辙路段三种断面类型,共计9个断面,采用MMLS3试验验证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最大车辙深度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频繁养护路段车辙深度略高于其他路段,SMA-13面层高温稳定性较其他材料稍好,同时,该高速公路高温稳定性状况现阶段良好,但车辙深度发展并未进入稳定期,仍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货车在连续下坡路段的运行安全,根据设计规范从建元高速公路K线中选取研究路段,根据制动毂温度预测模型和临界标准,选取不同工况对大货车的制动毂温度进行分析,以6挡、70km/h的最不利工况,研究不同位置对应的制动毂温度,分析设计阶段避险车道等安全服务设施的设置情况及合理性.基于路段桥、隧等构造物布置情况和道路线形,研...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黑龙江省大齐高速公路某路段车辙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对车辙严重路段进行现场钻芯取样。通过对芯样的厚度、密度、沥青含量等指标分析,大齐公路产生车辙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路段的低温压实或者路面施工的变异性导致的沥青路面面层的压实度不足而产生压密车辙。  相似文献   

7.
山区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山区沥青路面上坡路段严重的车辙破坏,通过对上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的分析,计算车辆对路面结构的水平和垂直荷载。通过建立道路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山区沥青路面车辆荷载对结构剪应力的影响,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纵坡技术指标,提高山区沥青路面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道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由于忽视了结构设计,在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现象,路面达不到《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如何尽可能地提供经济合理,技术上先进,且适合黑龙江省自然气候环境以及技术条件的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组合是长期以来道路工作中一直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2017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与2006版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2017版规范构建了新的沥青路面结构新指标和参数体系,设计方法遵循力学-经验法,设计时需要收集的参数和影响因素均增多,计算较复杂。首先总结了2017版规范的路面结构设计新思路,然后对目前的两种沥青路面计算软件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2017版规范不同结构组合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进行了归纳总结,为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黄涛 《交通标准化》2010,(7):142-144
以陡长坡路段沥青路面的车辙为研究对象,分析陡长坡路段产生车辙的影响因素,从材料、设计及施工等方面给出防治车辙的方法.研究成果可用于提高陡长坡路段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近年来公路施工的项目为依托,以浙江省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为例,通过对沥青路面长上坡路段受力状况分析,并找出问题的症结,对长上坡路段进行抗车辙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使问题得以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主要是根据河北省唐山市普通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状况,选择不同路段,通过路面车辙病害调查,收集相关数据材料,对现场取样的路面试样和路面结构利用汉堡车辙仪进行试验。对唐山地区常用施工材料选取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新材料的优劣作出准确客观评价,提出抗车辙沥青路面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概述《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1997)在弯沉与弯拉指标的计算中,均采用均值减二倍均方差(以下称标准差)的方法计算模量,对弯拉应力的计算偏于不安全,因此《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考虑模量取值的不利组合,采取计算层及以上的模量用均值加二倍标准差,弯拉应力计算层以下各层的模量用均值减二倍标准差的方法,使计算获得较大拉应力。在考虑了材料模量的不利组合后,结构层弯拉应力将起控制作用。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公路沥青路  相似文献   

14.
干线公路交叉口路段车辙"屡坏屡修"已成为干线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中的痛点.以江苏省干线公路为研究对象,从交叉口路段车辙发生层位、交通量、车辙现状及发展速率角度,对干线公路交叉口路段车辙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江苏省干线公路交叉口以双层AC结构为主,车辙变形层位主要是下面层,交叉口车辙发展速率是一般路段的两倍.交叉口路段...  相似文献   

15.
重载超载车辆在红绿灯控制的平交道口频繁刹车启动,对路面结构层产生很大的横向剪切作用,很容易导致平交道口沥青路面车辙、拥包等早期损坏。针对这一情况,在苏州某通港干线公路平交道口上面层沥青路面混凝土采用添加聚酯纤维的方法来增强路面的抗变形、抗剪切能力。实践证明,该方法不改变施工工艺,不增加施工设备,施工便易,经济合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山区沥青路面上坡路段严重的车辙破坏,通过对车辆纵向行驶特性以及行驶速度与坡度和坡长变化关系的分析,研究车辆对结构水平和垂直荷载随坡度的变化,并通过建立道路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山区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和剪应变的力学特性,最后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技术指标,提高山区沥青路面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7.
依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至甘南高速公路工程,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对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骨架密实型级配范围混合料的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泥剂量小于4.0%时,《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范围混合料试件,在水泥剂量大于4%时,《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中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级配范围A-1混合料试件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骨架密实型混合料试件。  相似文献   

18.
广韶高速公路通车后,特别是清远段2002年2月份通车后,由于超重车行驶及2003年夏季持续高温,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大面积车辙,车辙最深处已达9.3cm。为此,广韶高速公路公司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对沥青路面车辙进行处理,第一种方法是采用FAC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凝土对车辙较深(超过3.5cm)的路段进行重新铣刨摊铺;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微表处及NovaChip施工方案对车辙深度较浅(车辙深度2.5cm左右)的路段进行直接加铺。  相似文献   

19.
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Johnson-Cook模型描述沥青混合料黏塑性本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和不同应变率下单轴压缩试验确定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参数,利用ANSYS瞬态动力学分析理论,分析了在设计年限内当量轴次和超载等不同条件下对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天然岩沥青改性沥青面层比基质沥青面层的抗车辙性能均提高20%,符合沥青路面车辙变形实际情况;基于Johnson-Cook黏塑性模型的车辙计算方法,为沥青路面车辙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结合路面养护大中修实体工程,对沥青混合料掺加抗车辙剂前后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XR型抗车辙剂的掺入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对其抗水损害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效果。路用性能检测表明:添加抗车辙剂的路段各项检测指标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其车辙深度及增加幅度均小于未添加抗车辙剂的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