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航次租船合同最重要的条款之一是关于装卸时间内容的规定。装卸时间条款的内容主要包括装卸时间的计算方法,装卸时间的起算和止算等内容。装卸时间的统算有三种方法:装卸时间共用、装卸时间抵算和装卸时间均算。装卸时间的计算,与滞期费、速遣费的计算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初次接触航次租船合同的人来说,对滞期费、速遣费和装卸时间的计算方法的理解比较困难,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时间因素在协同作战中作用日益凸显。首先对简单时间约束网络进行了分析,而后根据时间约束网络,对航空兵协同时间约束进行了定量化,将定量时间约束转化为 STCN要求的不等式形式,给出了时间协同STCN模型建模的具体流程,最后,建立了基于 STCN的d个协同动作时间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3.
时间因素在协同作战中作用日益凸显。首先对简单时间约束网络进行了分析,而后根据时间约束网络,对航空兵协同时间约束进行了定量化,将定量时间约束转化为STCN要求的不等式形式,给出了时间协同STCN模型建模的具体流程,最后,建立了基于STCN的d个协同动作时间约束模型。  相似文献   

4.
班轮船舶的航次到港时间受在港时间与航行时间不确定的影响,始发港后首个挂靠港的到港时间分布需要叠加一个在港时间分布与一个航行时间分布,而后续挂靠港口的到港时间却需要将航线前段中各个挂靠港的在港时间分布与航行时间分布进行叠加。为了处理上述的多分布叠加难题,文章将包括船舶航速调节的航次仿真引入模型,模拟仿真出航线上各挂靠港口的到港时间分布。并基于航次到港时间的累积频率分布,查找预期准班率所对应的计划到港时间,及根据航线计划往返时间来计算船舶配置数量。文末,案例"天天马士基"对文章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船舶航速调节后,不确定到港时间更集中于计划时间值,准班率也由航速调节前的61.2%提升至调节后的84.5%;采用基于航次仿真的班轮船期优化设计模型,航线准班率提升了8%,航线均天成本下降了14%。  相似文献   

5.
利用统一的GPS时间信息进行高精度时间同步,可以有效解决地理分布的半实物仿真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针对RTX环境下GPS时间信息的实时采集问题,提出并设计实现了基于RS232串口读取时间信息报文和精确对时脉冲的时间同步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时精度可达微秒级,满足了分布式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时间同步需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船用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的预报方法存在错误大,精度低等严重缺陷,提出了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的预报方法。首先采用小波分析对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对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数据进行学习,建立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预报模型,最后进行了具体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对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进行估计,柴油机机械活塞失效时间预报精度要高于对比方法,失效时间预报效率高,有着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具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VRPTW)是一种模拟交通网中运载工具配送的优化问题。在实践中,经典模型(vrp模型)往往是不充分的,因为恒定的旅行时间之间的地点假定,交通状况、天气等时变因素对实际出行时间有显著影响。因此,两地之间的旅行时间取决于具体的出发时间。为了表示这些外部影响,将VRPTW扩展到具有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TD VRP)。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时间相关的车辆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8.
夏军  施友仁 《水运工程》2019,(5):109-113
黄浦江为感潮河段长航道,与其他类似航道相比,黄浦江还存在港区集中、船舶进口时间不一且并非在最优乘潮时间之后即靠泊码头的特点。针对上述问题,对进港时间与乘潮历时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多站水位联合计算的方式,提出以进口时间作为限制条件,根据具体进口时间(潮时)推算航行到各航段所对应时间(潮时),并结合单站涨落潮时间与船舶过站时间的数学关系,进而计算需乘潮历时和可能乘到的潮位的方法。通过该方法的计算,在进口时间受限的情况下,可得到船舶靠泊各个港区所需的最佳乘潮时间和对应的乘潮水位,并以此分别确定航道各段的维护高程,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9.
船舶进出港时间规律对于提高港口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进出X港航道的船舶交通流量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船舶进出X港航道的时间分布及间隔时间分布。结果表明船舶进港时间间隔服从参数r=1.3226,p=0.0854的二项分布,出港时间间隔服从参数r=0.8531,p=0.0564的二项分布。船舶进出港时间规律的挖掘对掌握X港航道船舶交通流量分布规律,为X港单双向通航时间控制提供了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型船舶子母钟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船钟信号特征;基于船钟时间信号的高精度特点,提出一种采用船钟信号作为基准来同步计算机网络时间的方法;设计开发出隔离型串口转换电路、网络时间同步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实现计算机网络时间与船钟时间的同步调整;解决了在无互联网时间同步服务器的情况下,船舶穿越不同时区时的时间自动校准和同步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战场态势估计中,常常需要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而对事件发生时间的观测往往含有不确定性。考虑时间测量的分布不确定性,讨论利用Bootstrap方法来模拟时间测量误差的分布特性,给出在Bootstrap模拟经验分布下的两个事件发生顺序的态势判别方法,建立相应的时间顺序关系的概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
吴云峰  魏纳新  刘飞 《船海工程》2012,41(4):147-150
运用小波多尺度理论,将非平稳时间序列分解为若干层近似意义上的平稳时间序列,使用混沌时间序列Volterra自适应预报模型对每层的单支重构信号进行预报,综合每层的预报值得到原时间序列的预报值,讨论分解层数、小波类型对小波多尺度时间序列法预报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时间序列法在预报精度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物理模型试验中,由于模型缩尺效应及采用的模型沙与天然沙不一致,导致河床水流时间比尺与河床冲淤时间比尺不一致。因此,在潮流泥沙模型试验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需要选取不同的冲淤时间比尺。研究表明:以冲刷为主的模型,与以淤积为主的模型时间比尺存在差异;潮汐河段和径流河段冲淤时间比尺的确定存在差别,当河床演变受径潮流共同作用,时间比尺确定的依据根据水流造床作用来判断;风暴潮冲淤时间比尺,主要考虑其水流泥沙输移特性,一般采用冲淤时间比尺等于水流运动时间比尺,而含沙量比尺需作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尚桦 《水运管理》2021,(2):28-30
为进一步提高三峡枢纽通过能力,根据对现阶段三峡升船机船舶过厢现状的分析,发现三峡升船机设备运行时间相对稳定,船舶进厢时间是影响船舶过厢时间的主要因素,结合三峡升船机船舶调度指挥运行实际提出缩短船舶进厢时间的应对措施。船舶进厢时间明显缩短对提升三峡升船机通航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溢油鉴定时油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漂移问题,运用保留时间锁定技术,通过分析测试C_8—C_(40)烷烃混标中姥鲛烷的保留时间,实现对GC/MS系统的保留时间锁定。比较油样品中姥鲛烷的保留时间在GC/MS系统锁定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保留时间锁定之后,姥鲛烷的保留时间在不同批次进样、不同GC/MS系统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完工图提交时间一般比较紧,批量打印成为CAD图纸转化PDF的首先手段。对于新人来说安装软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不然安装不了软件,耽误工作时间,会延长耽误提交完工图的时间。另外,针对完工图错误太多,需要反复提交和修改图纸问题,不仅浪费工作时间,还浪费资源,严重的会延误交船时间,故本文针对此类问题做出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交叉航道管理中需要掌握船舶交通流量的基本特征问题,根据交叉航道的特点,构建交叉航道船舶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利用最大Lyapunov指数和递归图分析方法证明了交叉航道船舶交通流量具有混沌特征。递归率(RR)、确定率(DET)和层流率(LAM)三种递归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4个时间片段下船舶交通流量时间序列均表现出混沌特征,但是时间片段2下的时间序列混沌特征最明显;随着时间片段值的增加,系统的混沌特征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同步式测距定位系统的时间同步难题,建立了时间同步误差模型。基于水下航行器在移动沉默状态下同单信标进行时间同步的限定条件,提出2种水下航行器在移动静默状态下同单信标进行时间同步的算法。建立了传播时延变化量同水下航行器运动状态的对应关系,利用单信标测距定位算法实现水下航行器定位的同时给出时间同步误差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2种算法均能有效减小时间同步误差,且能容忍声速误差带来的测距误差。  相似文献   

19.
刘镝  黄颖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7):138-141,168
在分析常用授时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网络中心战战场的时间同步技术、精确时间体系结构、计算机时钟同步技术。并对各种时间获取及同步技术原理作了说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中心战条件下精确时间同步面临的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时间同步的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了网络时间协议,包括其体系结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等,并探讨了其在时间同步网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