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核心技术是路用材料选择,材料选择和材料用量对碎石封层的形成和使用效果起着决定性效果。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情况各不相同,各地盛产石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各异,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原则上要求采用本地石料。在试验室内对石料与各种标号沥青进行了试验,选出最合适碎石封层的材料,为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应用提供最佳材料。同步碎石封层工作原理是采用专门的施工机械,施工时将流态沥青与石料同时喷洒在施工路面上,同时保证沥青与石料最短时间内结合成为一体,具有一定路用性能,在外荷载(车辆)作用下形成强度。提高沥青与集料粘附性,增加石料被沥青裹覆面积是改性乳化沥青碎石封层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路面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国内外均有不程度的研究,以河北小106线国道为基础,铺筑了200 m碾压混凝土(RCC)+沥青混凝土(AC)复合路面试验段。从路面组成设计出发,对其使用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手段进行了观测和试验数据分析。提出了材料组成设计的一些技术指标和试验数据,说明了影响碾压混凝土(RCC)与沥青混凝土(AC)层间粘结及抗剪强度的因素与粘结材料的类型和表面特性有关,并通过添加剂和施工手段如何得到控制,以及对减轻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最后,还对试验路段的施工经济效益做了分析和计算,证明复合式路面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路面形式,其结构性能和养护费用均优越于普通路路面。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沥青材料国际会议将于2009-08-06~07在中国山东青岛举行,恳请领域专家学者不吝为本届沥青材料国际会议赐稿,尤其欢迎以下沥青路面应用方面的高水平学术论文:沥青及改性沥青性能;沥青混合料性能;乳化剂及乳化沥青;温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路面(RAP);沥青路面及材料模型;沥青结合料微观测试与研究;路面养护技术;新材料与新工艺;现场及室内试验;路面长期性能。  相似文献   

4.
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是美国SHRP(公路战略研究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由沥青胶结料规范、混合料设计与分析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特点在于开发了一套全新的试验设备和方法,并建立了沥青胶结料和混合料规范的新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试验方法和规范纯经验性质。Superpave沥青胶结料和混合料规范的试验方法和指标是同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直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所表现的不规则性、不确定性、模糊性、非线性等特征是其微观结构复杂性的反映.而实验室简化的常规试验分析、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复杂微观结构的实际情况.针对沥青路面材料的试验参数与实际路用参数的相关性差的情况,计算了沥青路面表面微观凸凹分形维数对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能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宏观抗滑性能与其微观级配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目前沥青路面常用的结构型式,选取LSAM-25、Superpave25、ATB-25三种级配类型,采用矩形梁四点弯曲疲劳试验作为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的标准试验,通过对3种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分析,确定沥青胶结料的材料性质是影响混合料抗疲劳寿命的最主要因素,但在较大应力比时,混合料结构抗力的作用更为凸显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针对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介绍了冷再生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乳化沥青与泡沫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分性能,总结了冷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面结构设计方法,论述了相关路用性能演化规律以及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提出了冷再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强度破坏机理复杂,回收沥青混合料来源和掺量以及沥青老化程度、沥青以及外加剂种类及含量均会显著影响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性能;不同的冷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在级配选择、沥青等级、成形方法、养护方式以及性能评价指标等方面差别较大,大多采用试验测试法指导配合比设计;冷再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经历了从经验法到力学-经验法的转变,通常将冷再生材料视为无黏结颗粒材料或者沥青黏结材料进行结构设计,目前仍缺乏符合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材料特性的力学失效设计准则;在工程应用方面,应充分考虑冷再生结构层位及力学响应,明确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和低温抗开裂的性能需求,以指导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未来应从施工工艺和材料组成两方面加强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研究,建立以力学指标为基础的养生...  相似文献   

8.
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UTM试验系统对纯沥青混合料(BN)、复合1#聚酯玻纤布沥青混合料(BT)与复合2#聚酯玻纤布沥青混合料(BU)进行了应变控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了应变与疲劳寿命的疲劳方程和累计疲劳能耗与应变的回归方程,引入能量方法对疲劳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优于纯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累计能耗与疲劳寿命相关,聚酯玻纤布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能量法是研究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沥青老化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沥青老化与时间、光照及温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该文采用室内薄膜烘箱试验(TFOT)、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以及压力老化试验(PAV)来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通过旋转粘度试验(Brookfield)、动态剪切试验(DSR)、低温弯曲流变梁试验(BBR)得到了不同老化条件下沥青的高温黏度、G^*/Sinδ指标及低温性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实现手段和模拟流程, 研究了沥青分子模型构建的2类主要方法, 总结了不同时期的沥青质结构模型与不同应用场合中的集料模型, 探讨了沥青扩散现象、外加剂对沥青性能的影响机理、沥青与再生剂的融合、沥青-集料的界面作用模拟影响因素以及水、沥青老化等因素对沥青-集料黏附性的影响等问题, 展望了沥青路面材料分子模拟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分子模拟技术可以从微观角度探究道路工程材料的性能变化与内在机理, 为材料的精确设计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分子组装法是目前沥青分子模型构建的重要思路, 能够有效表征沥青材料的物化和力学特性; 集料模型的构建思路主要是根据集料的化学成分来选择构建相关晶胞, 进而代表集料的宏观特性; 分子模拟技术动态展现了沥青的扩散过程, 体现了内部各组分的扩散速率;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分析沥青自愈行为的过程, 并提出不同指标来表征了各个阶段的愈合速率; 借助分子模拟技术, 可以从微观角度解释和分析沥青内部组分和外加剂对沥青性能影响; 在沥青-再生剂融合研究中, 分子模拟技术可表征再生剂扩散深度、掺入时机与再生机理等问题; 在沥青-集料界面作用研究中, 分子模拟技术可表征材料的化学组成、加载模式、模型参数与界面接触等因素的影响; 水、温度与沥青的老化等因素将会对沥青-集料界面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构建含水模型可将微观模拟与宏观试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改性沥青.也包括改性沥青混合料,是指“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剂是指“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人的天然的或人工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性能(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覆在集料表面上)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半刚性材料的性质与柔性材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有明显的差别,由半刚性材料构成的基层的使用性能与柔性材料构成的基层(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的使用性能也有显著差别。同时,工作实践中二者工程特性的差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荷载条件、环境条件以及沥青混合料性质都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而疲劳试验所得出的疲劳方程不能反映众多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将荷载间歇时间、加载频率、试验温度、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沥青软化点、沥青用量等6个影响因素适当组合,在MTS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应力控制的疲劳试验;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理论来考虑各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得出一种较为完善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预测模型。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是科学和可行的,所得出的预测模型的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路福莱(PAC)沥青混凝土改性剂是新型路用添加材料之一。通过试验论证,结果表明路福莱改性剂可以改善和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黏结力,使沥青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道路的抗车辙性能、抗水损害能力和低温抗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15.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简称SAMI,是采用碎石封层结构:用热橡胶沥青(洒布2~3kg/m2)喷洒在现有的路表面,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9~12mm)的封层集料,再进行碾压.将集料嵌入沥青膜.形成1cm左右厚度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本文主要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特点、设备要求,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要求、几个方面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6.
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简称SAMI.是采用碎石封层结构:用热橡胶沥青(酒布2~3kg/m2)喷洒在现有的路表面.然后立即撒布单一粒级(9—12mm)的封层集料,再进行碾压.将集料嵌入沥青膜,形成1cm左右厚度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本文主要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特点、设备要求.材料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要求、几个方面阐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StoneMasticAsphalt)混合料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沥青混合料,它首先是在欧洲开发和应用的,现正在全世界方举未艾。文中介绍了欧美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的材料构成、材料要求、混合料设计、路用性能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橡胶沥青作为新型路面材料,可以改善道路使用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减轻废轮胎带来的环境压力,符合我国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本文结合近年来橡胶沥青的生产和施工经验,从橡胶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检测和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为橡胶沥青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地面系统动力和能量试验室(Ground System Power and Energy Laboratory)是由美国国防部建立的集研究与试验为一体的实验室,未来将成为美国陆军下一代动力和能源计划的核心。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英尺(8个不同的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可为研究人员提供将混电和燃料电池技术集成到先进军用车辆的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高性能等级(PG)温度、多应力水平和多个周期下,用重复蠕变与恢复试验(RCRT)测试聚合物改性沥青的恢复反应,依此鉴别改性沥青中是否存在弹性聚合物并确定其含量。为沥青材料的性能试验提供一个标准的试验方案。将RCRT法与传统的弹性恢复试验作比较,突出RCRT的优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