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超 《交通科技》2010,(1):27-30
结合上海长江大桥塔柱混凝土特点,从海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混凝土性能分析及施工的动态控制等方面阐述了高空环境下海工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567 m的钢桁梁斜拉桥,桥塔为H形混凝土结构.该桥桥塔塔柱采用液压爬模施工;下横梁采用落地式支架施工,与下塔柱节段混凝土同步浇筑;中塔柱施工时设置2道临时横撑,以改善塔柱施工阶段的受力;上横梁采用梯形桁架施工,与塔柱混凝土异步施工,上、下横梁混凝土均分2层浇筑.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模对桥塔施工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下横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混凝土应力满足规范要求,且可有效降低现浇支架荷载;临时横撑的设置保证了施工阶段桥塔应力及位移均满足要求;上横梁梯形桁架支点处塔柱局部应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机场路祥云桥桥塔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市机场路祥云桥主桥为独塔混合梁斜拉桥,桥塔由3根塔柱组成,空间呈火炬造型,在桥面以上为钢塔柱,在桥面以下为混凝土结构.钢塔柱内部加劲肋按照半刚性加劲肋的原则设计;塔柱联结系采用刚接方案,3根塔柱之间设置20道空间水平联结系;在钢塔柱与混凝土塔柱间设置钢—混凝土结合段(高7.05 m),主要传力构件为PBL剪力键;塔顶钢塔帽将3根塔柱顶端固结,其下段为连接塔柱的重要受力构件,上段为装饰构造;斜拉索在中塔柱内采用双锚箱的方式锚固,在边塔柱内采用锚梁的方式锚固;斜拉索向塔柱圆弧外侧拉伸锚固;3根塔柱采用整体式基础方案,承台间设置系梁.  相似文献   

4.
临沂市西安路(?)河大桥为独塔斜拉桥,桥塔采用三根塔柱组成的空间异形混合桥塔,介绍了桥塔的总体设计方案。着重分析空间异形混合桥塔锚索区、塔柱钢混凝土结合部、塔柱间的连杆等重要节点的构造及受力性能,三根塔柱整体受力性能、拉索锚固区钢结构局部受力、塔柱钢混凝土结合部受力、塔柱间的连杆受力等关键设计技术,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临沂市西安路祊河大桥为独塔斜拉桥,桥塔采用三根塔柱组成的空间异形混合桥塔,介绍了桥塔的总体设计方案。着重分析空间异形混合桥塔锚索区、塔柱钢混凝土结合部、塔柱间的连杆等重要节点的构造及受力性能,三根塔柱整体受力性能、拉索锚固区钢结构局部受力、塔柱钢混凝土结合部受力、塔柱间的连杆受力等关键设计技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国浩 《世界桥梁》2012,(2):13-15,37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左汊三塔悬索桥边塔为门式C50混凝土结构,塔柱高165.3m,分37个节段施工,第1节段高4.7m,第2~36节段为标准节段(高4.5m),第37节段高3.1m。1~3节段采用脚手架搭设施工,4~37节段采用液压爬模施工。塔柱施工关键技术有:劲性骨架制作及安装,主筋吊装,钢筋定位,钢筋保护层控制;模板间错台控制,模板拉杆设计,模板精确定位,混凝土面局部凹凸不平控制,上、下2节段混凝土面接缝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输送、布料、振捣及养护。实践表明,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施工,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面局部凹凸和新老混凝土错台等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研制的混凝土多溜槽系统成功解决了混凝土布料不均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北塔采用A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79.5m,由下塔柱、中塔柱、上塔柱、上横梁及塔冠等部分组成。北塔塔柱分为49个节段,标准节段长6m,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施工时,在塔柱内设置劲性骨架,并在两塔肢间设13道临时横撑,按施工阶段对塔肢进行主动顶推。塔柱采用C55高性能混凝土,利用超高压泵将混凝土一次泵送到位。上横梁高6m,采用支架法施工,上横梁混凝土分2层(每层高3m)与两侧塔柱混凝土同步浇筑;钢锚梁采用10 000kN·m的塔吊整体吊装;上塔柱锚固区环向预应力采用深埋锚工艺施工。  相似文献   

8.
莫利君  陈华 《中外公路》2020,(1):144-147
针对某主跨(90+165+90) m矮塔斜拉桥混凝土分叉形索塔,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用实体单元模拟塔柱锚固区的钢索鞍分丝管,分丝管内的拉索钢丝不模拟,索力采用垂直于分丝管索鞍的法向面力进行模拟,分析塔柱索鞍区及塔柱分叉区的混凝土应力。计算表明:索塔分丝管索鞍区的应力能满足要求,但塔柱分叉区存在局部超限应力区域。根据计算结果及矮塔斜拉桥分叉形塔柱的构造特点,提出改善塔柱分叉区局部受力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斜拉桥的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临沂市西安路祊河大桥为独塔斜拉桥,桥塔采用三根塔柱组成空间异形混合桥塔,桥塔的三根塔柱均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型式。对大桥的空间异形混合桥塔塔柱的钢混凝土结合段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重点研究采用PBL连接件的全截面承压传剪式钢混凝土结合段各构件的受力情况及传力效应,重点强调在此类钢混凝土结合段设计中应注意PBL连接件的传力不均匀性及混凝土受钢结构传力所产生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0.
《公路》2006,(8):116-116
近日,苏通大桥北索塔上塔柱首节钢混结构段混凝土浇筑成功,塔柱高至224.8 m。苏通大桥北索塔柱高300.4 m,分为下、中、上塔柱。自柱高220.959 2 m,采用中间设钢锚箱,外包混凝土的钢筋混凝土钢锚箱组合结构。钢锚箱为箱形结构,总高度为73.6 m,由30节组成,分A、B、C三种类型,每节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运输业竞争的加剧和商用车电子化的快速发展,应用在牵引车(主车)和挂车上的电子控制系统广受业界关注.近年来,电子控制的制动系统和悬架系统的引入,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应用于挂车的电子控制制动系统(EBS)和空气悬架电子高度控制模块(ELM)的原理、安装和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2.
拟将支座设置4支点形式改成3支点形式,山区公路建设中的高架、弯、坡、斜桥,为确保板梁安装质量提出了新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专用车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对专用车的品种要求越来越多,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集料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施工中,集料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及使用寿命。在课题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集料加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提出通过控制集料加工质量来保证沥青混合料质量的思路,并从集料的分级、加工工艺、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提出集料加工标准化技术,研究成果可为规范集料加工工艺和质量标准、编制新技术标准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一高速公路试验路路面性能数据为基础,结合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的Solver求解器建立路面性能指标曲线的指数回归方程,并通过拟合的指数回归方程计算出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再根据已知的初始路面状况概率分布,得出某一时间的路面性能概率分布,最终达到预测这一时间路面性能的目的。经分析知道: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建立马尔可夫模型不仅方便、操作简单,且具备很高的路面性能预测能力,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TBM弧形步进的滑槽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孝福 《隧道建设》2011,31(2):252-255
为提高施工进度,以西秦岭隧道为工程实例,从施工进度、弧面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TBM弧形步进滑槽的快速施工方法。事实证明此方案是可行的,达到了最高日进度160m的记录,保证了TBM组装和步进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斜拉桥拉索无应力长度的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推导了用悬链线理论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桥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公式 ,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斜拉桥为例 ,分析了用悬链线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差别。通过比较 ,认为对大跨度斜拉桥 ,用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 ,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顶推连续梁通常具有等截面、等跨(或中间跨采用等跨径、边跨采用较小跨径)的特征,应用以一次落架思想和力法建立的三弯矩方程组,利用数列及其极限,将顶推分2个阶段推得了顶推中连续梁中间各支点弯矩的解析表达式,借此讨论并揭示了顶推中连续梁中间各支点弯矩值随该连续梁两端支承处弯矩和主梁恒载集度的变化规律。根据顶推前端主梁支点弯矩最小的原则,推得了导梁合理长度的计算公式,借助于数值分析得到:导梁抗弯刚度的合理值应为主梁抗弯刚度的0.2倍。进一步给出了导梁参数取合理值时各控制内力的大小。结合实际工程,阐述导梁常用结构形式与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柴油机高压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喷射压力不断提高,使高压油管的承压能力也相应地提高.德国和日本等国相继开发了适用于各强度等级的高压油管材料,并研发出提升燃油管耐压性能的各种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高压油管的材料和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推导了用悬链线理论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斜拉桥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公式,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南汊斜拉桥为例,分析了用悬链线与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的差别.通过比较,认为对大跨度斜拉桥,用抛物线理论计算拉索无应力长度,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