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云 《公路》2002,(1):111-114
根据公路隧道的建设实践,对影响公路隧道建设质量的几个关键问题,如隧道前期地质工作,软弱地层隧道设计结构模型,施工方法与工艺及隧道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等,这些问题公路隧道建设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根据公路隧道建设实践,结合公路隧道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公路隧道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通病以及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以期在今后公路隧道建设中引起重视;分析了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周健 《公路隧道》2003,(2):51-57
本概述了我国长大公路隧道的建设情况和GPS/GIS/GSM技术的内容与概念,剖析了长大公路隧道的运营特征;提出来用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模式和系统设计方案,实现现代长大公路隧道的远程监控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针对公路隧道施工现状,根据新奥法原则,深入分析阐述了时间要素,指出了影响隧道寿命的几个问题。认为建设前期充实的时间是保证勘察设计质量的基础;重视时空效应,正确把握支护时机,组织均衡生产,科学全理的工程进度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只有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融设于施工中,才能完善设计,使支护与围岩达到匹配耦合状态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公路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技术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针对当前公路隧道建设中涉及到的初期支护及衬砌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技术进行论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承担的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隧道路面结构与材料设计研究”,是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对隧道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复合式路面等进行深入的力学分析,研究隧道路面的水损害,建立了隧道路面结构与排水设计方法;并针对隧道的防火要求,研究开发了阻燃沥青,提出了评价指标和试验方法,还研究了多孔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及OGFC和SMA在公路隧道路面中应用,同时编制了《公路隧道路面施工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7.
较山岭区公路隧道而言,由于城市人口、设施较为密集,城市隧道的实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因而城市公路隧道在设计、施工等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即在充分考虑隧道使用功能以及工程造价的同时,应尽可能将隧道的实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隧道景观设计,加强环境保护将成为城市公路隧道建设的重要理念。本文结合烟台市西山隧道工况,介绍了城市公路隧道设计、施工的方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简讯     
上海市八条过黄浦江公路隧道在节约土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各具特色;2006年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将于10月18日至20日在重庆举行;亚洲第二特长公路隧道——宝天高速公路大坪里隧道已开工;我国援建的塔吉克斯坦沙尔——沙尔公路隧道中交公规院近日已完成初步设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交流会已经中国公路学会同意,计划于10月在四川省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为:长大公路的建设技术,内容包括有关长大公路隧道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围岩稳定监测;防排水;通风、照明、交通监控、防灾;建设管理技术和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学术交流深入,隧道工程分会决定正式出版论文集,目前正向各理事、各成员单位和从事隧道工程广大技术人员征集论文,内容包括上述的六项内容,论文要求在今年7月30日前提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路隧道在规模、数量、建设速度等持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近10年来又取得了众多隧道建设技术的突破,已由隧道大国步入向隧道强国转变的轨道。首先宏观研究分析近10年来中国公路隧道建设状况,对比论述了山岭、水下、城市地下道路等类型隧道的发展特点、趋势及相关建议;从隧道建设需求导向、地质超前预报、节能环保、应急救援等方面提出了公路隧道建设理念的变化,对比总结了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及TBM法等4类修建公路隧道常用施工方法的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公路隧道未来建设中将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结果表明:应改变以支护参数设计为重点的隧道设计理念,建立以介质场为主体的隧道结构设计方法,在隧道场解重构理论与技术体系方面进一步创新;对于采用双洞布局模式的长大公路隧道,为减少长深斜竖井设置,提升建设速度,应优先采用“钻爆法+小TBM导洞扩挖法”相结合的混合方法来修建;针对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进入后运营期,提出了隧道智能监测评估与快速修复的技术途径,以将隧道修复作业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国公路隧道建设应融合大数据、智能装备、5G等先进技术,并尽快完成配套标准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公路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需求随之加大,尤其西部开发进一步有力拉动公路建设项目的加速实施,大批公路隧道建设项目被列入了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路隧道建设工程需要面对众多山岭重丘区地带,所处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无疑将增加公路隧道勘察、设计及施工难度。作为指导隧道设计、施工的基础标准——隧道围岩分级在隧道建设中决定其设计质量的高低及隧道施工的成败。文章结合工程实际,浅显分析了隧道围岩分级在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工程作用与意义,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11.2km的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是我国在建的第3长公路隧道。为了将该隧道建成一条高质量、先进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公路隧道,建设单位在建设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创新机制和管理措施,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着重介绍该隧道的建设管理方法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隧道光面爆破越来越重视。在隧道施工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保护围岩,在硬岩中保护围岩主要方法是控制爆破对遗留围岩的影响。根据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原理,如何根据围岩不同而确定光面爆破的各项参数来控制隧道的超欠挖,对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有着直接影响。通过对天坪岭隧道光面爆破各项参数的优化使隧道开挖达到了最佳的光面爆破效果,可为隧道施工提供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差异,通过运营隧道调研和交通事故数据收集,从隧道本体结构及设施、外界环境、交通特性3方面出发,对城市道路隧道与公路隧道的运营风险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分析得出: 1)与公路隧道相比,城市道路隧道在结构方面的运营风险较大; 2)城市道路隧道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较公路隧道低,但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使其社会风险较高; 3)在城市道路隧道运营风险的防控过程中,应当重点考虑周边环境扰动对于结构安全的影响和运营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结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公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尤其在公路隧道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建设公路的扩大加上在设计时没有全面了解地质条件,由于维护以及隧道老化方面等原因使得我国公路隧道的问题日益严重,而最严重的则属公路隧道的寿命问题。在隧道工程病害处理中首要环节是不断加强隧道空洞的检测及处理。针对公路隧道施工中空洞的判断及对处理措施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对公路隧道空洞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做了简单的分析,其次对隧道背后的检测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通过不同公路隧道之间的健康状况,提出了详细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伟 《公路隧道》2004,(4):18-20
本文通过对挪威公路隧道发展概况及部分重要技术成果的简要分析,提出我国公路隧道建设中如何因隧制宜,控制建设成本,跨海通道建设的隧道方案选择,隧道交通与安全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但是,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因为自然环境问题涉及需要进行隧道工程施工建筑,并且因为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非常丰富,从而将会对公路隧道工程的路基路面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公路隧道的稳定性降低,并带来渗水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提升公路工程的建设质量,需要对公路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对渗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明确的处治措施方法,不断的对问题的难点与重点进行有效控制。本文,针对公路隧道渗水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采用的解决技术,及处置完成后公路隧道的可持续性作用效果,从而达到保护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相似模拟试验研究方法作为解决复杂工程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近期隧道施工力学研究中得到了广为应用,在研究各种公路隧道的施工方案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的建设情况,说明了相似模拟方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各种高速公路隧道的模拟试验方法及结论,并展望了模型实验方法的发展趋势,可为公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将包家山特长公路隧道建成一条先进的、高质量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公路隧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隧道建设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并针对目前中国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了隧道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对公路隧道中种通风方式进行了比较;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纵向式通风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优越性,既可以减少工程质量、简化施工工工序,缩短工期,又能节省建设投资,降低营运费用,是近代公路隧道通风方式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了纵向式通风设计的技术条件和通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