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低地板轨道车辆创新走行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3种低地板走行部类型,举例分析了NGT6C轻轨车走行部、GTx型轻轨车走行部、Variotram型低地板轻轨车走行部及超低低地板轻轨车ULF的门形架走行部的结构特点,简述了低地板车辆模块化技术引入情况.  相似文献   

2.
轻轨车辆走行部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伯铭 《铁道车辆》1999,37(12):16-17,49
论述轻轨车辆走行部所采用的有别于传统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新型结构及其技术特点,并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轻轨车辆发展的走行部结构。  相似文献   

3.
一种非径向调整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立车轮走行部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 改善走行部的导向性能,要求开发有别于传统轮对式转向架的新型走行部及车辆;二是低地板车辆的发展要求,让出车轴位置针板高度。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形式多样。重点分析了一种非径向调整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并指出了这种走行部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伯铭 《铁路现代化》1998,(3):42-45,31
主要论述轻轨车辆走行部所采用的有别于传统机车车辆走行部的新型结构及其技术特点,并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轻轨车辆发展的,具体的轻轨走行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独立车轮走行部的发展源于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为了改善走行部的导向性能,要求开发完全有别于传统轮对转向架走行部的新型走行部及车辆;一是低地板车辆的发展要求取消车轴,让出位置降低地板高度。独立车轮走行部的结构五花八门,不过仍有一定的分类规律,本文针对一种具体的城市有轨电车,介绍其结构特点,探讨独立车轮走行部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公铁车铁路走行部基本组成及连杆升降原理,并结合走行部重量分配进行油缸受力分析,对走行部进行小曲线通过能力分析校核,验证了该走行部满足最小25m半径的曲线通过要求。同时,文章采用有限元对走行部关键零部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走行部的结构安全可靠性。最后通过样车线路试验,验证了装有该走行部的公铁车能够顺利通过25m曲线。该公铁车可适用于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等各种车辆的牵引及多种线路的维护,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劳尔有轨电车是一种依靠轮胎走行、钢轮导向的新型有轨电车.介绍了劳尔有轨电车动力走行部和拖动走行部的结构,分析了其导向机理:设置于走行轮前方的导向轮和导向杆迫使走行轮胎产生了偏转角,由此产生的侧偏力迫使车辆沿着轨道运行.使用线性化的轮胎模型建立了动力走行部和拖动走行轮的动力学方程,发现劳尔有轨电车的导向运动类似一个有阻尼的单摆运动.导向运动的频率取决于走行轮胎的侧偏刚度和导向杆长度,运动的阻尼比取决于走行轮胎的侧偏刚度、导向杆长度和前进速度.导向杆长度是影响导向性能的关键参数,对导向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机车走行部的故障目前仍以人工检测为主,既有的车辆故障图像识别系统TFDS不能适应机车要求,亟待研发机车专用的走行部故障图像识别系统。根据机车走行部故障特征,提出了机车走行部故障图像识别系统构成及其原理,探讨了高清晰度图像的获取、低照度条件下图像的获取以及图像识别方法,并深入分析了建立机车走行部故障特征库,以及机车走行部故障评判及报警分级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铁两用车目前分为胶轮驱动和钢轮驱动两种类型,公铁两用快速运输车是应用于"门对门"货物运输中的一种公路铁路两用车辆类型,其非动力走行部包含构架、轮对轴箱定位装置、悬挂装置、提升装置、制动装置。运输车走行部应具有轻量化、快速化的特点。新型的运输车走行部构架采用了钛合金材料,并对钛合金材料的疲劳性能、焊接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运输车走行部动力学性能、结构强度、制动盘热负荷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手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寒动车组冬季运行走行部容易产生冰雪附着的问题,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了多种可加装于动车组走行部附近的扰流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原车和加装不同扰流结构之后的走行部气动流场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加装优化后的防雪扰流装置可有效改善转向架区域的流场,扰流板的防冰雪效果与其形状和高度密切相关,改进方案最优参数下遮蔽效果良好,转向架部位进雪量减少,转向架空气阻力系数降至原车的52%。  相似文献   

11.
张铁志 《中国铁路》2021,(3):118-122
JK430走行部监测装置是监测机车走行部轴承和轮对质量状态的设备,其通过振动和温度复合传感器对机车重点部位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会及时报警提示。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历年设备运用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监测装置数据深度分析进行探讨,提出针对外部条件变化如何深入准确分析的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发挥JK430走行部监测装置作用,确保机车走行部安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惯性力与轮对蛇行频率及波长间的关系,研究轨距对机车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各种轨距下单轮对走行部和转向架式走行部的特征值计算,验证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对于单轮对走行部,轨距越宽,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高;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轨距越宽,机车车辆稳定性临界速度越低;采用弹性定位后,可以提高单轮对走行部的稳定性临界速度;转向架采用弹性定位之后,优化的悬挂设计可以使机车车辆达到很高的稳定性临界速度;对于转向架式走行部,速度对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与轴距的影响程度相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轴距增大20%,相当于其稳定性临界速度可提高20%;车轮踏面等效锥度和名义滚动圆半径对单轮对或转向架式走行部稳定性临界速度的影响与轨距的影响程度相同,锥度加大或轮径减小,均会降低机车车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胶轮+导轨式有轨电车动力走行部的导向机理、脱轨机理,介绍电车3种类型的动力走行部导向机构。为研究导轨电车的轮轨关系,对其动力走行部的脱轨机理展开试验研究,设计动力走行部滚振试验台。试验台可以模拟电车空载和满载条件,以及直线、曲线通过工况。通过测量导向轮的横向力、垂向力和垂向位移3个参数,研究分析导轨电车导向、脱轨机理,并建立相关评价标准。试验台为导向机构的优化及电车运行安全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建立柔性耦合单轮对走行系统的曲线通过模型。分析轮对冲角、脱轨系数和磨耗指数等主要性能指标与耦合连接横向、回转刚度等参数的关系,给出相应的连接参数设计原则。研究表明,柔性耦合轮对可以实现几乎纯径向的曲线通过,轮对曲线性能的耦合回转刚度的优化与单轮对系统的二系悬挂、车辆定距和耦合轮对轴距等参数有关,在优化耦合连接回转刚度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耦合连接的横向刚度来增加铰接车组的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客车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中车辆走行部节点功能进行校验 ,将以往典型试验的采样数据无失真的回放出来 ,代替车辆走行部节点的采样信号源 (传感器拾取的信号 ) ,车辆走行部节点装置对输出的波形进行采样、预处理和数据分析 ,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6.
大连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国内第1列低地板有轨电车的结构,比较了独立车轮与传统轮对的异同,对独立车轮转向架试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证明其走行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等动力学性能,最后结合走行部的关键结构分析了该车的动力学特点及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160km/h快速轨道车走行齿轮箱箱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对箱体在最大载荷作用工况下,进行结构强度计算与校核,并对齿轮箱箱体进行动力学模态分析。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箱体静强度试验进行对比,对箱体的结构作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动车组运行状态智能检测装备设置于动车段入库线上,主要针对动车组走行部、车顶和受电弓在运用中出现内部缺陷、磨损、损坏及尺寸超限的故障比率问题。实时采集运行列车的底部、侧部和顶部图像,采用故障自动识别策略,对列车的车底走行部、闸瓦、转向架、接触网等与列车有关的各个部件进行动态监控。根据实验和现场使用情况,本检测设备满足铁路机车运行时对走行部和受电弓进行在线测量检测的要求,其中,走行部检测精度可达1 mm,滑板磨耗值测量精度可达0.2 mm。鉴于此,该动车组智能检测装备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为检修和更换提供依据,保证动车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