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保证列车区间行车安全,必须研究不利条件下的紧急制动减速率。阐述了相关标准对车辆在最不利条件下运行的要求,描述了制动力产生的原理及粘着对车辆运行的影响,介绍了国内外轮轨粘着系数研究的成果。通过理论计算、线路试验对低粘着工况下紧急制动减速率的变化进行研究,获得相关试验结果,供车辆运营方制订低粘着条件下车辆运行的安全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速轮轨粘着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介绍了在滚动振动试验台上所进行的1:1实物模型高速轮粘着机理试验情况,试验包括干净表面、水润滑和油润滑三种轮轨表面状态在不同轴重、不同速度工况下的粘着试验。试验不仅得到了完整的粘着力(粘着系数)与蠕滑率的关系,同时得到了粘着系数与运行速度的关系。最后,通过拟合轮轨接触函数型摩擦系数并进行计算,首次使轮轨接触粘着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高飞  武强健 《铁道车辆》1997,35(6):8-12
为能在高速条件下有效地利用粘着系数,研制开发了高速轮轨粘着蠕滑模拟试验台,它能模拟轮轨间的高速动态运动方式,进而研究高速下的轮轨关系。对实验台的结构特点和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列车轮轨粘着特性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建立了带函数型摩擦系数的滚动接触理论,使滚动体的运行速度成为可能被讨论研究的参变量,并以CONTACT程序为基础,编制了相对应的计算程序。然后通过对各种蠕滑状态和运行速度下粘着情况的详细计算,得到了与实测的蠕滑力-蠕滑率曲线以及粘着率-运行速度关系相一致的计算结果。本文的工作既可以说是对Kalker理论的修正,也可以说是对Kalker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牵引计算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欣  唐松柏 《铁道机车车辆》2004,24(2):44-46,66
通过对装用径向转向架内燃机车曲线粘着性能试验结果的分析 ,并结合柳州铁路局DF4D、DF7D重联牵引运行试验和黔桂线金麻段具体的线路情况 ,通过理论分析与牵引计算 ,表明采用径向转向架机车将能改善机车的曲线粘着性能 ,提高该线路的牵引质量  相似文献   

6.
四、影响粘着系数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运行速度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计算粘着系数是随着运行速度的增长而下降的。通常由试验求得的计算式,具有较高的统计可靠性,即在指定的钢轨条件下(例如干燥的钢轨),仅有较短的区段其粘着系数低于或等于计算值,而其他大部分则处于计算值之上。以下列举了一些国家常用的计算公式: 联帮德国铁路(车架式机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人们在探索轮轨间粘着与滑动规律中所获得的几种模型试验结果,典型的理论分析结果,以及UIC ORE B44委员会精心取得的实物试验结果。阐明了粘着系数的不同定义、实测值的变化范围以及与滑动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影响粘着系数的几个主要因素等。并对我国铁路轮轨间粘着—滑动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车辆防滑试验中如何计算防滑效率,是评估粘着下降时电子防系统防滑性能的关键。从粘着和蠕滑入手,分析了牵引或制动时粘着、蠕滑与防滑的关系,讨论了城市轨道车辆防滑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防滑效率的概念。提出了防滑效率的包络线计算方法,给出了试验与算例。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轮轨低粘着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讨了地铁车辆在低粘着条件下的几种改善措施,重点对撒砂系统进行研究,从撒砂原理、控制方式、试验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试验表明增设撒砂系统能有效提高轮轨间的粘着系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喷射陶瓷粒子来增大轮轨间的粘着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降雨等条件下通过采用增粘着材料使减小了的轮轨间的粘着系数迅速地得以恢复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将少量陶瓷粒子高速、高效喷射到轮轨间来提高粘着系数的装置和方法。还通过各种试验证明,采用该方法除了可大幅度增大列车在高速区域的粘着系数外,还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1.
修订《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电传动内燃机车粘着系数及小半径曲线上粘着系数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论述,特别是对于小半径曲线上粘着系数试验数据的处理采取了独特的可行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结合梁负弯矩区在疲劳极限状态下的受力特性,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铁路道岔辙叉综合性能,在干摩擦条件下研究贝氏体钢辙叉与珠光体钢车轮间摩擦磨损规律.试验证明,循环次数、接触荷载、摩擦副的基体组织都会影响材料表面磨损形貌,在干摩擦中主要以粘着磨损、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珠光体组织状态下的试样基本以粘着磨损为主,随着循环次数和接触载荷的增加,会出现氧化物粘附的情况;贝氏体组织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恶劣条件下轮轨接触状态特性,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研究了运营速度400 km/h的高速列车在俄罗斯高寒地区轮轨接触的粘着特性,首先建立了相应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及轮轨滚动接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寒地区轮轨接触粘着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求解出相关的峰值粘着曲线和粘着曲面,最后在保证轮轨良好粘着状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粘着条件设计了列车制动减速度曲线,并验证了该曲线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喷撒颗粒的增粘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建立了向轮轨接触间喷撒颗粒时的摩擦模型,并将此摩擦模型应用于修正的轮轨粘着理论中,对喷撒颗粒的增粘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从理论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向轮轨接触间喷撒颗粒的增粘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且增粘效果和轮轨的表面状态、颗粒的质量和进入轮轨接触面间的颗粒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简单分析了轮轨间的粘着特性,对机车上IGBT变流器供电的异步牵引电机的转矩脉动进行了理论和仿真计算,根据计算的结果讨论了牵引电机转矩脉动对机车粘着利用的影响,并对机车运行时最佳蠕滑速度点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修订<列车牵引计算规程>中电传动内燃机车粘着系数及小半径曲线上粘着系数的试验方法及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论述,特别是对于小半径曲线上粘着系数试验数据的处理采取了独特的可行性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地铁动车组主要参数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动车组动车数/车组总车数的合适比例问题,主要从粘着利用、加速度、爬坡能力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以试验和计算结果为依据,从技术和经济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选择车组的编组方式和主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交流传动机车与交直传动机车粘着控制技术的不同特点,阐述了粘着控制原理,分析了国产交流传动机车正线粘着试验的测试数据,并与交直传动机车进行对比,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向俊  曾庆元 《铁道学报》2002,24(2):104-108
首先指出了国内外脱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方法,运用列车-轨道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分析理论及此种能量随机分析方法,对直线货物列车脱轨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线路工况下货物列车脱轨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