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孔混凝土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堪祥 《公路》2004,(8):250-254
提出了路面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表明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透水能力。通过试验及机理分析得出其具有较小的温度及干燥收缩性、良好的抗冻性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大粒径透水沥青碎石基层(简称LSPM)是近年来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一种新型柔性基层,从设计理念、级配组成、施工工艺均有别于其他沥青材料。文章根据威乌高速公路大粒径透水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施工过程,介绍该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孔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强度性能与透水性能,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最大公称粒径、关键筛孔通过率及细料掺配比例的影响规律,给出了级配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因素推荐值,结论对排水基层材料设计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水在透水沥青路面材料空隙渗流问题,应用格子Boltzmann方法(LBM),建立了二维模型,从空隙尺度模拟了由3种不同的形状(圆形、椭圆形和矩形)颗粒组成的人工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流动。研究了透水沥青路面材料的结构特征和水力学特征,以及无量纲渗透率与空隙率、形状(圆形、椭圆形和矩形)及高宽比(椭圆的长短轴之比、矩形的长宽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椭圆形状的多孔介质无量纲渗透率最大,而圆形的渗透率最小,矩形形状的多孔介质渗透率介于两者之间。当空隙率较低的情况下,空隙率对无量纲渗透率影响较小;当空隙率增大到某一值时,空隙率对渗透率的影响明显。对于椭圆形状的人工多孔介质,在相同空隙率情况下,无量纲的渗透率大致与椭圆形状的长短轴之比近似为线性关系。格子Boltzmann方法从微观机理上揭示了动水在透水沥青路面内部的输运规律,而且与传统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相比,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比较容易,并行计算性能良好。研究成果为格子算法在相应领域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面临的人与自然和谐、交通安全与效率、环境污染、人居条件等突出问题,分析了城市密实路面铺装材料与增加地表渗透,降低道路交通噪声,减少热岛效应,实现部分尾气分解等社会发展需求的不适应性。提出了采用多孔材料作为新一代环保型路面材料的设计理念,以改变路面仅具有单一通行功能的现状,使其兼具通行与透水、降噪、低吸热、减小汽车尾气污染等环保功能。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以多孔结构为主体或基体具有透水、降噪、低吸热、减小汽车尾气污染功能的4种路面材料的设计、性能、功能和局限性,并进一步论述了环保型多孔路面材料的设计理念、研究进展与设计架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多孔路面材料的功能与性能协同设计方法、多孔结构的力学模型、行为理论等关键内容需要开展系统研究;其应用不仅能够拓展路面的功能,引发路面技术的变革,同时能够丰富和发展现代道路工程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带动现代道路工程技术进步和相关社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透水路面设计与材料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提出道路生态透水路面结构.重点分析了透水路面的分类以及材料应用.从工程应用角度研究了各类透水性铺面材料的强度特性与耐候性,并就透水路面的材料选择与设计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海绵城市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路面模型,计算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结构层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设有透水沥青混合料功能层的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功能层对多孔混凝土层层底拉应力折减作用比较小;表层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水泥混凝土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基层储排水型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多孔混凝土基层厚度是影响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最主要因素;全透型透水水泥混凝土宜采用低模量高厚度设计,用于低承载道路。采用均匀设计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透  相似文献   

8.
雾封层作为一种高速公路早期预防性养护工艺,广泛应用于处理路面透水问题。本文针对一种油剂型(溶剂型)雾封层专用材料,通过不同角度,选取不同试验对其作用及性能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利用多孔玄武岩集料生产沥青混合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春风 《中外公路》2003,23(6):90-91
多孔玄武岩集料,因其吸水率大,一般认为不宜用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面层集料。该文针对海南省西线高速公路海口连接段使用多孔玄武岩集料铺筑的沥青路面使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集料孔隙中的水不至于对沥青混合料造成过大危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系统的检测原理、评价方法进行介绍,结合高速公路检测案例,依据沥青路面透水性红外检测结果,对路段进行路面透水性评价,确定检测路段透水区域的比例和位置,同时采用目前规范中的渗水检测方法对不同透水等级的路面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建议养护方案。  相似文献   

11.
沥青稳定碎石透水混合料用于路面结构基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同时又不降低其结构承载性能.本文基于国外对大孔隙透水材料的试验研究和实际使用状况,针对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的特性,提出了可行的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的组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合湖南省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以及邵(阳)—怀(化)高速公路的工程实践,在修筑邵怀高速公路排水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段过程中,开展了排水基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研究,提出了优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建议,并对ATPB多孔沥青稳定碎石和多孔水泥稳定碎石进行了配合比设计研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设计指标和成型方法,并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路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汉英高速公路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降噪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英高速公路(谌家矶段)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试验段的噪声性能进行了现场测试评价。与普通AC-13C路面相比,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的车外噪声降低近5 dB,车内噪声降低2 dB以上,而在潮湿路面状态下,降噪水平更达到8 dB以上。透水型沥青混凝土路面能够有效降低车辆行驶噪声污染,提高高速公路的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海绵城市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三维有限元路面模型,计算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各结构层力学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基层厚度为表层排水型和基层储排水型透水沥青路面最主要影响因素;多孔混凝土层厚度为全透型透水沥青路面最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透水沥青路面各力学指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5.
从施工的角度介绍邵怀高速公路雪峰山隧道透水治理.从透水的成因到设计防、排水技术方案着手,介绍对透水技术处理的成功经验.由于设计方法先进、完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科学、合理、配套,使特长隧道的施工得以顺利进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经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沥青稳定碎石透水混合料用于路面结构基层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和提高了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同时又不降低其结构承载性能。本文基于国外对大孔隙透水材料的试验研究和实际使用状况,针对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的特性,提出了可行的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的组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详细阐述了新型排水材料的特性及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情况,经现场观测表明,采用塑料盲沟或透水软管代替砂垫层可达到同样的地基处理效果,并且能节约工程投资,对软基处理提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的加固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议。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透水路面发展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应祥 《国外公路》1994,14(3):23-29
具有透水和吸音性能的透水路面,是引入注目的新时代的需要,但现在仍处于试验性施工阶段。本文就透水路面施工时的状况及高速公路上透水路面的近况,并就施工要领,技术问题以及透水性能随时间的变化等与欧洲各国的情况作对比为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倪彤元  胡康虎  何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137-138,143,154,155
透水混凝土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道路铺装材料在城市道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设计新型渗透性检测试验装置,提出模拟降雨条件检测不同降雨条件下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试验方法,探讨不同降雨条件对透水混凝土渗透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1)新设计的渗透性检测装置能准确反映透水混凝土工作状态;(2)模拟降雨法与常水头法相比,测得的渗透系数均较小一些,并有随孔隙率的增加,两者差值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高红升  陈富强  赵军 《公路》2008,(11):173-176
针对当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水损坏现象严重的现状,指出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下设置透水基层可以减轻水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进而依托某高速公路使用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的工程实例,分析了影响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级配的关键筛孔,研究了适宜于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选定原则和方法,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了其最佳配合比,并采用析漏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最佳油石比的合理性,为沥青稳定碎石透水基层试验路施工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