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喷雾加湿装置,阐述了喷雾加湿原理、详细的技术方案,水泵装置、管路系统、喷雾装置和控制装置等。空冷风机出口装设由若干喷头组成的喷雾强化换热系统,促使空气温度降低。该方法显著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有利于机组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文中对某石化公司加氢装置空冷管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包括对管束进行涡流检测、垢样外观分析、垢样元素分析等,并对空冷管束泄漏采取增加原料及酸性水氯离子监控、增加分馏塔顶缓释剂加注流程、空冷防冻及操作优化等预防措施,有效解决了管束腐蚀泄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临近导热断层高岩温隧道施工环境温度控制技术,依托某高岩温隧道工程,对机械通风、机械通风+冰块、机械通风+喷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等方案的降温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通风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温差越大;当机械通风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隧道环境降温效果提升不再明显,需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行进一步降温;冰块辅助降温时用冰量越大,降温速度越快,降温效果越明显;机械通风+冰块+喷雾控温方案平均降温速度为5.37℃/min,降温温差为53.74℃,稳定环境温度为26.26℃,对隧道施工环境温度的控制效果最好;现场采用该控温方案后,掌子面岩温降至46.1℃,洞内环境温度在25~27℃间,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中介绍了塔外间接空冷器扫描式清洗装置及其控制系统,该清洗装置适用于间接空冷塔外清洗,控制系统通过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智能控制,其主要负责各执行机构联动并实现与远程DCS通讯;提出利用PID控制系统调节高压泵出水压力方法及高压泵安全保护控制;介绍了塔外间接空冷清洗装置逻辑控制流程。目前该控制系统已应用于国电克拉玛依2×350 MW热电联产工程间接冷却机械通风塔清洗系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间接空冷塔外清洗压力低,无法穿过散热器,清洗水量大等问题,研究了高压水射流清洗技术,采用长靶距喷嘴,喷射距离达到2 000 mm,扫描式结构,实现间接空冷机组塔外高效清洗。该方法已应用在国电克拉玛依2×350 MW热电联产工程间接冷却机械通风塔清洗项目上。  相似文献   

6.
根据往复式压缩机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通过定量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了压缩机系统产生振动的原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对压缩机系统的工艺管线改造,增大循环气压缩机两列入口缓冲罐的直径、增加进气缓冲罐内附件、增加消振孔板、改造集气管和优化操作等措施,改善了机组及管系的振动状况,取得了较明显的减振效果,确保了机组的长期平稳运行。同时,随着振动降低,负荷提高,装置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取得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枢纽机场目前已广泛应用“主楼+多指廊”的航站楼构型,两指廊间的港湾区因空间资源紧张、航班流线交织等不可避免的矛盾,已经成为阻碍机场空侧高效运行的关键节点。本文在量化了“L”型、“U”型两类港湾的结构参数后,结合港湾区内航班的运行状态及其航班属性提出了机位相关因子,并在分类量化了相关因子的基础上运用动态编组方法建立了机场港湾区运行优化模型。而后,基于滑动时间窗与频谱分析两类方法设计了港湾区内机位间的动态编组方法。实例验证的结果表明改方法能够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航班在港湾区内的滑行时间,进而提高机场空侧运行效率。机场空侧港湾区优化模型的建立也有助于智慧机坪的运行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建的长输天然气管道介质流速过快,导致管道检测器无法进行内检测作业,为保证检测器的检测精度和运行安全,提出搭载速度控制装置调节检测器运行速度的方法.介绍了2种速度控制装置的结构以及在工业现场的应用情况,实践证明搭载速度控制装置可有效调控检测器的运行速度.工业应用表明:检测器通过垂直管道向上运行时速度会降低,存在...  相似文献   

9.
砂页岩互层隧道爆破施工时产生大量粉尘,常规施工通风无法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含量。通过在贾沙田隧道开展隐藏式气雾降尘应用研究,发现喷雾降尘对快速降尘具有较好效果,喷雾压力和喷嘴直径是降尘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喷嘴直径一定时,增大喷雾压力能提高降尘效果,当试验喷嘴压力从1MPa提高到5MPa时,降尘效率提高20%以上;喷雾压力一定时,喷嘴直径越小降尘效果越好,当喷嘴直径从2mm减小到1mm时,降尘效率提高10%左右。但喷嘴直径过小会导致喷雾流量过小,降尘率降低。贾沙田隧道在主洞四个掌子面均安装了隐藏式喷雾降尘装置,选取喷嘴直径为1.5mm,喷雾压力为5M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为91.3%和84.0%,降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隧道相变蓄冷降温技术是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新技术,可克服高岩温隧道传统降温方法的局限性,助力国家早日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文献综述系统地总结能源隧道、相变蓄冷材料、相变储能结构、基于隧道衬砌换热器储能的相变板研究现状以及相变材料在隧道和地下工程降温中应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旨在加快隧道相变蓄冷降温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研究表明:(1)能源隧道可实现高效利用浅层地热能,隧道衬砌换热器可以提取足够的浅层地热能用于相变储能结构蓄能;(2)固-液相变蓄冷材料应用广泛,建议优先选择和调配高导热性、高潜热、相变温度合适和稳定性好的复合固-液相变蓄冷材料用于实际工程;(3)改变管型布局,添加鳍片结构,设计不同几何外型的相变储能结构等方法可优化和提升相变储能结构的传热性能;(4)利用隧道衬砌换热器给相变板储存冷量是可行的,增强相变材料导热性,提高相变温度和围岩温度的温差,以及增加隧道衬砌换热器长度均可提高相变板储能效率;(5)相变材料在隧道和其他地下工程(如避难硐室)降温中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相变材料用于隧道降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