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晓鹏  张云 《路基工程》2020,(6):151-156
为了客观合理地确定内马铁路内罗毕公园生态选线方案,采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研究区的现场实际情况,从生态破坏、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三个方面构建了3单元11评价指标选线方案模型,并对内罗毕国家公园生态选线的3种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指标权重最高为植被破坏面积、安全防护和建设成本,权重均为0.18;其次为施工周期,权重为0.10;权重最低的为植被恢复成本,权重为0.03。3种方案的难度系数明显不同,方案1的难度系数最小,其值为0.315,方案3的难度系数次之,其值为0.598,方案2的难度系数最大,其值为0.671。分析数据表明,方案1为最优方案,建议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2.
客土喷播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岩石路堑边坡生态防护技术,采用客土喷播进行边坡生态防护,喷播初期人土壤养分与植被覆盖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安全,选取山东省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生态护坡试验工程,坡面设置采用室外模拟试验场,测试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植物种动态指标并对期分析认为,在植被恢复初期的养分变化过程中,无机养分误差较为明显,而有机养分变化并不显著,植物生长成土壤养分密切相关,在养分充分的前提下植被覆盖度和物种数相对较高,有利于路堑边坡正常恢复坡面植被。  相似文献   

3.
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陡边坡植被防护施工中,针对挖方路堑的岩质边坡,一般的生态防护护坡技术达不到理想的护坡效果,介绍一种新的生态防护技术"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其他生态防护的不足,达到理想的效果。现就CFT生态双重网植被护坡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种类及配方、施工工艺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安多车站生态边坡防护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彩娟 《路基工程》2009,(4):183-184
通过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实施生态边坡绿色防护,介绍了三维排水生态护坡的材料、植物、植被方式及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技术,对于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优化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陕西高速公路生态护坡最优植物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陕西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边坡防护问题也被日益重视起来。边坡防护方法,从早期单一的工程防护逐渐向生态防护转变,采用生态护坡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边坡的防护成本,还可以通过不同植物品种的搭配,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但是在植物配置时,由于缺少相应的专业指导,随意性较大,造成前期景观好,后期枯死一片的现象十分普遍。通过对陕西省多条高速公路生态护坡中所采用的植物及其长势的调查,总结出陕西省不同地区常用的护坡植物,并提出不同地区最优护坡植物种子配置方案,对及时指导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植被护坡技术发展趋势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研究了植被护坡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指出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有机结合以建立既稳固又有生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草、灌、花、乔等多种类植物结合以营造优美、协调、稳定的景观,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岩土,研究经济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和种植混合基材配方,以期既保证植被护坡的效果又降低工程造价,是植被护坡技术三大发展趋势,并提出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指导生态护坡养护,通过现场调查安徽省山区营运高速公路典型生态护坡服役状况及本土植物主要物种和特征,分析边坡的水毁成因及植被对边坡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护坡养护建议。结果表明,调查区边坡植被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组成的草灌结合群落为主,拱形护坡+植生袋和锚杆框架+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效果较好;植被根茎叶的水文效应和根系的力学效应对边坡有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乔木对边坡稳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植物对边坡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各不相同,养护时应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生态护坡方案与植被种类,提高生态护坡的长期固坡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黄土地区路堑陡边坡的坡体形式,以锚杆护坡和植被根系保水固土机理为基础,结合植被多样性原理,统计分析黄土地区道路生态防护的植物种类及其植被群落组合,研究设计了适用于黄土地区陡边坡的新型土工柔性格框生态防护措施.以定西至平凉高速公路为试验依托项目,模拟分析黄土地区降雨对无防护边坡、普通植物纤维防护边坡和新型土工柔性格框植被防护边坡的冲刷,结果表明:在降雨量分别为2.4 m3/h和3.2 m3/h的60 min冲刷条件下,随着试验历时的增加,新型生态防护技术的边坡水流含沙率与累计边坡冲蚀量较其他2种边坡形式小30%以上;降雨冲刷试验结束后,前2种边坡的坡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而新型生态防护技术防护的坡面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高原铁路某区间弃渣场为依托,结合渣场弃方量、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渣体类型等多方面特征,从渣场选址、植被防护及抗震设计等方面开展弃渣场稳定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大型渣场选址应结合铁路特点综合考虑;加强行洪论证、暴雨工况论证和地震工况论证;植被防护应因地制宜;挡渣结构类型应结合地震作用选择。通过对具体实例进行渣场稳定性分析,得到渣场在地震工况和暴雨工况下稳定性降低,二者共同作用时,稳定性急剧降低,易发生渣坡失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山区公路大多为盘山或沿溪走向,为满足公路技术要求必须开山或架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难以避免。因此如何维持原有生态平衡、恢复植被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着重阐述了运用工程和绿化相结合的手段解决北京山区公路建设与生态恢复的问题,将生态平衡恢复到建设公路以前的水平或有所提高。增加公路经过地区的绿量,改善局地小气候,防治水土流失。防护公路,保证行车安全,为行旅提供舒适环境。提高公路沿线自然景观价值。弃渣边坡植被恢复,种植密度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植物配置考虑乔灌木相结合,常绿和落叶相结合,绿叶植物和色叶植物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色彩、立体覆盖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客土喷播技术在公路岩质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颖峰 《路基工程》2011,(2):163-165
客土喷播技术具有造价较低、施工简便及美化生态等优点。叙述了公路边坡植物防护机理与岩质边坡防护的方法,并以工程实例说明客土喷播技术的实施与管理程序,对于生态公路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传统的非生物边坡防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确保边坡的稳定,但与周边的景观协调性差,满足不了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要求。新兴的客土喷播技术,能同时满足生态修复和护坡的双重需要。该文结合客土喷播在安景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实践应用,对客土喷播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就客土喷播在路基防护的适用条件、实施方案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营双高速公路沙漠边坡为依托,对沙漠公路防沙体系的建设及生态防护、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生态防护设计方案。基于层次分析法中的多级模糊评价方法对沙漠路段的两个设计方案进行优选,根据沙漠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原则及适生植物选取原则对边坡防护中应用的各种措施进行防风固沙效益、经济效益比较分析,从中筛选出防治效果好,设置成本低,设计合理的边坡生态防护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方案一略优于方案二,即路堑边坡采用柴草沙障护坡,在沙障内栽植花棒,播撒草籽,积沙平台采用红柳+撒播草籽。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秀山滑石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石家庄打造山水城市的整体规划,应用预应力锚索、锚杆、SNS主动防护网等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地质灾害及隐患,并应用TBS植被护坡等生态技术,针对秀山滑石矿的岩质边坡建立一种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土壤生态系统,恢复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多样性,以使满目疮痍的秀山成为“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的新型“绿色矿山”,实现修自然如自然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柔性护坡是利用植被等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是涉及岩土工程、修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和土工材料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技术日益提升。然而,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其建设开挖和填筑都会导致原生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局部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恢复和重建工程护坡及工程周边的自然生态植被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近十多年来的柔性护坡新技术进行总结与探讨,论述了柔性护坡的功能、技术特点与施工方法。技术的推广既能起到良好的边坡防护作用,降低造价,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美,使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云  孟晓鹏 《路基工程》2022,(2):119-124
以内马铁路某段路堤工程为依托,构建非饱和土路堤降雨-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反演降雨环境下路堤边坡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和变形过程,探讨其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路堤表层土体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以及变形范围呈递增趋势,但考虑植被的蒸腾作用时可以减缓上述趋势;降雨入渗主要通过改变表层土体的饱和度、孔隙水压力以及渗...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国内外植物护坡研究的基础上,对边坡稳定性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是从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两个方面,对根系固土护坡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着重从根-土相互作用、根增强理论模型等方面论述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的力学效应;二是在根增强的理论方面,从根的拔出和根的拔断两个方面分析了根的增强作用;三是从加筋理论和锚固理论两个方面介绍了根系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植物根系固土护坡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采用厚层基材喷附技术建植的太原环城高速路护坡植被进行了为期4年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跟踪调查,以评价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禾草和豆科植物混合播种,坡面覆盖效果优于由纯禾草或者纯豆科植物构成的群落;2)护坡群落的变化表现出向当地自然群落的趋同,有利于护坡植物群落最终实现结构稳定;3)植物盖度以及禾草与豆科植物比例是两个较好在评价指标,前者能够有效反映植被的坡面防护效果,后者则能够反映植物根系固土能力和护坡植被长期稳定的可能性;4)灌木物种后期生长不良,灌-草比例和建植结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