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2种不同轴拉性能(高应变强化型和应变软化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性能研究.首先对高应变强化型UHPC及应变软化型UHPC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及声发射实时损伤定位试验,得到不同龄期时(2,7,28,80 d) UHPC的轴拉应力-应变曲线及其拉伸损伤演化机制.随后对2种UHPC进行圆环约束试验,得到UHPC内钢环的压缩应变-龄期曲线.最后基于高应变强化型UHPC及应变软化型UHPC的轴拉性能(应变强化与否)、抗拉强度发展规律及拉伸损伤演化机制,分析2种UHPC的圆环约束收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应变强化型UH-PC的内钢环压缩应变-龄期曲线出现大量幅值小于10×10^-6的锯齿形波动,对应产生的微裂纹宽度小于0.01 mm,与裂缝测宽仪(精度为0.01 mm)在UHPC圆环试件上始终未检测到微裂纹的结论相一致;应变软化型UHPC的内钢环压缩应变随着龄期出现了4次较明显的瞬时突变(28×10^-6,53×10^-6,41×10^-6,18×10^-6),且裂缝测宽仪在UHPC表面检测到了4条微裂缝(0.035,0.050,0.040,0.020 mm),由于拉伸软化特性,后续在其他荷载作用下会导致裂缝持续扩展;高应变强化型UHPC的应变强化特性使其在约束状态下产生的拉应力以多点分布微裂纹(宽度小于0.01 mm)的形式逐步小幅释放,应变软化型UHPC在约束作用下产生的拉应力通过多缝开裂(宽度小于0.05 mm)的方式瞬时部分释放.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启贤  荆秀芬 《桥梁建设》2003,(2):24-26,40
总结了帕克西桥的上部结构混凝土收缩徐变对比试验,对试验的目的、要求、方法和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多孔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孔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收缩性能的对比试验研究,获得多孔混凝土抗收缩性能要优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对于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更强的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高强混凝土的收缩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可供高强混凝土桥梁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高强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对高强混凝土的收缩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可供高强混凝土桥梁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6.
废弃陶瓷经破碎、筛分加工成人工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砂、石配制成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共设计13组混凝土,其中,基准混凝土1组,废弃陶瓷骨料取代天然粗骨料、取代天然细骨料及同时取代天然粗、细骨料的各4组,取代量分别为30%,50%,70%,100%.进行混凝土收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废弃陶瓷骨料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收缩性能,或者与普通混凝土收缩性能相当;随着废弃陶瓷骨料对天然骨料取代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收缩率呈下降趋势;就收缩性能而言,在混凝土中,废弃陶瓷骨料部分或全部取代天然骨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温度收缩系数是反映材料热胀冷缩特性的参数.环氧树脂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其性质及应用有待进行深层研究.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相同级配的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及环氧树脂混凝土,分析环氧树脂混凝土的温缩性能,有助于加强对环氧树脂混凝土路用性能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水泥用量、矿物掺合料、龄期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胶凝材料用量一定、水胶比相近的情况下,水泥用量越低,矿渣掺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值越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宜选用比表面积低于444 m2/kg的矿渣,且矿渣和粉煤灰总掺量宜大于40%;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在加载后90 d内增长较大,在120 d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结合无锡市五里湖大桥工程实例,主要介绍桥梁下部构造钢管拉梁泵送压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要点和质量控制,使用普通水泥、地产砂石料、微膨胀剂、西卡901阻锈剂配制补偿收缩与高性能混凝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陈拴发 《东北公路》2000,(3):13-15,70
收缩是水泥混凝土固有的特性,是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膨胀剂对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并就膨胀剂对混凝土补偿收缩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