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在建的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拓宽工程采用搅拌桩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加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并对两种复合地基法处理软基的路堤性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种复合地基均能较好地解决新老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问题,但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拓宽软基的处理效果较搅拌桩复合地基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某高速公路软土路段为例,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土体应力及变形规律,并针对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体竖向应力分布大致呈斜条状,应力大小沿地基表面向地基底部逐渐增大;地基表面最大沉降最终出现在路基底部中心线,路基外侧地基后出现一定程度隆起;靠近路基中心桩体水平变形较小,靠近路基两侧桩体水平位移较大;粉喷桩加固可降低地基沉降,防止路基外侧地基过大隆起;粉喷桩加固对于减小路基底部两侧土体水平变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龙源电厂场区道路工程中,上硬下软结构边坡破坏特征和加固措施,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开挖对此类坡体结构坡体变形及坡体应力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此类边坡变形特征和加固措施。结果表明:①上硬下软的坡体结构以及上部硬岩结构面的发育是坡体变形失稳的主要内在因素。坡体开挖后临空面的形成是坡体变形失稳的必要条件;②为防止坡体结构为上硬下软的边坡破坏,必须加固软岩,防止软岩变形,稳固坡脚。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研究了CFG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控制参数,其中CFG桩长螺旋钻机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工艺成桩速度快,质量好,更适用于客运专线复合地基加固处理。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钻芯法、单桩静载荷试验及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对CFG桩体质量以及CFG桩网结构加固地基的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客运专线软弱土地基时,能够较好地满足上部荷载所要求的承载力和设计变形值,较好地控制工后沉降,而且加固效果明显,承载力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5.
安楚公路红层软岩边坡加固技术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安楚公路K93边坡的工程实践,分析了红层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机制、防护加固措施及监测方法与结果,并对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分析深厚软土变形控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袋装砂井和粉喷桩是对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两种常用方法。以离心模型试验为手段,选取沿海地区典型的深厚软土地基为对象,分析袋装砂井和粉喷桩控制软基水平变形和竖向变形的效果,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中南地区红粘土工程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南地区特殊的红粘土进行工程特性研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得出该地区红粘土的基本物理指标,发现该地区各工点红粘土具有相似的膨胀性和收缩性,较好的压实性。特殊的固结变形特性导致红粘土层形成上硬下软的工程特性,这种特性将对地基变形和边坡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对此提出加固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家松 《隧道建设》2015,35(4):359-363
隧道开挖后受地应力影响极易发生变形,严重的将导致坍方等安全事故,若侵入结构还需要二次扩挖处理。为保障软弱围岩隧道的施工安全,避免二次扩挖,结合国内外隧道的典型案例和经验,从分析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出发,针对不同的软岩类型,对预留变形量、预加固措施、弱爆破的基本原则,综合信息方法、支护措施、施工要点等内容进行归纳研究。研究表明:1)预留变形量选择要充分考虑隧道的最大地应力和不同软岩物理特性的影响;2)上台阶采取有效预加固措施后,可以实施大断面开挖;3)不同地应力环境,必须根据信息成果,针对变形特征优化设计支护参数后,变形完全能够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结合粉喷桩联合土工格栅在淮盐高速公路试验路软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BAQUS分析了分级加载条件下加固后软基的变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联合加固方法比单一的粉喷桩加固方法更有效。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同期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后发现两者误差很小,说明所采用的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数值模拟能较好地反映软基加固后的变形规律,同时分析了土工格栅筋材模量的大小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并总结了粉喷桩联合土工格栅加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一些重要结论,为今后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地应力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失稳破坏是一种发生频率较高且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其支护对策已成为重大的技术难题。以武都西隧道为工程实例,采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系统研究了其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理,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钢花管注浆加固边墙、增设护拱并充填泡沫混凝土、基底注浆加固"支护对策,最后利用现场监测手段对支护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支护对策能够达到预期处治效果,可在类似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吕荔炫 《路基工程》2019,(3):125-129
以福州地铁6号线区间隧道上方施工路基为工程背景,运用Mida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在深厚软土地层中路基堆载对地铁盾构区间隧道变形影响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软土的变形特性及复合地基加固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加固措施的情况下,堆载对隧道周边的影响较大;对深厚软土加固,采用CFG桩+水泥土搅拌桩方案,形成复合地基后可满足变形控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3.
肖广智 《隧道建设》2018,38(7):1087-1094
针对隧道施工中对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方面重视不够,致使隧道开挖分部较多、工效低以及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等问题,通过对煤矿行业主动控制变形、国内外主动控制变形技术进行调研和部分铁路隧道施工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在隧道施工中主动控制围岩变形,可充分发挥、调动围岩的自承载作用;采用主动控制围岩变形技术,可实现软弱围岩大断面机械化快速施工,解决超大断面设计施工技术难题,有效控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避免大变形的发生; 锚杆、锚索以及注浆加固地层等是主动控制围岩变形的关键技术措施,必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掌握成套施工工艺,确保锚固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桩周围不均匀堆载产生的土体沉降及侧向变形会加大桩基内力,引起桩基侧移。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提出采用堆载法进行桥墩基础的桩基纠偏,结合软土地区某匝道桥的纠偏过程,监测结果与预期效果基本吻合。软土地区在既有桩基附近堆载须要严格控制堆载高度和堆载速度,做好桩周土体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地质情况,软土地基是常见的地质问题之一,城市道路的路基是路面的基础应满足强度、变形和稳定性的要求;由于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和抗剪强度很低等特点,当采用软土作为路基基础时,应采取各类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使得城市道路满足设计的要求。以长沙经开区党校路(东六路—福祥路)为案例,针对采用土工格栅和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形成复合地基的工况,运用ABAQUS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模拟未施加加固措施和施加土工格栅结合水泥搅拌桩复合加固措施的情况,并以竖向沉降、水平位移、竖向应力三个指标进行了复合地基加固性能的规律对比分析,研究结论对城市道路软土地基处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蒋向军 《路基工程》2023,(1):159-164
基于某沿海高速铁路采用管桩+桩帽加固路桥过渡段深厚软土路基,建立土-路基-桥台-桩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高铁路基加固后的桥台及台后过渡段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桩和桩帽组成的新型结构对路基进行加固,可较好地控制桥台和路基的沉降,缩短沉降稳定时间,可用于无砟轨道路基软土地基加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注浆对明挖基坑揭露断层带的加固效果,以南京地铁上元门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围岩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软弱破碎层、注浆加固带、基坑地下连续墙以及围岩所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注浆加固前后围岩渗流场、位移场以及应力场的特征,最终获得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围岩塑性区分布、基坑内围岩变形以及基坑内涌水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基坑底部断层带的注浆加固,基坑侧向位移及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注浆加固前,其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累计沉降量减小50%以上,满足工程要求; 2)基坑底部区域内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少,基坑外塑性区扩散也得到有效抑制; 3)基坑底部断层带注浆改变了渗流场分布,有效降低了基坑涌水量,基坑治理区域涌水量由最初的94 m3/h逐渐减小到4 m3/h,堵水率达96%; 4)注浆结束后现场钻孔取芯率达到75%~80%,开挖揭露大量劈裂作用形成的浆脉,验证了注浆可有效治理明挖基坑所揭露的软弱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18.
针对软土地基的桥梁在施工完成后墩台出现开裂、支座产生剪切变形病害的情况,以大理至丽江段高速公路某桥的加固工程为依托,对软土地基桥梁墩台的受力特点、病害形成原因以及病害发展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多种加固设计方案.最终确保了工程的后续施工安全及运营安全,所总结的软土地基桥梁加固的设计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