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9,26(1):28-28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新一代大型绞吸挖泥船目前建造完毕,已投入广西防城港的吹填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9200kW,设1台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轴系统驱动水下泥泵,和2台舱内泥泵,根据工程疏浚要求可实现二泵串联和三泵串联工作。该船技术性能先进,疏浚浓度可达25%以上,排距可达6000m,最大挖深为25m,产量可达3000m^3/h。  相似文献   

2.
周丙浩 《水运工程》2021,(4):158-162
高效疏浚是疏浚施工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研究的热点。基于智能疏浚模式的控制原理,对智能疏浚模式下"航浚6008"轮的滨州港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产能与控制模型,并对该耙吸挖泥船在滨州港工程的产能做进一步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生产率受流量、浆体相对密度与泥泵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疏浚过程中,智能疏浚模式主要依靠活动罩控制器与泥泵控制器的相互配合,当实际泥浆流速高于(最佳)设定值时,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时,活动罩自动控制器将活动罩下压,使耙头生产率与泥泵汽蚀控制相匹配;检测到泥泵汽蚀时,泥泵控制器通过降低泥泵转速而降低泥浆流速,以达到最佳混合物流速。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艘万立方米疏浚船远海疏浚工程中挖取泥砂效率低的问题,对影响施工效率的因素进行全方位论证,采用数学模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现场3种泥泵的尺寸并分析不同类型泥泵对施工的影响,将施工中所测得的参数与流体力学原理相结合,并分析泥泵叶轮叶墙厚度和耙头格栅大小对挖取石块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浚设备中泥泵叶轮最小通流面积为施工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该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可以提升疏浚工程连续性,减少堵泵的风险,提高疏浚施工效率。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和泥泵效率是泥泵设计中的矛盾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调研提出了两种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了3种方案的泥泵内部流场。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的统计分析,对比3种方案泥泵的性能。确定了增大泥泵最大球形通道叶轮设计方案,为后续泥泵改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章庆生 《江苏船舶》2006,23(6):18-18
由江苏省船舶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设计的6520斗轮挖泥船目前已顺利建造完毕,投入实船施工。该船装机功率达4800kW,泥泵的清水排量7000m^3/h,采用了目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水下泥泵加舱内泥泵串联的疏浚技术,使挖泥船的疏浚浓度可达25%以上,排距可达5000m,该船的挖掘部分使用了可挖掘硬黏土的直径达4400mm的斗轮装置,特别适合硬粘土疏浚。同时,该船的设计航区为沿海拖航,沿海遮蔽海域施工,挖深为20m,可满足沿海遮蔽海域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吸扬式挖泥船的综合效益 ,提高泥泵的吸入浓度 ,采用不受气蚀性能制约的水下泥泵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是目前高效疏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种水下泥泵驱动方式的探讨 ,分析了内河中、小型挖泥船采用水下泥泵的途径 ,以提高挖泥船的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7.
成长 航运市场风云变幻,战略决策至关重要.1996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挑起了发展营口——这一东北大港建设的重任,选择辐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内贸经济发展的营口港作为合作伙伴,合资成立码头公司.2004年,公司整体由营口港三期工程搬迁至营口港51#、52#泊位.同年7月,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受让营口码头,与股东方营口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营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主营集装箱船舶装卸及中转、堆存、拆装箱、运输、设备租赁等业务.  相似文献   

8.
曾庆松  王炜  郑琴  刘树祥  李向荣 《船舶》2017,28(5):80-86
耙吸式挖泥船安装水下泵通常是为满足深水取砂疏浚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水下泥泵装置技术的成熟,水下泥泵装置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道疏浚作业。相比于舱内泵,安装水下泥泵可有效提升泥泵吸入浓度、提高装舱效率,并可改善泥泵的气蚀性能、减少振动。文章从离心式泥泵的特性出发,阐释应用水下泵可提高疏浚浓度的理论基础,简要介绍了水下泥泵装置的组成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耙吸式挖泥船应用水下泥泵的实船案例,为耙吸式挖泥船疏浚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海鳄轮绞吸挖泥船在连云港港庙岭三期突堤码头疏浚工程挖掘与泵送硬塑性亚粘土施工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泥泵泵送硬塑性亚粘土的流态和参数变化,对绞吸船在挖吹粘性土领域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船舶》2017,28(4)
7月5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第三艘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举行了交接仪式,标志着该船顺利建成交付船东使用. "吸盘4"主要用于长江中游航道的应急维护疏浚任务,该船作业区域可覆盖长江A、B、C三级航区(含三峡库区).该船配备了宽度为10m的吸盘装置,最大挖深可达16m;配备了1台功率为2800kW的泥泵以及2台功率为500kW的高压冲水泵.该船可采用抛锚绞进及自航推进两种疏浚作业方式,可通过尾排管排泥上岸或通过边抛管进行边喷抛泥.吸盘挖泥船具有吃水浅、一次挖宽大、泥泵吸入浓度高、调遣方便、采用自航推进作业和边抛排泥方式时不碍航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长江航道突击抢通和维护疏浚作业需求.  相似文献   

11.
在疏浚过程中泥泵内产生的气体大大降低了泥泵的效率。文章分析了泥泵内的气体是怎样产生的;而气体又是如何使工作效率降低的;怎样将泥泵内的气体排除。并详细介绍了"万倾沙"泥泵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结果表明:泥泵除气系统在理论上和实际使用中都能够提高疏浚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12.5 m深水航道工程的建设完工,长江下游天生港至浏河口河段涉水工程基建性和维护性疏浚工程将日益增多,大量疏浚弃土的处置和管理问题越来越突显。文章从法律法规、河床演变、船舶航行、施工便捷度等方面研究提出疏浚抛泥区的选择原则,并结合航道情况、水流条件、港口规划情况及航道管理经验等因素,提出研究河段内共5处建议抛泥区位置。  相似文献   

13.
吴鹏  王刚 《水运工程》2017,(S2):33-35
滇池草海清淤工程疏浚区域分为3个片区,疏浚面积70万m2,工程量220万m3,输送距离8~15 km。针对输泥路径上的场地限制问题,进行了长距离输送方法的分析及研讨,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决定采用接力泵输送方法,实现了长距、高效输送疏浚土。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子活化示踪砂技术对黄骅港疏浚抛泥区的泥沙运动规律进行了勘测和研究,给出了泥水扩散的方向,不同方向的扩散量及泥沙团重心的运移方向,对抛泥区的疏浚泥沙回淤进行了简要评估,为黄骅港疏浚抛泥区的优化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值模拟、现场中子活化示踪、室内水槽试验及现场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分析等方法,对黄骅港抛泥区的泥沙运移规律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为黄骅港一期工程航道疏浚扫泥区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程”号超大型耙吸挖泥船开发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708研究所自主开发设计的国内第一艘超大型挖泥船,采用全通甲板,适用于深、远海作业;泥舱舱容达18374m3,最大挖深可达85m,为目前中国设计建造的最大舱容、最大挖深的深水疏浚工程船;疏浚设备(即:泥泵、水下泵、高压冲水泵等)采用全变频电力驱动,泥舱首次采用箱形泥门形式。  相似文献   

17.
王晓萌 《水运工程》2020,(9):186-190
针对绞吸船短吹距施工效益问题,以江苏启东吕四港西港池疏浚工程为例,分别对绞吸船在短吹距情况下的单泵不加缩口以及双泵加缩口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理论计算使泥泵机提供的扬程与管线阻力相匹配,对比单泵与双泵施工的横移速度、流速、浓度等施工参数,比较单泵与双泵施工的生产率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天吉"船双泵施工较单泵施工可提高利润约22.68万元/月,双泵施工的生产率较单泵施工提高约22%。  相似文献   

18.
从机务管理角度出发,分析远洋船舶及工程疏浚船舶各自的特点,提出远洋船舶到达港口国接受PSC检查时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对工程疏浚船舶的设备维护和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原动机和泥泵的匹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水下泥泵可获得较大的吸入浓度 ,提高疏浚效率。介绍了水下泥泵的几种驱动方式及其效率分析 ,详细叙述了新型水下泥泵挖泥船的研制  相似文献   

20.
毛学昌 《江苏船舶》2005,22(5):9-10
6000m^3/h水下泥泵型双耙式吸泥船是由8 500DWT集装箱货船添置泥门、耙头、耙吸管、起吊设施及泥泵机组等设备改装而成.经实际航行,强度、干舷、稳性等参数均达到了改装设计要求.本船在疏浚作业时,耙头吸泥装舱自航至卸泥区后,开启泥门卸泥作业于沿海航区,可供沿海港湾、岛屿区域疏浚作业之用,亦可在内河干流中进行疏浚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