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润泽 《铁道车辆》1996,34(11):38-41
介绍了对260t鱼雷形混铁车车轮使用TB锥形踏面与LM型踏面进行的磨耗对比试验,证明使用LM型踏面有明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速动力车轮轨几何参数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Yun  金鼎昌 《铁道学报》1994,(A06):24-30
本文对我国机车与德国高速动力车轮轨几何关系中的基本参数作了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我国高速动力车的轮轨匹配基准,在此基础上,按照磨耗型踏面设计原则,编制了踏面设计程序,设计了大量踏面外形,并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程序作了计算和分析。结合高速动力车整体性能,选择了一种等效斜度特性全理,轮轨接触状况优良,对轨底坡适应性较强的踏面,作为我国高速动力车车轮的磨耗型踏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在快速和准高速客车上,电子防滑器已经成为客车基础制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有盘形制动的25G型客车大多装用了电子防滑器,有效地防止了车轮踏面擦伤,保障了客车运行安全。然而在实际运用中,装用电子防滑器的车辆仍然会出现车轮踏面擦伤,  相似文献   

4.
高速动力车磨耗型车轮踏面的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正在研制的高速动力车为样车,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法确定轮轨几何关系,运用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分析的数值分叉方法,在兼顾曲线通过性能的前提下,选取多种磨耗型车轮踏面,研究踏面有关参数对高速动力车运动稳定性及轮轨接触应力的影响,优化选择适合我国高速铁路需要的磨耗型车轮踏面。  相似文献   

5.
机车轮对踏面剥离,产生的因素很多,如轮箍材质、高速重载、制动过热、踏面类型等。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柳州铁路局已应用过的JM、JM2、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产生踏面剥离问题,并分别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JM3型机车磨耗型踏面适合柳州铁路局线路特点和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206KP准高速转向架出现的轮缘异常磨耗,从轮径左、曲线半径、踏面形状、组装误差以及磨耗指数等方面分析产生磨耗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庆龙 《铁道车辆》2004,42(3):40-41
25K型客车采用盘形制动装置替代了传统的双侧闸瓦踏面制动装置,极大地提高了制动效率,充分地利用了制动粘着系数,减轻了车轮踏面磨耗,降低了检修工作量。单元制动缸在车辆制动及缓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是否良好将直接关系到客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机车车辆广义轮轨重力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车车辆轮轨接触关系中重力效应是影响动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轮轨接触关系中轨道的含义由传统的平直轨道延伸到具有一定半径的轨道轮,探讨典型的轮轨型面匹配在各种接触条件下的重力效应,以我国广泛应用的TB锥形踏面的LM磨耗形踏面为算例,着重分析了比较重力刚度和重力度刚度特性以及轨道轮轮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青藏客车轮缘异常磨耗的原因,针对LM型轮缘踏面外形与50 kg/m钢轨匹配不良的问题,基于现场测试的车轮外形数据,重新设计了与60 kg/m钢轨和50 kg/m钢轨配合时轮缘磨耗折中的QZ型轮缘踏面外形和检修用薄轮缘QZ-28型轮缘踏面外形,并对新踏面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针对实际使用情况,建议车轮旋修时采用QZ-28外形.  相似文献   

11.
指出机车车轮轮缘镟成磨耗型踏面并配置HB-1型轮级喷脂器可降低轮轮缘磨耗,并对锥型踏面与磨耗踏面万公里磨耗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刘军 《铁道车辆》2007,45(9):38-40
对客车轮对踏面剥离和圆周磨耗故障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踏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圆周磨耗为主,盘形制动形式的转向架其轮对故障以踏面剥离为主。  相似文献   

13.
轮轨接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启跃  王夏 《铁道学报》1998,20(2):45-49
介绍了一种轮轨接触应力的数值计算方法,可求算任意轮廓形的接触应力值,同赫兹理论比较其更符合实际,本文结合我国铁路机车运用的TB型锥形踏面车轮和JM型磨耗型踏面车轮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昆明-宣威线路区段上SS3型电力机车磨耗型踏面的设计结构,并对其安全性做了分析。运用效果表明,采用磨耗型踏面可以有效地减缓机车的轮缘和踏面磨耗。  相似文献   

15.
轮轨接触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赫兹理论和弹性力学的公式对轮轨接触应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给出了我国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客车和货车车轮的标准型踏面和不同磨耗半径的磨耗形踏面与标准型钢轨接触时的轮轨表面接触力、轮轨内部剪切应力、车轮轮缘要部接触应力的数值解,并研究了影响轮轨接触应力的各种因素,本文还用光测力学的方法对轮轨动态接触应力进行了研究。这些成果对于研究轮轨接触强度,分析轮轨踏面的剥离、轮轨磨耗以及轮轨型面的优化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踏面凹形磨耗是我国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车轮磨耗的主要形式,踏面凹形磨耗随镟修后里程逐渐加剧,将引起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恶化。为揭示我国高速列车踏面凹形磨耗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的部分车轮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研究踏面不同位置的磨耗量,发现磨耗中心位置与名义滚动圆的偏离现象,提出基于离散点直接积分的磨耗面积表征方法。进一步通过数学推导、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以及车载实测振动数据的分析验证,研究不同踏面凹形磨耗程度情况下,车辆临界速度、轮轨作用力、振动信号的蛇行运动频率等动力学特性和指标随车轮旋修后运行里程的变化情况,总结得到踏面凹形磨耗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随机减量法在机车车辆轮对系统模态参数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运用随机减量法从轮对随机响应中提取自由响应,识别出模态参数的方法,该文以锥型踏面和磨耗型踏面为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等效斜度变化的磨耗型踏面情况下随机减量函数的提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铁路客车新技术的发展和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在新造快速和准高速客车上,电子防滑器已经成为基础制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利用轮轨粘着和防止轮对踏面擦伤、保障客车运行安全方面已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客车转向架橡胶减振元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减振元件在国外高速客车转向架已广泛应用。现着重介绍橡胶元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我国近几年研制成功的准高速客车206KP、206WP、209HS、CW-2型转向架,以及正在研制的250km/h高速转向架,均已普遍采用橡胶元件。用橡胶元件的优越性能来改善转向架的动力性能,提高车辆的运行品质,实现了无磨耗结构。结构复杂、性能优良的橡胶件研制成功和应用,对提高我国客车转向架的制作水平,提高运行速度起了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迹线法和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考虑长期运营条件下车轮廓形磨耗,针对标准及磨耗后LM型车轮踏面和9号直线型道岔,对道岔区轮轨接触几何和车辆侧向通过道岔转辙器的走行性能展开评价,并分析9号直线型道岔的允许通过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标准LM型踏面的轮轨接触关系优于磨耗后踏面,其允许通过速度高于磨耗后踏面。在相同的速度下运行时,标准LM型踏面的安全性,平稳性均优于磨耗踏面。在标准LM型踏面下运行,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由车体横向振动加速度控制,为50 km/h;考虑实际运营条件下踏面磨耗,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由脱轨系数控制,为40 km/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