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4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130例对照组的静脉血制备的标准红细胞悬液(StandardizedRedCellSuspension,RCS’s)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Stan-dardizedRedandWhiteCellSuspension,RWCS's)的滤过指数(IndexofFiltration,IF)。结果表明,两组RWCS's和RCS's的IF及其差值比较均是显著性差异(P<0.01)。RWCS's和RCS's的IF与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密切相关,但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由5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制备的标准红细胞悬液和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滤过指数(IndexofFiltration,IF)。比较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所分成的轻、中、重3组上述两种悬液的IF,结果发现前者的IF在脑出血各组及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而后者则差异极为显著(F检验,P<0.01)。标准红白细胞悬液的IF与脑出血量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提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变形性测定可作为判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估计脑出血量和评价疾病预后的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脑梗塞(CI)和脑出血(CH)各50例患者的红、白细胞滤过指数(IF),发现Q组、CH组和对照组间红细胞的IF无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的IF则差异十分显著。这种变化在CH组比CI组更明显(P<0.01),故认为这种改变与白细胞被活化有关,其结果造成患者微循环功能和脑组织的严重损伤,且在CH比CI更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急性期CH的临床症状比CI严重,且死亡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核孔滤筛法测定了脑梗塞(CI)和脑出血(CH)各50例患者的红、白细胞滤过指数(IF),发现Q组、CH组和对照组间红细胞的IF无显著性差异,而白细胞的IF则差异十分显著。这种变化在CH组比CI组更明显(P<0.01),故认为这种改变与白细胞被活化有关,其结果造成患者微循环功能和脑组织的严重损伤,且在CH比CI更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可解释急性期CH的临床症状比CI严重,且死亡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及IL-2、sIL-2R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IL 2R的含量 ,免疫粘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IL 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sIL 2R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通过临床检测患者IL 2、sIL 2R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患者IL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定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 2 7例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 2 3例红细胞 C3 b受体花环率 ( RBC· C3 b RR)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 RBC·ICR)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 RFER)及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 RFIR)。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RBC·C3 b RR及 RFER明显降低 ,而RBC· ICR明显增高 ( P <0 .0 0 1 ) ,急性期腔隙性脑梗塞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 P >0 .0 5)。结论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表达以及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了检测 ,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表明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2 0例冠心病、30例脑梗塞患者和 5 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ox -LDL ;平行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对ox LDL与血流变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有较显著差异性 (P <0 .0 5或P <0 .0 1 ) ;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浆ox LDL浓度与血流变异常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性异常可能与心脑血管病发病有关 ;血浆ox LDL与血液流变学检测有助于心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白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肥胖及非肥胖患者血白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230例,以体重指数(BMI)≥28.0kg/m2,或者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5为肥胖标准,分为冠心病肥胖组(n=115)和冠心病非肥胖组(n=115)。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198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冠脉血管图像分段评价标准和Gensini积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各组血总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水平变化。相关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肥胖指标及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肥胖患者的血总白细胞计数[(7.83±2.93)×109/L]高于非肥胖患者及对照组[(7.00±1.83)×109/L、(6.36±1.72)×109/L,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也高于非肥胖患者(P均<0.05)。肥胖患者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非肥胖患者无差异(P>0.05)。冠心病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非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与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肥胖组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高于非肥胖患者。载脂蛋白B水平是影响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载脂蛋白A水平是影响非肥胖患者血总白细胞计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照射对储存血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后红细胞在不同时期血液的理化指标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以探讨紫外线照射储存血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成对血标本对照进行紫外线照射前后及储存 72、12 0h后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 ,血浆K+ 、Na+ 、Cl-离子含量和红细胞ATP酶活力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储存血在保存前后与照射前后红细胞脆性均无显著变化。照射后储存血的红细胞ATP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 b受体 (RCR)花环率与红细胞C3 b受体花环促进率 (RFER)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紫外线照射储存血可以改善红细胞膜的代谢 ,增强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胰岛素受体 (RBC InsR)改变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受体分析法探测 2 9例冠心病 (CHD)患者、1 6例正常人的RBC InsR改变情况 ;应用荧光偏振技术测定红细胞膜脂流动性 (RBC MF)变化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CHD患者RBC InsR结合位点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减少的RBC InsR主要为低亲和力高容量受体 ,而高亲和力低容量受体无明显变化。受体与胰岛素的高亲和力及结合率亦明显降低。②RBC InsR的结合位点数与血浆胰岛素水平呈负相关 ,与RBC MF呈正相关。受体的高、低亲和力及结合率亦与RBC MF呈正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InsR缺陷 ,其InsR缺陷可能与CHD患者的IR和高胰岛素血症有关。细胞MF降低可能是引起CHD患者InsR缺陷进而导致IR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柯萨奇 B组病毒 ( Coxsackie virus B,CVB)感染情况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对陕西省黄陵县克山病病区潜在型克山病患者 CVB1~ 6Ig M,CVB1~ 6Ig G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1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明显低于病毒性心肌炎组。2潜在型克山病组血清 CVB1~ 6Ig 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但与病毒性心肌炎组无明显差异。 3潜在型克山病组红细胞 C3 b R花环率明显低于非病区健康对照组 ,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率则明显升高 ,而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有 CVB感染存在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水平及其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4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 OX-LDL水平及血脂、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 OX- LDL、MDA水平及 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血浆中 MD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 OX- L DL呈正相关。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和 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 OX- L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OX- LDL升高可能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