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崩漏”的范畴,“崩漏实为一证,轻则经血淋漓不断谓之“漏下”重则急下量多则谓之“崩中”。最近我们用中药治疗5例“崩漏”效果相当满意。在治疗过程中体会到祖国医  相似文献   

2.
“营卫血气”说,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体系之一。“温病”论者,并以之为辩证施治纲领,作为疾病分类,病势发展,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根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字面上看,“营”有营养,或经营之义;或作荣,则有荣华之义。“卫”有卫护之义,“血”即血液;惟气的意义,在此处或系指正常生活活动的动力而言。此四者连合协调,营为人类机体的日常生理过程,似乎没有可以怀疑的地方。有人把“营血”与“卫气”相提并称,但不若并列的意义为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在近年来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实践中,联系自己二十余年来之临床医疗心得,对祖国医学有关“脾胃学说”在医疗中的重要性,有进深一步的理解。现就几个小侧面叙述两三个观点,说明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对急性胃肠炎早有认识,并积累了丰富治疗经验。由于此病多见于夏秋二季,故有“夏令吐泻”及“霍乱”等病名。内经曰:“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曰:“病发热头痛,身痛,恶寒,吐利者,名曰“霍乱”。直到清代道光元年以后才有“真霍乱”与“假霍乱”之分,由霍乱孤菌引起的叫“真霍乱”。“假霍乱”又因所表现之病情不同,而分为“热霍乱”与“寒霍乱”二种。近代学者通常以“寒霍乱”为“真霍乱”以热霍乱”为“急性胃肠炎”。  相似文献   

5.
对经络实质的看法颇多,神经说、神经体液说及特殊结构说等尚无统一认识。阐明经络实质是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伟大指示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研究针麻原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觉得如果搜集祖国医学中有关经络的论述,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将对阐明经络实质有所帮助。恩格斯教导我们说:“辩证法是从事物的相互联系来考察事物,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也证明,无论是针刺治病还是针刺麻醉,均必须在被刺者“得气”即发生酸、麻、重、胀感觉(统称“针感”)时才能获得予期的治疗或麻醉效果。因此临床针刺中十分重视针感的有无及其程度之强弱。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破产、针刺麻醉在  相似文献   

7.
偏瘫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体征,金匮要略中有“半身不遂”之称,多由中风所引起。在学习祖国医学之后,曾用针灸治疗偏瘫,收到显著效果,兹将我科14例偏瘫用针灸治疗之结果,作一初步统计,以供同道参考。一临床资料1.性别:女性10例,男性4例。2.年令:自19岁至64岁,其中有三例青年妇女,两例诊断为脑血管血栓形成,一例诊断为脑溢血,致病原因尚不清楚。3.病程:最短的病程仅半天,长者达40余天,大多数在病后四天以内入院。4.症状与体征:见表一  相似文献   

8.
口疮是口腔中常见的一种疾患,一般所谓“口疮”常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可发生于唇、舌、颊、腭部等处,呈现口腔糜烂或溃破红肿疼痛。祖国医学中有“口疮”“口糜”“口破”“口疳”之名。在现代医学中属于口腔粘膜疾患包括各种口炎或口腔溃疡等。皆可属于“口疮”之类,如疱疹性口炎、复发性口疮、腺周口疱等属之。祖国医学中远在《内经》中《素间》和《难经》中均有有关口疮之记载《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篇载有“岁今不及,点炎乃行,民病口疮”。《又素问,真其要大论》载“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又《气厥论》篇载有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等等。祖国医学认为“诸疮疡肿皆属于火”故有“痈疽皆由火毒生”之说,而口疮因火而发者尤  相似文献   

9.
肝硬变合并腹水在祖国医学一般称为“臌胀病”,历代以来对此病记载较多,如内经水胀篇记载:“腹胀身皆大……身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古人把肝硬变所引起的黄疸和门脉受阻而致腹壁静脉曲张,描写得很清楚,又如金匮水气篇记载:“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转侧,胁下腹痛……”。指出了肝硬变之主要症状和肝病所引起之腹水特征常伴有胁下腹痛,朱丹溪有“皮间有红缕赤痕”为血肿之记载,这和现代医学所指蜘蛛痣征象相似。祖国医学对在消除腹水问题上,很重观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的虚实来决定方剂和药量以及补泻之进退,通常应以寒、热、虚、实之变为依据,因此鉴别虚、实甚为重要,医借鉴别虚实方法,以李士  相似文献   

10.
一、概说: 祖国医学在黄帝内经素问、气厥论中曾提到:“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入,谓之食亦。”食亦:即虽能食而水谷不能化精微以营养肌肤之意。“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为相火,乃少阳之生气。今胃移热于胆,是热与火并,则胃益热,善食而瘦,亦名之为食亦。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古代虽无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之名,但对其症状。病机已有描述。  相似文献   

11.
医宗云:半身不遂犹如树木或有一边津液不荫注,而枝叶偏估,故知偏枯一症皆由气血不调,经曰:“气通于肝,风搏则热盛,热盛则水干,水干则气不荣,精乃亡,此风病之所由也”。是以本病祖国早有研究,且疗法甚多,今党英明指示大力开  相似文献   

12.
痢疾古称肠僻、注下、大癜泻,下利等。祖国医学文献中对其病因,症状,流行病学,治疗等,都有着丰富详尽的记载。内径即有:“肠僻下脓血”“少腹痛下沃赤白”的症状描述及“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入五脏则填满闭塞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学认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强调针感和疗效的关系。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针感是产生疗效的重要指标,是针刺治疗病的关键。无论针刺治疗,针刺镇痛,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搞清楚产生针感的组组结  相似文献   

14.
汞剂在我国很早即用于医疗上,神农本草经为祖国最古之药书已有汞涂擦治病的记载,七世纪唐时用来治精妬疮,16世纪初叶时用来治梅毒,目前在治疗梅毒方面仍被采用,特别是苏联在其驱梅方案中仍采用,实为祖国的宝贵遗产,但是如果应用不当则亦能产生严重的中毒或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 祖国医学有关生殖功能的记载,无论古今文献,均以肾脏为核心,玆首先试拟其简略示意图如下: 祖国医学常称肾为“先天之本”以示其特别重要的地位。就肾的生理功能来说,最首要的就是“藏精”。《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金匮真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针炙治病、针刺麻醉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针刺时不管手法多变,而“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可见,得气是达到疗效的重要指标、是针刺治病的关键。这一大量实践得出的结论、亦是古今中外共同承认的事实。因此认为:得气即针感原理的研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始于1958年前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一工作更加普遍开展。多数人认为肠梗阻属于中医的“关格”范畴。以前的医书虽也有记载“关格”用大承气汤治疗的,但多数医家治疗“关格”则不用攻下法,并且把下法作为治疗“关格”的禁忌。如陈士译《辨证录》说:“今上既不得入,而下又不得出,是真正关格死生危急之症也。……今不必用吐药而先己自吐,是用吐药无益也。若用下导立法,则上既无饭食下胃,而大肠空虚,即  相似文献   

18.
祖国医学中的度量尺寸,一般的有两种,即同身寸和折合寸,折合寸是仅用于某些部位,如针灸穴位间的距离,头顶中线上印堂至脑户折合为12寸,印堂和脑户中间的其它穴位,则按照这种折合寸来确定位置,同身寸比折合寸的应用,更加广泛,如各个脏器的度量以及身体各部的长度等,一般均用同身寸度量之。同身寸的意义:同身寸就是每个人有其个人本身的尺寸,它与个人的身长成一定之比例,这是说明了我国医学上对于身体器官之大小和身体各部之  相似文献   

19.
这里说的穴位是体针穴位,针感以酸重胀为主,痛不计在内。祖国医学指出:炙刺之道,……得气穴为定。(《灵枢》)现代医学临床实践也证明,针感越强疗效越好。无论是针刺治疗也好,针刺镇痛也好,甚至于研究经络实质也好,都是从针刺穴位产生针感开始的。所以产生针感的组织结构——穴位针感感受器搞清楚,对于阐明针麻原理,探讨经络实质都具有其重要意义。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中国的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我们进行了本项  相似文献   

20.
整体观念是祖国医学特点之一,它把机体和自然界,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密切的联系起来,探讨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就五官而言,内经金匮真言篇就有“五官是五脏开窍于面部”的记载,中医亦把望苗窍作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夏禹铸说:“五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