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两年,广铁长沙电务工程公司在浙赣、襄石复线自动闭塞工程中区间信号都是采用ZP.WD多信息微机移频自动闭塞.该系统是一个全新的自动闭塞系统,它吸收了20多年移频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大胆采用了近几年引进的国际先进技术和U-T国产化的成果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系统.在既有线上施工、调试、开通,特别是在繁忙的浙赣线上,如何进行调试及开通,解决好施工与运输的矛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1994年12月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开通,不仅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同高速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从法国引进的U-T(即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及TVM-300机车信号超速防护的四显示自动闭塞)系统在广深线的应用获得成功,使我国铁路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又向前跨进了一步。 由于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传统的信号显示已不能适应高速列车的需要。为此,广深公司采用了法国引进的U-T控制系统,由济南工程公司施工建设。 U-T系统是法国研制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它由UM71无绝缘轨道电路和TYM-300机车信号超速防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0 km/h动车组进口水泵系统消化吸收和国产化的进程和现状.具体分析了水泵系统的结构与控制原理,对比分析了国产化泵与进口泵的差异,介绍了水泵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上海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国产化工作的实践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国产化是我国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方向。按照国家有关国产化政策的要求,上海在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国产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国产化道路。回顾了上海轨道交通AFC系统国产化工作进程;总结了上海在AFC国产化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此项工作对推进我国轨道交通设备与系统国产化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重庆跨坐式单轨车国产化牵引系统组成,重点阐述了功率模块的设计特点,并将其与原装系统做对比分析。通过国产化牵引系统与原装牵引系统混装对比试验,验证了国产化牵引系统完全能够满足单轨车的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铁亦庄线国产化CBTC系统的成功应用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国产化作出了贡献,本文对其技术特点及创新成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期望能为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国产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北京地铁2号线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的必要性,提出制动系统国产化方案,并对国产化制动系统各关键部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研制的国产化制动系统完成了型式试验和正线考核。北京地铁2号线车辆国产化制动系统的研制有利于降低车辆的维修成本,推进地铁车辆制动系统国产化的进程,提供可借鉴的国产化方案和思路。最后探讨国产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U—T系统在中国铁路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U-T系统在中国的应用 UM71-TVM300系统是法国CSEE公司70年代中期开发研制的,1981年在法国铁路东南线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它是以无绝缘轨道电路作为连续信息的传输通道,以点式信息作为连续信息的补充,通过车载连续和点式信息传感器,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将钢轨中传输的信息感应上来,送至车载设备处理,经过处理得到的各种速度信息通过机车信号显示器向司机显示,并通过比较列车实际运行速度与指令速度,来时刻监督司机是否严格按机车信号显示的指令速度运行,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贺观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5):36--38,42
阐明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的特点和实施国产化工作的必要性,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跨座式单轨车辆国产化的四步走方案:第1步,引进整车学习实践;第2步,车体及其内装国产化;第3步,转向架国产化;第4步,牵引控制系统的配套任务国产化.通过对单轨车辆走行轮胎、集电装置、车钩等部配件的国产化实践及其效果分析,认为:尽管跨座式单轨车辆是国内首次引进,但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已能适应和满足车辆车体、空调、传动装置、转向架构架等的国产化制造要求;单轨车辆牵引控制系统在总价中所占比例较高,应加大这部分系统的国产化力度;与牵引控制系统关联的制动系统也是国产化急需解决的关键部件;可以采用多种合作方式解决国产化进程中的困难、障碍;要特别注重那些使用数量少、保存期有限的备件、配件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10.
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设备国产化政策的实施,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设备国产化取得显著成绩,提高了技术水平,降低了造价。但在车辆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制动系统、信号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通信传输网络、供电快速开关等关键技术方面尚未完全国产化,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