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长江上已建桥梁越来越多,尤其主城区及发达区域建设的密度更大,导致桥梁建设与码头等临河建筑物 安全间距及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确保航道畅通与通航安全的前提下,为合理利用岸线资源,进行桥梁与码头等临河 建筑物间距研究十分必要。以GB 50139—2004 《内河通航标准》为指导,科学分析桥梁与码头等临河建筑物之间的相关关 系,提出桥梁与码头、锚地、船台、取水口等临河建筑物间距的控制原则及确定方法。此外,讨论河道中相邻过河建筑物 紧邻布置的情况下桥梁数量控制与通航孔布置要求,以求减小对通航的不利影响,更好地为内河航运事业及沿江经济建设 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内河通航标准(GBJ139—90)(以下简称《标准》)为航道部门对跨(过)、拦、临河建筑物的审批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其作用相当明显,本文简要介绍《标准》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3.
李靓亮 《水运工程》2022,(11):122-127
近年来,桥梁选址与《内河通航标准》5.1.2条关于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间距要求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该问题,以襄阳—荆门高速铁路宜城汉江大桥为例,在分析桥位河段河道变化、航道维护、水流条件、船舶通航密度等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开展了船舶通航仿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船舶航行和桥梁安全前提下,可根据桥址河段建设条件和通航孔布置情况适当调整相邻桥梁间距要求。论证了《内河通航标准》中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轴线间距规定要求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对其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内河通航标准》等规范要求,对寨子路跨御临河大桥工程进行了通航安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建桥对通航安全的影响不大。文中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为寨子路跨御临河大桥的安全隐患整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能为今后的桥梁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中“两座相邻水上过河建筑物的轴线间距”进行分析讨论,在与欧美国家进行比较后,对我国内河通航标准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从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获悉,三峡通航管理局承担组建的"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已被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认定。此前,内河枢纽通航科技研发首次纳入交通运输部科技发展规划。据介绍,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将立足三峡、葛洲坝枢纽通航管理,面向中国内河枢纽通航行业,建设国家第一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科技研发基地。研发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通航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开展枢纽通航安全和通航建筑物健康  相似文献   

7.
《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对于跨越限制性航道的跨河建筑物规定了"在限制性航道上,应采取一孔跨过通航水域",但并未明确通航水域的确定方法。本文主要在解读通航水域概念、分析行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水位、船型的选取,针对不同工况下通航水域范围进行研究,并对特殊工况进行说明,最后分别从航道尺度和通航环境两个角度提出适用于江苏省内河航道的通航水域范围确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内河通航标准》看某些特殊限制性航道水深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精石 《水道港口》2006,27(6):373-377
通过对国家标准《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04)[3]的分析和计算,找出了影响航道水深的主要因素,根据特殊限制性航道———中间渠道和渡槽的运行特点,推求出它们水深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航道水深由船舶吃水和富裕水深组成,富裕水深中考虑了船体下沉量、通航建筑物运行引起的水位变幅、船行波以及触底安全富裕量。并参照《内河通航标准》给出了航道的弯曲半径,形成了完整的特殊限制性航道尺度系列。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归湖韩江特大桥项目建设,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GB 50139—2004《内河通航标准》和交通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2003-335-343-42)成果,论证旁拖、斜交、横流、紊流等因素对特大桥通航净宽的影响,最终确定其通航净宽尺度。并为类似跨航道建筑物通航净宽设计提供实例参考和具体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珠江水运》2008,(6):67-68
从中国水运建设行业协会内河航道分会获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总里程已经达到13.3万公里,位居世界内河第一。据介绍,2007年,我国继续加强内河航道建设,全年共整治内河航道建筑物3296座,主要过船建筑物(含上行、下行)过货量达19亿吨,分别比上一年增加119座和1.72亿吨(不含三峡船闸)。目前,长江、珠江、淮河水系河段均可通航,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天然弯道(不考虑潮流影响),以航道宽度作为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提出弯道跨河建筑物最小跨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天然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与船舶的航迹带宽度、风致漂移量、流致漂移量和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密切相关。航迹带宽度、风致漂移量、流致漂移量和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越大,弯道跨河建筑物的最小跨度也越大。从通航安全角度出发,提出天然弯道流致漂移量、建筑物墩部紊流范围和弯道跨河建筑物最小跨度的数学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2.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公路桥梁的伸缩装置的设计计算方法及其选型原则作了叙述,并通过秦皇岛市跨越青龙河桥伸缩缝的施工实例,介绍了GQF型桥梁伸缩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场实测海洋动力、滩面泥沙、地质分布和工程泥沙等资料,并收集临近航道的资料及成果,采用类比法进行了综合性的比较论证分析,提出了天津南港工业区拟建通海航道的可行性论据,为航道工程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跨江、跨海大桥的修建,导线测量在宽阔水域桥梁施工控制网的加密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观测值和导线边长不等的问题,文中结合某大桥施工加密控制测量的实际情况,对跨江(海)导线测量中边长相差较大等问题,采用Helmert方差估计方法,分析平差过程中权的合理取定问题。实践表明:在跨江(海)大桥导线测量平差时采用Helmert方差估计比常规的平差软件精度更高,解决了导线测量中测距边长相差较大,测角精度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项目质量文件管理、施工过程记录、工程技术交流或业绩展示等活动拥有大量清晰的、直观的和效果良好的工程相片,既能提高施工管理质量,又能增强对企业技术实力的宣传。文章总结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摄影经验,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讨论使用数码相机的摄影技术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东营港扩建引桥工程的设计特点、施工难点的分析,制定了大管桩与钢管组合斜桩沉设、挡冰桩裙安装、承台现浇和50 mT型梁海上安装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方案,并得到成功应用。为今后我国外海,特别是北方海域利用大管桩作基础的跨海桥梁、高桩码头等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才志  付欧阳 《水运工程》2017,(11):141-145
针对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设施,对桥梁防撞体系、船撞力计算方法进行论述,结合内河跨航道桥梁自身特点和最新防撞理念,对适合内河跨航道桥梁的防撞方案和设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合上海内河跨航道桥梁水上防撞的防撞设施主要有固定或浮式防撞装置和桩基防撞墩两种类型,若这两种类型防撞设施不具有施工条件,一般采用小规格缓冲材料对桥墩进行防护;对于与黄浦江直接连通的支流桥梁,除小规格缓冲材料,一般采用防护桩。  相似文献   

18.
港口吞吐量概率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模拟港口重叠腹地货运流向情况,并对新建港口吞吐量进行合理预测,引入了概率交通方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负指数货运量概率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徐州地区新建港区的货运量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新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为港口规划和建设规模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船舶在“交叉相遇局面”中的避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了船舶在交叉相遇局面中的定义和责任的基础上,对这种局面中的让路船和直航船应采取的避让方法及行动作了介绍和说明。同时,通过对船舶在交叉相遇局面中发生的典型碰撞案例的分析,归纳了这类事故主要的发生原因,并就如何预防这类事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桥梁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慧  吴海波 《港工技术》2009,46(2):45-50
随着大型跨海、跨江桥梁的相继建设,桥梁跨度越来越大,对基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超长、大直径的钻孔灌注桩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深水桥梁建设中。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大型桥梁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