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利用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原 《铁道建筑》2002,(10):32-34
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新技术,与传统的其它加固方法相比,具有一系列优点。文章通过加固实例详述施工工艺、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3.
外贴碳纤维布加固大比例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类铁路桥梁为原型,通过5根粘贴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1/3比例模型试验,研究了梁表面处理方式和加固前预载历史对加固梁抗弯能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粘贴表面打磨的梁发生纤维布带面层剥离破坏,而凿毛处理时最终破坏均为混凝土压碎;若不出现剥离破坏,则碳纤维布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加固时,梁上既有荷载越小,则加固效果越好。基于《规程》(CECS146:2003)的基本假定,考虑既有荷载的影响,对本文试件的屈服弯矩和极限弯矩进行理论分析,其结果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规程》中计算屈服后压碎时的的正截面承载力公式对碳纤维布加固较大尺度、较高配筋混凝土梁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跨度32 m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用不同方法加固前后的力学性能,研究碳纤维加固技术应用的适宜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弯加固方面,碳纤维加固更适合于原结构高度较小、配筋较少、荷载变化不大的构件;对于梁高大、配筋多、活载作用大的桥梁,特别是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新增碳纤维的面积远远小于实体梁面积,加固后构件的刚度,钢筋应力的改善有限,其加固的效果不如预应力加固。采用黏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基本无法提高实体梁的抗裂性能,但在梁体开裂后,碳纤维对梁体的裂缝发展有较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亦焱  周婷 《铁道学报》2006,28(1):80-87
对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碳纤维布用量、钢板用量、锚固方式等对复合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机理、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维与钢板复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能有效地提高截面承载力,约束裂缝的发展,提高刚度;加载点及端部采用的U型钢板箍较好地防止了梁中剥离破坏的发生。同单种材料加固梁相比,复合加固梁的抗弯性能有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刘重辉 《成铁科技》2009,(3):19-20,F0003
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病害,为了达到安全、经济和适用的目的,必须对产生的病害进行结构补强。本文介绍用碳纤维对板结构进行补强加固的一种方法,包括碳纤维布的特点和用于加固混凝土板梁的技术特点、补强适用范围、补强施工要点等。试图从碳纤维的特性分析出发,论述了碳纤维加固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葛凯 《铁道建筑》2008,(1):5-12
FRP片材抗弯加固既有结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是该技术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对FRP片材预施应力加固既有结构的技术可以改善构件的使用性能,提高加固效率和扩大该技术的适用范围.以4片尺寸为500 mm(高)×300 mm(宽)×6500 mm(长)的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梁为对象,在碳纤维布不同的加固条件下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采用的CFRP片材张拉、锚固工艺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粱的抗弯性能(包括特征承栽力、抗弯刚度与挠度、裂缝的分布与发展、变形能力)显著优于普通CFRP片材加固梁.该文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与简单粘贴纤维片材加固法相比,采用粘贴预应力片材加固技术能更充分地利用纤维片材的强度,更有效地改善构件的使用性能,因而逐渐受到重视.采用条带划分法,运用C语言编程,对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截面的非线性受力性能(包括弯曲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应用该计算方法和程序,能够较好地反映外贴预应力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梁截面的试验现象和规律.基于分析结果,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碳纤维加固既有混凝土桥梁的有效性,进行了混凝土梁碳纤维加固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发现碳纤维加固可以有效地提高既有混凝土桥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是加固混凝土梁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梁进行碳纤维布加固试验分析及加固应用,提出了碳纤维加固梁的设计方法、最佳用量及施工方法.分析表明,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浅谈碳纤维加固旧桥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桥梁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产生病害 ,为了达到安全、经济和适用的目的 ,必须对产生的病害进行结构补强。介绍用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棒材对桥梁结构进行补强加固的一种方法 ,包括 :碳纤维布和碳纤维棒材的特点和用于加固桥梁的技术特点、补强适用范围、补强施工要点等  相似文献   

12.
CFS-AFS混合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拉面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纤维布和芳纶纤维布混杂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一种新型加固方法,通过建立不同材料本构方程,对单层及双层加固模型做了非线性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了在不同加固形式下,加固梁受拉区混凝土拉应力及混杂纤维布抗拉应变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与试验吻合较好,混杂加固具有良好的混杂效应,碳纤维布高强度的特点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矩形墩柱温度自应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平截面假定和自平衡力系条件,对碳纤维布(CFS)加固的任意形状横截面混凝土构件,建立日照辐射或骤然降温引起的温度自约束变形求解方程。推导CFS加固混凝土矩形墩柱在均匀变化、线性变化和指数变化温度梯度下的温度自应力解析式。与未加固混凝土矩形墩柱温度自应力解析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均匀和线性变化温度梯度下,CFS加固矩形墩柱也会产生温度自应力;在指数变化温度梯度下,CFS中产生可观的温度自应力。所推导的自约束变形求解方程和温度自应力解析式具有一般性,适用于CFS加固混凝土构件和未加固混凝土构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混凝土芯梁及碳化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承载力进行对比试验 ,以确定碳化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后承载能力的提高值 ,为实际使用碳化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提供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5.
后张预应力现浇箱梁部分设计采用上齿板进行部分预应力的施工,而因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齿板处的薄弱,使在预应力施工时造成齿板混凝土的裂缝、崩碎、破碎等质量问题,处理不当将会产生预应力的损失和质量隐患。具体介绍箱梁上齿板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工程实例 ,介绍采用碳纤维布加固修复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梁、刚构梁 ,具有设备简单 ,施工方便 ,安全可靠和经济实用的特点 ,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拉伸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碳纤维布与钢板复合加固方法中的碳纤维布与钢板的协调性,进行5组碳纤维布和钢板粘结复合材料试件的单轴拉伸试验,研究碳纤维布与钢板粘结复合材料的破坏特征、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破坏形式为碳纤维布被拉断或碳纤维布与钢板发生剥离破坏;与对比钢板相比,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显著,屈服后的刚度提高也较大,而屈服荷载提高较少;随着碳纤维布层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承载力增长较快。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复合材料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0.035,可供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及抗裂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拉、抗剪、抗弯能力远优于普通混凝土.此文在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阐述钢纤维混凝土的工作机理和增强机理,并对影响其增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论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抑制其收缩裂缝和阻止其微裂缝的扩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预应力CFRP板双面加固钢板的轴心受拉静力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采用一维线弹性理论和三维空间单元有限元模型分析预应力CFRP板双面加固钢板的轴心受拉应力分布,然后对粘贴不同预应力水平CFRP板的加固试件进行轴心受拉试验.结果表明:施加机械锚固装置后,钢板应力水平有很大降低,承载能力相应有很大提高,但刚度提高不大,而且机械锚固装置对保持高承载能力是必须的,应力分布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得很好.试验中还观察到CFRP板高应力条件下很小的蠕变和预应力偏心作用所导致的弯曲应力.短期预应力损失主要由弹性压缩产生,循环荷载下的预应力损失很小.因此总预应力损失可简化计算为短期损失乘以一个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0.
上跨电化铁路利用辅助便桥吊车架梁方案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秦亿吨配套工程柳山线山海关机场路立交桥架梁 ,阐述上跨繁忙的京山线 ,并受诸多条件限制 ,在不影响正常电化行车的前提下 ,采用“辅助便桥、人工纵移、双机吊架”的方案架设 2 5m装配式后张预应力T型公路梁 ,其中重点阐述辅助便桥设计及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