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时代汽车》2012,(10):81-8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即将开幕,为配合这次中国最大的零部件企业盛会,时代汽车杂志与组委会联合推出"第六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特刊",将展示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全面地向社会展示国际国内的优秀零部件生产企业、零部件出口基地、相关组织或在华机构、行业知名人物和品牌  相似文献   

2.
此番合资合作是中国商用车产品得到国际一流企业认可、并顺利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标志,也是江淮汽车产品和投资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3.
向高铁学习     
据报道,1月19日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中国铁道部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转让备忘录》,其中明确指出"双方达成一致,支持中国南车与GE公司在美成立合资公司,将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带到美国。"什么意思?这就好比是美国通用、福特利用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在中国生产汽车、抢占中国的汽车市场,现在中国南车公司也有可能利用在美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向美国输出高铁技术、抢占美  相似文献   

4.
新年寄语     
201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整车市场的井喷,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而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后市场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业已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脉络。而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汽车用品需求的高端发展,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看,都显示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5.
张伟  梁坚 《汽车与配件》2011,(42):38-39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大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国际汽车厂商的全球采购平台上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位置.同时,近年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整车制造企业逐渐将大部分子系统(如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悬架系统及发动机曲轴振动系统等)的开发交由配套的零部件供应商完成.目前,国内合资汽车生产厂正在从单纯的组装厂向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汽车企业过渡;一些关键子系统(总成)的匹配设计及零部件的生产也开始在国内进行.  相似文献   

6.
合资汽车公司是国内企业行业的主力,不可否认,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历史上,合资汽车公司起到了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的作用,正是有了这些合资汽车企业,才让我们国家的汽车行业从60年代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基本与国际接轨的水平。但是,我们在认同合资汽车企业历史贡献的同时,木帕认为,合资汽车企业,在目前的国内汽车环境中,其推动作用已经消失,而反过来,起到了阻碍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自主起义     
赵欢 《时代汽车》2012,(9):72-77
被合资品牌、"合资自主"品牌打压、围剿,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的自主品牌,在酝酿一轮起义,这是通往自强的破茧成蝶之路。尽管征途是痛苦的。现在正是几乎被逼上绝路的自主品牌揭竿而起的时候。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建设汽车强国的三大条件: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要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持和引领世界汽车产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汽车整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吸引了国际著名的大汽车零部件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投资建厂,部署中国市场战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商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超过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  相似文献   

9.
《汽车实用技术》2014,(2):41-41
<正>国内合资汽车企业中,外方持股比例限制有了实质性改变。"此前合资股比对外资开放的方案上报国务院,而现在已经获得通过,是部分放开。"昨天下午,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在汽车强国战略研讨会上表示,国家最终放开(对外合资汽车公司的股比)是迟早的,因为永远保护可能会导致落后,但是现在国内的汽车企业还没有做好股比放开的准备。整车企业合资股比底线是否应放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外界一直批评国有大企业合资的目的似乎更多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是通过合资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研发水平,从而制造出有自主品牌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雅坤 《世界汽车》2009,(5):94-103
2009年4月20日,任国际汽车市场依然低迷之际,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由于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一路走高、捷报频传,因此本届上海车展吸引了大批海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参展,可以说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厂商激烈争夺的一块“大蛋糕”。  相似文献   

11.
雷丽 《时代汽车》2011,(2):71-74
2010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最流行的一个词是“自主”,时隔半年后,盛行于汽车界的一个词——“合资自主”。一时间,两者间的较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说一股合资汽车企业筹建自主品牌的风潮正在席卷整个中国汽车业。也有人说这昭示着我国汽车工业’坷在走过近30年合资模式后,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2.
一、海洋运力严重不足物流服务尚处于卖方市场,物流企业管理分散、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已经成为限制中国汽车企业出口的最主要"瓶颈"。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本国汽车滚装船生产的滞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韩系企业控制了国际汽车滚  相似文献   

13.
路智军 《驾驶园》2009,(11):25-25
9月23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博世、电装、德尔福、麦格纳等国际知名企业和我国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汽车报等单位相关领导就“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市场的机会”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人员、行业知名专家以及媒体代表约400人聆听了这一盛大研讨会,共同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下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中国这一蓬勃发展的汽车大市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举行的2012年北京国际汽车博览会期间,DTS这家全球知名的高清音频技术公司,宣布其与比亚迪公司正式签约。作为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企业以及绿色能源科技公司,比亚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辟蹊径,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整合了DTS环绕声技术的一系列车型,打造"汽车上的家庭影院"这一独特卖点。这使得比亚迪成为了中国首家使用DTS顶级环绕声技术的汽车制造商,也意味着比亚迪的驾乘者将能获得发烧友级别的车载音效体验。  相似文献   

15.
由第一财经日报和中国光大银行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以后合资时代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新路径为主题,探讨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略。从1983年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至今,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之路已经走到了今天的第30个年头。如果说三十而立的话,那么以2013年作为分水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国际资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由于自主品牌滞后,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开发仍步履维艰。因此,反思其原因,寻找其症结,以求对症下药.跨越障碍。在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实现合资布局的今天,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今天的任务乃是,在全面合资的基础上,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加快自主开发技术能力的培养,拓展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使中国汽车工业步入自主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7.
张伯顺 《上海汽车》2004,(8):18-20,45
我国自2001年11月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制造业的格局出现了不少变化,外国资本和国内民资纷纷介入汽车制造领域,跨国汽车公司与中国国有汽车制造企业和中国民营资本的合资、合作,普遍提升了层次,拓宽了合资合作的领域;民营资本在新汽车产业政策未出台以前的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用买"壳"或借"壳"方式,纷纷加速进入整车制造领域,民营汽车制造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随着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的不断进入、市场规模的不断做大、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展、厂商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汽车制造商的营销模式、营销体制在最近2年里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汽车界一股新兴势力正在蓬勃崛起,这就是合资自主。国家政策的出台是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国家对发展自主品牌的扶持方式之一。相比海外汽车生产企业,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很多技术还不成熟,基于合资公司的优势,通过购买外资企业的技术或合作开发有助于自主品牌产品的技术积淀。文中概述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初期合资自主汽车的发展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张黎 《上海汽车》2017,(6):52-54
通过分析"三重一大"事项在国有、合资和民营等不同汽车企业中的应用,阐明汽车企业中实践"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机制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集体决策对不同性质的汽车企业在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和防范决策风险中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06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于11月18-27日在京举行。这场历时9天的国际车坛年度压轴大戏,汇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1500家企业参展,展馆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创办于1990年的北京国际车展正逐渐成为国际汽车业的新宠,大众、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福特、通用、丰田等国际汽车集团都将北京国际车展定位于全球A级车展,这也是北京国际汽车展首次跻身全球A级车展行列。常富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为“内行”的“汽修人”该如何去看车展?车展的门道又在哪里呢?通过车展我们又能学到些什么?为此,我们特邀请本刊专家委员会的诸多知名汽修专家为大家共同解读本届车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