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岛遗传算法在螺旋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威  陆金桂 《船舶工程》2014,36(5):46-48
文章将优化算法应用在螺旋桨的设计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螺旋桨推进效率进行寻优。以影响螺旋桨推进效率的主要因素(桨叶数、直径大小、螺距比、盘面比)作为变量,进行数学建模,用多岛遗传算法(MIGA)对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进行优化。这样改变螺旋桨的一部分参数就能直接得到最佳效率下的其他参数,而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螺旋桨敞水性能图谱设计,对现代螺旋桨的设计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基于CFD的导管桨叶梢与内壁间隙对水动力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粘性流场中导管螺旋桨的流场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导管螺旋桨敞水状态下的水动力性能曲线。改变螺旋桨叶梢与内壁的间隙△(△=0,0.025R,0.05R),分别计算导管桨的水动力性能,计算结果表明:导管螺旋桨的叶梢与导管内壁间隙越小,导管螺旋桨的推进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船舶螺旋桨进流补偿导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螺旋桨的进流品质对螺旋桨效率与船舶推进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螺旋桨的进流补偿导管是以改善螺旋桨进流为主,从而改进船舶的推进性能,它本身亦产生附加推力,有节能效果,视船型和方形系数不同达5~11%。本文介绍江海直达1000吨沿海货船“闽海102”采用补偿导管的模型试验和实船试航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常情况下,舰艇螺旋桨桨叶表面为抛光金属材质,没有涂装防污涂层,使得桨叶易受到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和侵蚀,然而污损对螺旋桨性能的影响研究较少。采用CFD方法对污损螺旋桨叶切面流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在污损生物群落中选取藤壶作为污损对象,并在几何层面上进行直接建模。计算结果表明,污损使得叶切面边界层分离更早、分离区域更大,进而使得叶切面升阻比显著降低(最大降低了近90%),从而导致螺旋桨推进效率大幅降低;当藤壶高度超过一定阈值后,藤壶的继续生长对叶切面升阻力的影响变得较小。  相似文献   

5.
邮轮和游船     
《船艇》2007,(1A):56-59
首先说“轮”字,过去把用机器推进的船称为轮船,因为那时的船舶带有“轮子”。当蒸汽机发明并用在船上后,蒸汽机通过装在船的两侧或船尾部的轮状推进装置推进船舶。我国明代曾出现过有轮的船。叫做轮船,当然那时是靠人力转动“轮”来推进船的。所以当国人知道有用机器带动轮子推进的船后,就将机动船统称为轮船。运货的就叫货轮,运客的就叫客轮,兼运客货的就叫客货轮,专运油的货轮就叫油轮。随着船舶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轮”的推进效率远不及后来发明的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就不用“轮”而改用螺旋桨来推进船舶。现代建造的船舶已绝少用“轮”推进了,只有在某些极浅水域或水上娱乐场所还有装“轮”的船。有机器动力的船也就渐渐不叫某轮或轮船而改称某船或机动船了。当今,凡机器推进的船统称为机动船,也可简称船。于是机动客船就简称客船,机动货船就简称货船。  相似文献   

6.
英国《世界渔业》杂志介绍了一种由柴油发电机向马达螺旋桨供电驱动推进船舶的新方法。马达螺旋桨实际上是装在“导流管”中的一台马达组件。导流管壁内放有永磁激励的定子;一个叶端固定在环圈上的螺旋桨作为转子,它们置于一个幅射状支撑的轴向推力轴承内。由于电磁动力是加在螺旋桨叶端的环圈上,具  相似文献   

7.
修改船舶推进系统能大大改善推进效率。讨论了改变螺旋桨直径、叶数、转速和设计点对推进效率的影响,还考虑了在船体上安装导管,特别是高效导管和其他节能装置。当考虑更换螺旋桨时,文中提出了有价值的修改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需要使用各种手段降低船舶阻力和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论文基于一型支线型集装箱船开展快速性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讨船体、螺旋桨和舵三者间距变化对推进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减少螺旋桨与舵的间距有利于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整体往后移动螺旋桨和舵也有利于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在应用方案的比较上两者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数值模拟可作为模型试验的补充,有利于捕捉更佳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某AU型螺旋桨的三维建模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修船》2017,(3):48-52
螺旋桨性能将直接影响船舶的快速性和推进效率,文章以AU型螺旋桨为对象,运用实体建模和数值仿真等方法对螺旋桨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用MATLAB将螺旋桨的基本参数和不同半径处叶切面二维坐标转换为空间笛卡尔坐标,再将笛卡尔坐标值导入Solidworks中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在Fluent中选择RNG k-ε湍流模型,运用CFD数值方法对螺旋桨进行性能仿真,研究不同进速下螺旋桨的推力系数、转矩系数、敞水效率和桨叶压力分布等参数特性变化趋势,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螺旋桨性能的分析,得到螺旋桨运转时尾流场特性,为空泡、振动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以后螺旋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螺旋桨稍涡空泡引起异常振动及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旋桨作为船舶推进的重要设备,空泡现象几乎不可避免且成因十分复杂,本文研究该船在未更换螺旋桨的情况下,顺利解决了由“稍涡空泡”引起的异常振动和噪声问题,为最终解决螺旋桨“空泡”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拖曳水池中,通过滑行艇模型自航试验,研究了艇底气层对滑行艇推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层对采用水螺旋浆推进的滑行艇推进性能的影响不大。由于气层影响,当滑行艇处于过渡状态时,推进效率略有增大;当滑行艇处于滑行状态时,推进效率略有减少。在饱和气流量时,阻力及主机功率最大减幅可达20%。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型微型潜艇的动力参数要求计算并选择合适的气动马达及高压气瓶,利用SimulationX仿真软件建立了高压气瓶、气动马达、螺旋桨以及潜艇阻力的仿真模型。经过仿真计算得到该微型潜艇的水下航速及其续航力,以及螺旋桨转速、推力和转矩等一系列数据。认为,在推进装置质量减轻的前提下,气动推进方式能够为该艇提供满足要求的水下航速及其续航力。  相似文献   

13.
船用螺旋桨负载动态实验仿真装置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动态仿真船用螺旋桨负载的总体方案并给出了一种仿真装置。该装置能仿真螺旋桨在各种工况下的静、动态特性,为推进电机提供逼真的轴负载。装置的主体为转矩随动系统,其反馈转矩的测量采用了转矩传感器,文章以某深潜救生艇的螺旋桨负载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转矩随动系统,利用设计的装置进行了综合仿真,仿真结果与负载实际响应接近。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应用导轮装置可将常规螺旋桨尾流能量转换为推进功率的原理,给出了以升力线理论为基础的导轮设计方法。为了检验给出理论公式的实际设计效果,对一条2000t的综合节能船作了螺旋桨/导轮组合推进装置的设计,在空泡水筒内进行了单独螺旋桨和螺旋桨加导轮组合装置的对比模型试验。为了探讨螺旋浆加装导轮后尾流场的变化,在对比模型试验中,用一维大功率激光测速仪进行了尾流轴向和切向速度的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常规螺旋浆加装导轮装置后,确可减少尾流中的能量损失,提高给出实例中的螺旋桨效率达10%,与理论设计预估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5.
论述主柴油机螺旋桨(FPP、CPP)推进特性的同时,结合螺旋桨推力系数(KP)、扭矩系数(Km)、随螺旋桨进程比,(λp)的变化情况,指出λp在大于某一定值后,螺旋桨将出现负推力和负转矩,这称为螺旋桨的水涡轮工况。此现象多发生在船舶机动作业的紧急换向工况中,对于CPP船若控制不慎,可能引发主机飞车或使船舶实际换向时间太长,两者都将延误船舶紧急避碰时机。现推荐一种"能耗法"的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缩短船舶紧急换向实际时间,避免海难事故,保障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6.
深潜艇推进电动机的H∞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抑制转子电阻参数摄动和洋流、海浪引起的转矩波动对深潜艇推进电机调速系统的影响,对应用状态反馈鲁棒控制方法来处理推进感应电动机磁场定向下的矢量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立的深潜艇直航运动模型和螺旋桨四象限动态工作情况下的仿真模型,进行了深潜艇直航推进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转子参数摄动和负载转矩波动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彦勇  高咏涛  夏雨 《船舶力学》2008,12(2):231-236
文章从鱼雷螺旋桨设计过程中的噪声性能分析和强度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大侧斜对转螺旋桨应用于鱼雷的设计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的鱼雷大侧斜螺旋桨设计实例和试验验证来说明此设计方法在鱼雷大侧斜螺旋桨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及设计过程中的改进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大侧斜桨叶可以得到良好的推进性能和更好的空泡噪声性能,而且振动小.同时也指出了大侧斜螺旋桨所存在的不足.文章对鱼雷用螺旋桨的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超浅吃水多工况船舶推进方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多工况拖船采用不同推进方式的性能比较表明导管螺旋桨优于普通螺旋桨,可调螺距螺旋桨优于导管螺旋桨,二档变转速的导管螺旋桨与可调螺距螺旋桨的推进效果相当,建议在多工况船的螺旋桨设计中采用二档突转速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新研制的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模型试验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用途,阐述了进行水池试验的合理程序,并以PS-30喷水推进自控水翼客艇的尾水翼—喷水推进组合系统为对象进行了试验,获得了进口流动对水翼组合体水动力影响的规律以及可用于航速预报的净推力特性。多次试验证实,所开发的试验装置和试验技术是成功的,确是研究水翼组合体与喷水推进相互影响的有效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