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既有SS4B型机车轴重从23t转换为25t的设计思路.通过分析,得出轴重从23t转换为25t的可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机车轴重转移的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空间耦合的机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机车的轴重转移现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阐述了机车二系纵向剪切刚度和机车加速度对轴重转移的影响,揭示了驱制单元车体半悬挂机车轴重转移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3.
机车调簧是保证机车轴重分配均匀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对SS4型电力机车以及轴式为B0-B0的电力机车调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此类机车达到最优轴重分配提出了相应的调簧寻优思路;同时,对轴式为B0-B0的电力机车,给出了当轴重分配达到部颁标准时机车重心纵向偏离所允许的最大范围。  相似文献   

4.
减少轴重转移是充分发挥机车牵引能力的根本措施之一。随着大功率货运机车的发展,近20年来国内外对牵引力作用下转向架式机车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明确了非0位最佳牵引点的概念以及如何达到最佳轴重转移的转向架结构参数匹配问题,为机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国内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韶山3型六轴电力机车的轴重转移分析,改进并简化了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得出各轮对的轴重转移随机车内部参数和牵引力而变化的直接表达式,从而可直接看出各参数对轴重转移的影响。文中从理论上导出了机车获得最小轴重转移的条件,即机车内部几何和力学参数的最佳匹配,并阐明了这一条件的物理意义,而且证明了不带均衡梁的机车可以达到带均衡梁机车同样大的粘着利用率。最后,本文分析了机车各参数的摄动对粘着利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坡道对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了两种方法对东风8B型机车在坡道上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简化分析法与精确分析法所得结果非常接近。还对CKD6D型机车、东风9型机车及电机空心轴架悬式转向架机车在坡道上的轴重转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机车牵引力相同时,坡道对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很少,在工程上可不予考虑。但如果在坡道上机车承担的车钩牵引力与平直道的车钩牵引力相同,则轴重转移会有少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机车行驶中轮轨受力情况以及黏着牵引力与车轮旋转速度之间的关系,找出机车发生空转和轴重转移的原因。通过比较以往采用的提高机车牵引力的方法,介绍新研发的轴重转移补偿电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特点。该电控系统装车运行试验表明,可将机车空转次数减少20%,平均牵引力提高约4%。建议在轴控式机车上采用这种电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SS5型电力机车空转性能试验时发现,机车牵引时,各轴左右一系簧的变形量不相等。而按一般的轴重转移计算方法对其进行计算时,得不到上述结论,为此本文以SS5型机车为例,从机车各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入手,对电机空心轴架悬式两轴转向架机车的轴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到了与试验相同的结果,本文的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轴式及悬挂型式的机车轴重转移计算,计算表明,SS5机车不仅有轴重转移,而且左右也会有轮重的重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A-1-A轴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和理想牵引高度的计算方程,由此对DF4C机车、某A-1-A轴式试验机车及DF4的轴重转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通过单一变量法分析了各参数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经计算,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率随着轴重、轴距、一系刚度、电动机偏距等参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轮周牵引力、牵引中心高度、二系悬挂组间距、二系刚度、车轮直径等参数的增大而减小,而牵引拉杆长度、转向架中心距及车体总长等对A-1-A轴式机车黏着利用率的影响很小。A-1-A轴式机车的理想牵引高度H0=0,且存在最佳车钩高Hg0,可使A-1-A轴式机车的黏着利用系数取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刚体多体动力学理论,考虑含牵引电机与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传递系统的功能与特点,建立某型HX重载电力机车三维动力学模型。同时,推导了该型采用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重载电力机车的轴重转移理论解析计算公式,计算获得了准静态工况下该型重载电力机车轴重转移结果。通过对比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解析计算公式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2(B_0-B_0)轴式机车抱轴式对称布置牵引传动装置的轴重转移结果;此外,在考虑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后,机车多体动力学模型与理论解析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反映实际运行过程中机车的动态轴重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轴控式机车发生轴重转移时轮轨粘着力分布发生改变的情况,改进轴重转移算法。以某六轴和某四轴机车为例分别进行计算,通过与不考虑粘着牵引力分布影响的算法计算结果做对比,证明一般情况下2种算法算得的最大轮对减载率会有一定的差异,考虑轮轨粘着力的分布不均更利于反应轴控式机车的轴重转移实际情况。利用这种改进算法,对2种机车的最佳牵引点高度分别进行了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1.SS3型123号机车相控和转向架改造 SS3型电力机车是我国生产的主型机车,由于是十多年前设计定型的产品,其技术性能已不能满足当代运输需要,主要是粘着利用系数不高,故障率高。在用户支持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成都铁路局和株洲电力机车工厂联合改造了SS3机车。采用相控调压代替原调压开关级间调压,并采用两转向架分别供电的主电路结构;电子控制柜采用80年代新技术,并增加空转保护;采用加馈电阻制动,扩大电制动范围;采用平牵引拉杆降低牵引点高度、减少轴重转移。1991年6月三单位在马角坝机务段共同改造123号机车,同年7月投入试运获得成功,11月进行牵引试验,证明改造工作达到预期效果,粘着利用比原SS3机车提高10%。经过10个月共12万公里的运行考核,牵引电动机和电子系统故障率大大降低,深受用户欢迎。SS3123机  相似文献   

13.
日前,由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与大连机车厂共同研制的首台SS4改进型网络重联重载货运机车在大连通过验收出厂 SS4改进型网络重联机车是继SS3B重联货运机车之后,运用先进、成熟、可靠的网络技术改造传统机车的又一成果。SS改进型网络重联机车除内重联外还实现了机车的外重联,即通过网络将2台SS4改进型机车背靠背重联,组合成16轴重载货运重联车组。随着SS4改进型网络重联机车投入使用,网络化重载货运机车走向系列化。 原来的SS4改进型机车是由2节单端司机室的4轴机车组成的,2节车之间的重联是硬连线方式,控制系统为模拟控制SS4改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功率货运机车的发展,为了提高粘着重量利用系数,以充分发挥机车的牵引力,国内外对机车启动、牵引时轴重转移及其补偿办法作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当转向架二系弹簧悬挂采用一点支承时,常在车体与转向架之间设置斜牵引拉杆装置,以实现低位牵引,达到减少轴重转移的目的。日本国铁 ED74~78型电力机车所用的 Z 型斜牵引拉杆装置(图1),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机车的粘着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机车牵引力,分别对SS4和SS7两种机车模型进行了轴重转移计算和电气补偿量的换算。  相似文献   

16.
对SS3B型电力机车轴重转移线路实测的结果,揭示了机车轴重转移的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差异。并且前者总是高于后者。因此,本文建议对电力机车的电气补偿应该较轴重转移求得的理论值为大,以充分利用机车的粘着重量,防止起动时的运轮空转。  相似文献   

17.
对SS4B型机车车体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分析了SS4B型机车车体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将其应用到新造SS4B型机车车体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转向架式机车的驱动装置、车体支承方式、弹簧布置及轴重补偿装置对轴重转移的影响,通过数学分析给出计算公式和图表。文中列举了几种机车的计算实例,并附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全文共分四部份:1) 驱动系统介绍及其影响;2) 车体与转向架间力的影响;3) 荷重变化的图示法;4) 补偿装置的影响。上述四部份,本刊将分期介绍。本期先介绍第一部份。  相似文献   

19.
在铁路线路允许的条件下,开行大轴重货运机车是解决货运紧张矛盾的主要办法。结合正在设计的某型33t大轴重机车转向架结构,计算分析了一系软、二系硬和一系硬、二系软两种设计方案的33t轴重机车的轮轨力。通过与25t轴重机车的轮轨作用力比较,得出了33t轴重机车的轮轨力增加幅度。同时,分析了一系横向刚度变化对此33t轴重机车横向轮轨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电力机车防空转控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在轴重转移下的机车防空转控制方法。通过使用机械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机车、轨面进行建模,并完成仿真平台的搭建;针对机车恶劣的运行环境,提出在试验中将轨面设置成变化的以更好地接近实际;在虚拟样机仿真平台下,进行机车仿真试验。采用2种方案比较机车轴重转移的影响,仿真得出在机车发生空转时,考虑机车轴重对转移的影响,机车防空转控制方法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