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测试不同种类水泥配置的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分析水泥品种对水泥强度的影响。对比了用7种品牌水泥配置的泡沫混凝土的3d、7d、28 d强度,得出结论:金鹰牌水泥的3 d、7 d强度最高,分别为0.769 MPa、1.148 MPa;日本NC水泥的28 d强度最高,为1.619 MPa。  相似文献   

2.
基于室内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7d无侧限抗压强度、90d劈裂强度、干缩应变以及干缩系数为考核指标,研究影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收缩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7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90d劈裂强度的影响程度次序均为水泥剂量>级配>压实度>含水量;而对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影响程度次序均为水泥剂量>级配>失水率>暴露时间。该研究成果从控制水泥剂量变异、级配变异、压实度变异及含水量等方面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泥混凝土在浇筑成型后,其强度发展与原材料、水化期间所处的温度、湿度以及混凝土的龄期密切相关。在不同覆盖物条件以及不同洒水条件下,分别测定水泥混凝土1d、3d、7d、14d、21d和28d抗压强度,分析水泥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覆盖物条件下,通过影响混凝土内部早期温度场,可使混凝土表现出不同的强度发展时变性;在不同洒水条件下,通过影响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同样可使混凝土强度发展表现出不同的时变规律,可为推荐水泥混凝土的养生措施、确定刻槽时间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生宸 《北方交通》2023,(10):34-38
新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生是保障其耐久性以及7~28d强度的重要一环。依照某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实际情况,在纯自然条件下以绝对水汽密度这一控制指标对比不同养生方式下的混凝土内部湿度,并对下雨时各养生方式下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进行简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养生7d内,不论晴天还是下雨天,传统土工布+塑料薄膜保湿性能均最佳,保水养生膜效果次之,在某种程度上可局部替代土工布+塑料薄膜。对其养生7d抗折强度进行对比后发现,抗折强度差异性不大,一般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分析水泥砂浆桩的强度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养护期、土质的不同水泥砂浆桩强度的变化。在水泥含量15%~21%之间,试验结果表明:1水泥含量越多其抗压强度越大,90d龄期时的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随掺灰量的变化幅度大于28d;2养护龄期越长,水泥砂浆土体的抗压强度越大,尤其是对于掺灰量比较高的土体影响更加明显;3粉质粘土的抗压强度效果好于淤泥质粉质粘土。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强度试验分析水灰比、水泥净浆填充比、砂率三个细观参数对骨架嵌挤水泥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灰比、水泥净浆填充比、砂率对骨架嵌挤水泥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的影响均强于抗弯拉强度,且三者密切相关;在一定水灰比和砂率的变化范围内,28d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均随水灰比、砂率的增大而减小;28d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随水泥净浆填充比的增大明显呈抛物线形变化。研究得到了使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最佳水泥净浆填充比(2.0)。  相似文献   

7.
为对比振动搅拌工艺与普通搅拌工艺对水泥稳定碎石性能的影响,为工程进一步应用提供依据,现场铺筑试验路,结合室内试验,以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单拌缸振动搅拌与普通搅拌工艺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振动搅拌工艺可提高水泥稳定碎石7 d与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10~20%;同时可降低强度变异系数,其7 d强度变异系数降低了29. 3%,28 d强度变异系数降低了9. 7%。  相似文献   

8.
浅谈如何提高施工中砼路面的抗折强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折强度是反映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的主要指标,是衡量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的难点所在。从水泥质量、骨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养生等方面对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折强度作简浅剖析,恳请各位同行指教。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的强度特性与影响因素,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分析了水泥和乳化沥青掺量、养生温度和延迟成型时间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混合料的强度预估模型,能有效预估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在不同龄期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掺量的减小和乳化沥青掺量的增加都能明显降低混合料的强度;高温条件能有效促进混合料早期强度的形成;为保证工程质量,乳化沥青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时应采用最佳掺水量进行拌合,延迟成型时间应控制在2 h内,且应加强混合料早期(尤其是前14 d)的养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泥搅拌桩加固淤泥质地基控制效果,依托印度龙湾1#公路淤泥质地基工程,首先分析了淤泥质土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然后借助淤泥质土水泥固化试验,探索了水泥掺量为0.0%、2.5%、5%、7.5%、10%、12.5%和15%固化土养护7d、14d和28d时的无侧限抗剪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和抵抗变形能力,并据此为水泥搅拌桩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建立数值模型,对公路淤泥质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控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相淤泥质土具有含水量高、低强度、高压缩性、渗透性差、天然地基承载力低等特点;水泥掺量达到15%时,抗剪强度与抗压强度增长了约40倍,杨氏模量E增加了约250倍;龄期与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密切相关,前14d龄期内能够完成28d龄期内增长值的80%左右;公路淤泥质地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后,路基面沉降在填筑结束后20d内基本完成,侧面验证了其加固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