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当前科技和信息化迅速发展,地域化差异逐渐缩小,同城化效应逐渐显现。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先驱动力,如何高效利用交通系统作为不同城市融合的手段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同城化目标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提出融城的策略,并以羊安新区为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城际交通设施差异化配置,提供与区域发展状态相匹配的交通设施供给,须把握同城化现状发展状态,提出了一种交通视角下同城化发展阶段辨别的方法。首先,在同城化交通内涵分析基础上,从交通视角将同城化划分为单向同城化、双向同城化、融合同城化三个阶段;其次,基于手机信令等大数据的城际出行特征挖掘,提出了同城化阶段和出行模式定量识别方法;最后,以广州、佛山、东莞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广州—佛山处于双向同城形成阶段,通勤走廊特征明显,广州—东莞处于同城化初期阶段,产业走廊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广佛同城发展由来已久,是中国城市群中同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简要分析广佛同城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演变历程,并基于模糊大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准确大数据(运行监测数据)对广佛通勤交通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手机信令数据对广州南站的客流组成及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对广州南站选址偏远问题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广佛同城具有双向对等性的联系;地铁在同城化推进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拓展同城化活动范围;广州市机动车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不够系统,非广佛车牌在通勤小汽车中比例超过40%,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广州南站服务的客流中广州客流与佛山客流比为7:3,与对应的常住人口规模比例相当,初步实现了交通战略规划提出的共享理念。  相似文献   

4.
沪宁杭区段客流一直是上海站客流的重心,其发送量几乎占据了车站发送总量的三分之一。沪宁杭城际列车在给沿线地区带来巨大经济效应的同时,也给车站运输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共话高铁旅游经济,共享高铁饕餮盛宴,使旅客切实感受到沪宁杭城际列车的新服务、新时速、新体验,不断拓展高铁新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是一个值得我们积极探讨及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了支持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战略,方便市民出行,促进三地交流,本文构建了简易的云服务中心,设计了公交同城化信息查询系统。采用了网关短信技术开发了短信平台,遵循GSM 03.40规范开发了长短信功能。同时还设计了搜索树算法、同城化线路换乘算法,实现公交换乘方案的求解,并应用折半查找算法优化求解效率,降低计算资源的消耗。该系统的架构与算法设计独特,能够承受公交高峰期时间巨大的查询压力,引导出行者优先使用公交资源。  相似文献   

6.
《江苏交通工程》2003,(F09):55-58
宁杭高速公路南京段一期工程,全长34.7km,沿线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沿线有迷人的乡村风光,松树林环绕的低矮山丘,开阔的视野。宁杭高速公路给江苏省带来多积极的影响,例如:行车时间缩短、新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场地以及提供通往野外的新通道等。伟信集团承担了全线的总体景观的方案设计、初步  相似文献   

7.
"服务区+旅游"模式在不断融合和创新,但现阶段旅游型服务区主要存在主题定位不清、旅游和交通融合不足、缺乏专业性人才等问题,结合镇江地区服务区发展现状及沪宁服务区的特色,本文认为镇江可立足于赛珍珠文化主题来打造特色旅游服务区,可从统筹规划,全面布局、定位精准,目标明确、改变思路,升级产品三个方面作为重要抓手提升镇江地区的...  相似文献   

8.
在高铁开通后虹吸效应的演变作用机理分析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运用“有无对比法”测算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与邻省主要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虹吸效应强度,再将可达性与其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研究表明:高铁压缩了城市时空距离,加强了江西与邻省主要城市尤其是上海、长沙和武汉的空间相互作用;高铁使得虹吸效应作用强度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回顾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新一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思路、方案与技术特色,并对规划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强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确保骨架线网结构的稳定性和规划的延续性;与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结构协调统一;应串联城市主要客运枢纽.适应高速铁路客运带来的"同城化"要求,打造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综合换乘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交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方便了人人、人城市、城城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高速铁路因其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等优势,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对于大型、特大型城市,高速铁路有助于优化升级城市产业结构,平衡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经济增长,让城市发挥其辐射作用,发挥当地特色经济,发展区域优势;对于中小型城市,高速铁路可能导致虹吸效应等负面效应。通过对各类文献提出的观点和成果进行分类梳理,综述高速铁路对生态经济、区域可达性、区域产业、区域效应4个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老年旅游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无锡市地处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严峻,也为无锡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分析了无锡市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提出了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对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亦为南京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交通行业必须选择新汽源。天然气和煤制气足以保证南京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南京交通行业应积极面对。  相似文献   

13.
全波  陈莎  黄洁 《城市交通》2012,10(6):6-13
为了抓住国家建设"首都经济圈"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契机,促进首都区域的整体发展,提出以"对接融合、绿色高效"为方向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综合交通发展框架。对环首都圈战略内涵加以解读和首都区域交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借鉴国际大都市地区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引领环首都圈与北京市同城化发展,合理分担北京市区域交通组织职能和压力"的发展目标。提出构筑分圈层、分区域与北京市同城化的交通网络,重构区域内对外运输通道和枢纽布局,以首都区域整体的、更加强大的交通辐射能力支撑北京市"世界城市"发展需求,提升外围地区发展的交通区位优势,促成北京市与环首都圈的联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会展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虽然只有20多年历程,但是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并且凭借会展业本身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会展旅游则以它极大地经济拉动力等独特的多重优势成为新形势下的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义乌这个年轻的会展城市,虽然会展旅游发展起步晚、展会规模还有待提高,展会知名度不高,但由于凭借自身优越的经济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及政府部门的有力政策,因此在会展旅游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本文主要结合义乌会展旅游发展的实际,对义乌市会展旅游现状进行SWOT分析,并对义乌会展旅游现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偏差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希望能够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为沿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可通达性、增加就业、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详细论述了高铁经济带的作用,分析了京沪、贵广两条高铁的经济带效应,研究了高铁经济带来的区域共赢效应,并就粤桂黔高铁经济的区域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景观规划设计对旅游公路品质的提升影响巨大。从旅游公路的性质和景观特征研究入手,系统地探讨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旅游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景观规划设计对旅游公路品质的提升影响巨大。从旅游公路的性质和景观特征研究入手,系统地探讨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交旅融合发展,以旅游航道为竞争力评价研究主体,采用熵权和TOPSIS法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航道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样本包含杭州、上海、嘉兴、苏州、南京等地的旅游航道,从营运规模、基础设施条件、经营现状、管理模式、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六个方面共计17个二级指标建立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京杭运河杭州段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Python语言计算分析目前杭州段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劣势,并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对长三角地区旅游航道建设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郑州都市圈内郑州、开封两座城市对向发展,郑开同城化区域融合发展态势愈发显著,郑开城际铁路的辐射运输能力亟需加强。在分析郑州开封之间客流特征的基础上,从设计、运营、配套设施三个维度提出目前郑开城际铁路运营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郑开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遵循四网融合理念,从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发车频次、简化办理手续、提高换乘效率和贯通运营五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改造方案,以更好发挥郑州、开封之间城际铁路的交通骨干作用,服务郑开同城化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衬砌技术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迅速发展,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江苏省近年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也相继开始建设南京老山隧道、镇江茅山隧道等。本文对国内外目前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理论和衬砌技术、防排水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指出了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