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针对执行UIC510-2标准的时速300 km动车组能否通过中国铁道线路这一难题,分析检算了我国铁道线路曲线轨距加宽和铁路道岔的相关尺寸及维修标准与时速300 km动车组转向架相关尺寸匹配关系,以提出最经济、可靠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提出了我国时速300 km动车组轮对轮背距采用1360 mm的建议。为保证轮对顺利通过查照间隔最小值1391 mm的中国固定辙叉,将其公差带由±3 mm改为±1 mm,而其它轮对尺寸及组装公差执行"车辆不同类型走行部分使用不同直径车轮的规定"标准(UIC510-2);道岔尺寸及维修公差保持中国既有线标准,以避免大规模改建轨道设备。小半径曲线轨距加宽执行新的标准,保证动车组以力等自由内接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中国与邻国不同轨距联运问题,根据标准动车组转向架的技术参数要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1 435 mm和1 520 mm铁路轨距的高速动车组变轨距轮对及其地面变轨装置方案,并对其变轨过程进行了介绍。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实现轮对内侧距的自动转换。  相似文献   

3.
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国内外轮对内侧距方面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在不改变车轮踏面形状、轨距和钢轨轨头形状的情况下,进行单纯改变车辆轮对内侧距的滚动台试验研究,分析等效锥度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在保持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轮对内侧距有利于改善轮轨关系和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②在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必然会导致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对于我国目前采用的车轮踏面形状、轨距、钢轨轨头形状而言,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将导致轮轨接触等效锥度的增加,从而降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临界速度。③轮对内侧距的选取与车轮踏面形状的选择密切相关,在改变轮对内侧距以后,必须根据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重新对其进行综合优化,确定合适的车轮轮缘踏面外形。  相似文献   

4.
刘新明 《铁道车辆》2006,44(6):37-38
我国铁路高速列车的引进和开发工作正在进行中,走在高速前列的法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新干线轨距都是1 435 mm,与我国轨距相同,其高速车辆轮对内侧距为1 360 mm。而我国轮对内侧距为1 353mm。因而国内有关人员认为,我国速度200 km/h及以上车辆的轮对内侧距应该设定为1 360 mm。  相似文献   

5.
客运专线列车轮对内侧距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轮对内侧距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和轮轨关系影响方面的部分试验研究结果,重点以我国既有线固定辙叉道岔为例,从是否计入测量位置对轮缘厚度的影响,分析不同轮对内侧距通过道岔有害空间的问题,并就轮对内侧距变化后对机车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开展滚动台试验研究,对轮对内侧距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为我国客运专线列车轮对内侧距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目前轨道交通行业自由状态和AW0(空载)状态下的轮对内侧距标准,通过对不同城市的地铁车辆轮对内侧距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对AW0状态下轮对内侧距的变化情况的仿真计算,建议在不改变轮对制造工艺的前提下修订轮对内侧距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轮对内侧距标准由(1353±2)mm改为1353-1+2mm后,车辆的过曲线安全性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轮对内距尺是测量铁路机车车辆轮对内侧距离的专用计量器具,测量范围为1 345 mm~1 365 mm。使用时将定位钩放在车轮轮缘上,内距尺的固定测头和活动测头分别靠在被测车轮内侧,寻找读数拐点,读数最小值则为轮对内距值。使用专用检具对轮对内距尺校准,并对测量结果开展不确定度评定,以给出车辆轮对内距测量值的可信程度。  相似文献   

8.
变轨距转向架轮对与常规转向架轮对结构相比,需要增设一套用于轨距变化的解锁-锁紧装置,其作用是实现车轮滑移前的解锁和运行中的锁紧固定,是直接影响能否顺利实现轮对内侧距变化和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介绍了高速变轨距动车组转向架解锁-锁紧装置的结构及作用原理,分析了该装置工作时的受力状态,同时对该装置进行了强度分析和寿命计算。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解锁-锁紧装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轮对内侧距是保证动车组运营中动力学性能稳定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参数.通过该参数的大样本分析发现,运营中的某和谐号动车组轮对内侧距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轮对微动、轮辋碾宽、辐板微变形等因素是引发轮对内侧距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保证动车组正常、安全运营,轮对运用修及高级检修时,需按要求检测轮对内侧距,超出标准要求时应及时更换轮对或对...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电分相设置位置是保证列车运营安全可靠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重点研究信号系统、列控系统对供电系统中的接触网电分相设置位置的影响,提出了基于CTCS-3级列控系统动车组列车自动过分相的检算原则和模型;为客运专线勘察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根据检算原则,建议仅开行单组(8辆编组)动车组的线路,电分相距离信号停车牌的最短距离应保证不小于217.05 m;开行重联(16辆编组)动车组的线路,应保证不小于431.05 m;开行200 km/h重联动车组的线路,当无法满足431.05 m要求时,此范围内列车平均起动坡度不应大于1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